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4.12

从历史看华人的转型与困境

(一)华人南来的开端

  • 始于唐朝末叶黄巢作乱,民不聊生,时海路已通,洋舶来华者不少,于是开海外移民之端倪——姚丹著《马来亚华侨史纲要》,1942
  • 黄巢,山东人,原是私盐商,唐末年的874年参与王仙芝起事(878年被杀),而黄巢以数万人之众向唐末王朝发难,反对苛捐杂税。880年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884年,黄巢之乱结束但引发唐人向外避难。
  • 海外华人又称为唐人或中国又称为唐山,就是因唐代已有人向海外移植而致。
  • 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也增加了华人在马六甲的定居数目。
  • 根据《马来亚华侨史》作者维特巴素博士指出,在1641年时(这一年荷兰打败葡萄牙成为马六甲统治者),马六甲有华人约三四百名,可见在明朝时代,华人移植海外数目还是很少。

(二)英国掀起移民潮

  • 英国人于1786年占有槟榔屿,开始引进大量的华人。
  • 1819年开辟新加坡。
  • 1824年荷兰让出马六甲予英国,换取英国让出苏岛明古连港。
  • 1826年英国将槟城、马六甲及新加坡併成海峡殖民地,全面控制马六甲海峡。
  • 1840年通过鸦片战争,英国于1842年迫使清廷让出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而中国人开始大规模通过香港飘洋过海。 

图表一:槟城华人人口图表

年份
人数
1842
1860
1901
9715
36222
9747139%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1967, p.68; 麦留芳著。
张清江译:《星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63页。

图表二:新加坡华人人口图表

年份
人数
1840
1849
1901
17 704
24 790
164 684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71; 麦留芳著、张清江译:《星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64页;Song Ong Siang,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1967, reprint, p.22-23

图表三:马六甲华人人口图表

年份
人数
1842
1860
1901
6882
10 039
19 464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 1967, p.36-38; 麦留芳著、张清江译:《星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62页;张礼千:《马六甲史》,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327页。

图表四:砂拉越华人人口图表

年份
人数
1841
1857
1909
1 000
4 000
45 00010%
资料来源:Runciman(1960);Purcell(1951); Baring-Gould and Bampfyide(1909); Report on the Population Census,1947, 1860, 1970 and 1991

图表五:沙巴华人人口图表

年份
人数
1891*
1901*
1960
7156
12282
10554223%
*不包括纳闽岛(Labuan Islan)华人。资料来源:北婆罗州与马来西亚人口普查

图表六:1911-2000马来西亚人口统计(依种族分配)(‘000)

半岛
年代
马来人
华人
印度人
总计
1911
1921
1931
1947
1957
1970
1980
1991
2000
1367.2
1568.6
1863.9
2427.9
3125.5
4685.8
6315.6
8433.8
15009.3
57.3%
54.0%
49.2%
49.5%
49.8%
53.2%
55.3%
58.3%
61.2%
693.2
855.9
1284.9
1884.6
2333.8
3122.4
3865.4
4521.1
5920.2
29.0%
29.4%
33.9%
38.4%
37.2%
35.4%
33.8%
29.4%
24.1%
239.2
439.2
571.0
535.1
735.0
932.6
1171.1
1380.0
1736.7
10.0%
15.1%
15.1%
10.8%
11.3%
10.6%
10.2%
9.5%
7.1%
2385.0
2907.0
3788.0
1908.0
6279.0
8810.0
11420.6
14466.2
24526.5
槟城
年代
马来人
华人
印度人
总计
1911
1921
1931
1947
1957
1970
1980
1991
2000
114.4
110.4
118.8
136.2
165.1
237.8
312.6
405.4
533.1
41.1%
36.3%
32.7%
30.5%
28.8%
30.7%
32.7%
38.1%
41%
111.7
135.3
176.5
247.4
327.2
43.4
522.0
523.2
588.7
40.2%
44.5%
49.8%
55.4%
57.2%
56.1%
54.6%
49.2%
45%
46.6
53.3
58.0
57.2
69.0
89.3
110.0
112.8
133.9
16.7%
17.5%
16.1%
12.8%
12.2%
11.5%
11.5%
10.6%
10%
278.0
304.3
359.9
-
572.1
776.1
956
1064.2
1313.4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数字局1911-2000人口统计报告;SERI 注:数字也许因数位而出现少许差异 
 
图表七:2002-2007年人口的种族比例 (万人)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马来西亚公民
非马来西亚公民
马来人
其他土著
华人
印度人
其他
2297.1
155.6
1232.5
268.4
592.0
175.2
29.0
2342.4
162.4
1260.5
274.6
599.7
177.9
29.7
2388.7
169.4
1289.3
280.8
607.5
180.7
30.4
2436.2
176.6
1319.0
287.1
615.5
183.5
31.1
2480.4
183.6
1347.5
293.1
622.0
185.9
31.9
2526.58
190.78
1377.31
299.49
628.79
188.39
32.61
2759.04
196.14
1400.68
304.43
634.23
190.41
33.15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年鉴,第37页;
马来西亚统计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6月号简报(Statistics Bulletin)2008Extract from Social Statistics Bulletin Malaysia 2007.

图表八:马来西亚人口统计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口(百万)
26.83
27.19
27.54
27.90
28.25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

(三)战前华人的政治倾向

  • 孙中山的辛亥革命(1911年)。
  • 1919年的五四运动
  • 1930年马共的成立。
  •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 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账济中国灾民,援助中国抗日。
  • 1941年底日本侵占槟城。
  • 1942年全马沦陷,东马及印尼也不例外,华人进入悲惨岁月,死伤无数。换句话说,因抗日,华人第一次付出惨痛的代价。
  • 1945年日本向世界投降,马来亚政治面临大变动。

(四)战后华人的政治醒觉

  • 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军被收编。
  • 1946年,英国推行新政马来联邦Malayan Union),但被马来人反对,巫统乃告诞生。
  • 1947年,英国放弃Malayan Union,改用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Agreement(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内中列明马来人特别地位,各州苏丹的权限及准备朝向自治邦迈进。
  • 194710月的大罢市未能动摇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的实施。
  • 1948年,英国在21日宣布实施马来亚联合邦协定。6月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620日展开大逮捕行动。马共转入地下打游击战,直到1989年签署合艾和平协议,马共放下武器,重返社会,结束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
  • 1949年马华公会成立,是第一支华人反共先锋。华人分成反共与亲共两个阵营。
  • 1950年,英殖民政府全面推行新村政策,先后将50万华人驱入围铁刺网的新村生活,以切断对马共的经济粮食援助。因被指亲共和助共,华人第二次付出痛苦的代价。
  • 1951年,拿督翁离开巫统另组马来亚独立党。这一年乔治市市议会选举,林苍祐组党(急进党)鼓励华人通过民主选出政府,不一定非得诉诸武力斗争。
  • 1952年吉隆坡市议会选举,结果导致马华与巫统联手取得胜利(马华6席,巫统3席及拿督翁的独立党只赢得2席)。
  • 由于马华巫统合作成功,孕育了联盟在1954年正式诞生。这一年,它又成功拉拢国大党加入。
  • 1955年举行独立前普选(民选52席及委任46席)。三党组成的联盟大捷,夺得52席中的51席,从此奠下联盟执政到今天超过55年的记录,也判定拿督翁政运不济,从此与官职绝缘。
  • 这一年,胜利组自治邦的东姑率团与马共在华玲举行会谈,可惜功败垂成。马共重回森林,在马来亚的华人也因之在思想有所分歧,一部分支持马共在森林的斗争;另一部分参加左翼政党的斗争,也有些被标签为亲共分子,而有的支持右翼政党,如马华公会。华人也从那时开始进一步分化。在捍卫华人权益方面也有不同的诠释,日后终于造成今天的局面。
  • 1956年东姑前往伦敦争取独立,马华与华社代表团对独立的诉求有所不同,在分裂中迎来马来亚的独立。
  • 马共谈判破裂后,重整其游击活动,也在政治上更加倾向中共,但在另一方面,左翼的统一阵线在新加坡鼓吹下,在马新形成新的政治势力,以华人为主导。

(五)独立后的华人转变

  • 1957831日马来亚的独立印证了民族解放运动带来了新兴国家的崛起。民族解放运动也促成马新政治明显地突出左右派之争,而不是十分明显地突出种族之分。
  • 1959年的大选出现了左翼政党与回教党合作,不标榜宗教,但以国家民族意识为依归,与印尼的纳沙贡政策同出一辙。
  • 而右翼的联盟也鼓吹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主的政治策略,与反对党阵线争一长短。
  • 民主政治开始在马来亚稳健发展。
  • 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政治版图延伸至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改变了马来亚与新加坡人民的命运。
  • 1964年大选,因印尼掀起马印对抗,华人担心大印尼战略下,马来西亚将成为印尼的轴心国之一,因而选择支持联盟和马华。而当时社阵与回教党被视为与印尼立场一致,共同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
  • 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
  • 1966年,马印对抗结束。
  • 左翼政党陷入种族性的分裂,劳工党与人民党分家,社阵消亡,回教党走回马来民族的宗教路线,保持东海岸优势。
  • 右翼的联盟集团踌躇满志,沉浸在马印对抗结束而未思及第三势力已从中崛起。

(六)513”阴影下的困境

  • 1969年大选投票后的第三天,即513日爆发的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是一场政治的角力战,但也涉及种族政治的此消彼长。
  • 东姑的下台,敦拉萨的上台及马哈迪从中崛起成为未来的政治明星,意味着种族政治将进一步深化,而国阵格局的形成衬托出巫统的一枝独秀。
  • 这种政治模式至今还在成为国家的政治支柱和主流。Perkasa的出现不过是顺应潮流的转变而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
  • 例如最初(独立前后),由巫统扮演马来民族急先锋的角色。
  • 到了70年代513后,巫青取代巫统,成为马来民族的先锋队。
  • 如今,也就是308政治海啸后,Perkasa取代巫青角色,因为与巫统没有直接关系,它扮演更自由乃至更种族性的角色,并得到马哈迪的力挺,也证诸了马哈迪当政22年来的政策具有种族性的倾向,以致2020年先进国的宏愿并不易达致,因为它不但无法铸成“马来西亚民族”,也没有指标显示经济转型成功。只好由纳吉利用尚有的10年期力争上游,但能否达成则是备受考验的。
  • 1970年新经济政策的推出。
  • 国家原则五大信条的推出
  • 土著与非土著的出现成为华人新的心理障碍。
  • 1974年马中建交,国阵成立。华人开始苏解意识形态施加的压力。换句话说,敦拉萨的中间偏左路线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左翼运动的斗争,转而比较认同国阵的整合精神。于是国阵成了马来西亚的新政治符号。
  • 1981年马哈迪上台,引入安华。
  • 马来西亚面对世界回教复兴运动的冲击。
  • 马来西亚行政全面回教化。
  • 1987年茅草行动,马哈迪展示其不能容忍种族性的政策受到挑战,但也引起反弹。
  • 1990年,马哈迪提出2020年达成先进国的宏愿,以叉开非马来人对新经济政策不废除的不满。

(七)马哈迪与安华斗争下的华人社会

  •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启开马安失和的序幕。
  • 1998年马哈迪革除安华掀起烈火莫熄斗争。
  • 国民公正党的出现,新的政治格局开始酝酿。
  • 1999年的大选,华社无动于衷,行动党因与回教党合作遭遇反弹。
  • 2001911事件后不及两周,马哈迪宣布马来西亚已是回教国,导致巫统与回教党争夺回教国的正统地位,华人被迫靠边站。
  • 2003年马哈迪退位,阿都拉上台;国家进入了一个新朋党时代,大计划纷纷出炉,但华而不实。
  • 2004年,虽然大选阿都拉几获得全胜,但政府与党内的傲慢与怠慢的风气,严重地打击了人民士气和对政府的支持。
  • 2008年,政治海啸后首次出现两党制的雏型,斗争方兴未艾。
  • 2009年纳吉上台,提出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华人在模糊的概念中探讨新方向和新路向,但又面对种族主义者与沙文主义者的挑衅,以致人民忽略了其实在底层的人民并没有仇恨,反而可以借助补选来展示种族的交融与和平相处。

图表九: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大马124万7894名公务员的种族比例
马来人
其他土著
华人
印度人
其他
78.2%
7.7%
5.8%
4.0%
4.2%
资料来源: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纳兹里回答有关公务员的种族比例(取自《林吉祥》部落格 
 
发表于2010年10月1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