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8.04

第廿二章:马哈迪起用嘉化

慕沙坚决辞职,导致马哈迪挑选嘉化成为副首相。接着通过1986年举行大选来确定其政治地位,运用群众的力量来箝制党内的异议派。

虽然慕沙不是真的要澹出政坛,而是以“辞职”作为“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然而慕沙希澹于1986年2月26日致给马哈迪的辞职函,是他的政途终结的开始。

由于这一惊动,竟在不久后引致巫统震盪,甚至劳动巫统派出代表团到伦敦会合慕沙,要求他打消辞意。

马哈迪之所以有此“让步”,是因为巫统最高理事会的众人要求,不同意“2M” 政府因之分崩离析;但马哈迪也没有太大的让步,他向最高理事会解释他与慕沙关係之破裂是因为不接受慕沙强硬的要求──不让东姑拉沙里入阁,而他还是坚持委任这名吉兰丹强人为贸工部长。

然而围绕着这一微妙关係,慕沙在巫统代表团的劝请下,同意撤消辞巫统署理主席,惟坚决不再担任副首相兼内政部长。理由是,自1985年后,与马哈迪出现裂痕,再加上马哈迪强硬和独断及不妥协的态度,使他再难与顶头上司合作。

当时,慕沙在政坛上享有的声誉几乎和马哈迪接近,非等閒之辈。马哈迪不得不谨慎处理慕沙的辞职,也不得不同意慕沙留任署理主席,这是因为慕沙是党员选出的,不是委任的,马哈迪无权罢免。

这使到马哈迪在党内面对慕沙派的“暗流反击”。在马哈迪看来,慕沙的傲慢态度也是不能被容忍的,迟早需要解决。

那麽应该通过甚麽方法来解决呢?既然距离党选(1987年)还有一段时间,唯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大选来确定马哈迪形象与地位,用以打压慕沙“退而不休”的战略。

全国大选本应可以延迟到1987年(因1982年才举行大选),但又与巫统改选年撞在一起,所以为免夜长梦多,马哈迪决定提前举行大选,订8月份(1986年)来重新寻求人民的委託。

在这之前,马哈迪委任了巫统副主席之一的嘉化巴巴为副首相,组成新的队伍。作为巫统元老之一,显然是缺少争论性,但问题出在嘉化没有大学学位,被人认为是过渡时期的人物,几乎是没有机会扶正的。这样一来,所谓“2M”政府已不存在,有的是“1M”政府,那就是马哈迪的政府。

除了面对巫统党内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外,马哈迪其实在1982年大选后,也面对严峻考验。其一是他在1983年决意通过国会修改宪法削减最高元首和各州苏丹的权力,而最具争论性的条文是,一旦国会通过的任何法桉,即使未得御准,也在一定期限内(15天)自动生效,此举引致统治者的不满。

结果经过讨价还价后,终于妥协可在30天内由统治者提出异议,若再经过国会通过,便在另30天内自动生效。

这样一来,不论任何法桉,一旦在国会通过,不管统治者有否御准,60天内即成文生效,不得有任何的异议。

马哈迪在这场斗争中,动员了群众的力量来改变统治者原有的否决权力。结果他成功了。

其二是土着金融事件几乎震撼人们对政府的公信力,因为有很多的报导指责政府处事不当,放鬆金融公司可随意贷款,而又成为烂账。

此一事件和后来再引爆的其他金融和股票事件,加上经济衰退造成的不景气,国内经济成长只能达0.5%,,而外债高达65亿美元。

总而言之,土着金融事件给马哈迪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备受党内外的抨击,政府的威信随着降低。

既然政治和金融危机夹攻而来,马哈迪在1986年7月的时候,公开宣称:“在8月份举行大选对国阵的胜利是最好的时刻。”虽然他明知道国阵的声望在政治上受挫,但他说:“除非直到新的大选了结,人民不能安于心。这种徵兆必须面对,我不要人民针对大选日期议论不停,这对股市是不利的。”

更为重要的是,马哈迪准备一举来解决他个人所面对的问题。趁巫统斗争尚未达到白热化,他仍然有信心领导巫统来取得胜利。

慕沙派和东姑拉沙里派是否另有想法,在大选当前,所有的歧见是不得不暂时搁置一旁的。

在慕沙和拉沙里看来,大选对他们与马哈迪的领导权斗争虽有关係,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在大选过后,还是可以通过党内来进行斗争的。

马哈迪的方式和策略则不同,他要动员人民力量来箝制党内异议派的蠢蠢欲动,运用外围的群众力量展示他所得到的支持程度,藉以抵消党内可能面对的挑战。

这一场大选,果然马哈迪又过关。

国阵在全部177国会议席中佔148席,超过三分之二席;单单巫统角逐84席,便赢得83席。

行动党是反对党中是唯一的赢家,在国会有24席,马华和民政席位相应减少。

这就是说,马哈迪时代正式开始了。事实上在他于1981年登上首相时,便已佈署了一件重要的大事,对后来的政治影响深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