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9.23

马华从有到无?

 没有任何的惊喜,也没有热烈地角逐,在郁郁不得志下,马华及青年团和妇女组完成了党的三年一任的改选,这是马华自2018年大选后的第二度党选。其结果正如所料,仍然是以魏家祥为首。

虽然马华选出的中委有新脸孔和未被人所熟知的新人,包括马青团与妇女组也有新脸孔,但我们尚看不到马华的新方向和新战略,只能读到一些领袖的简单表述。这是马华立党以来(1949年建党,至今已74年),从未有过的尴尬与失落,以致马华在今天已无法如同过去般以“代表华人的身份”在公开场合上大声疾呼。它的地位似乎已被行动党取代,不但在政府内阁没有部长职,而且许多官联机构也没有马华的份。

这清楚地显示马华已是今非昔比,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马华还算是执政党一员?它的代表性在哪里?再往下看,马华还有未来吗?马华能翻身吗?这个问题得从马华立党说起。

最初的时候,马华公会的成立是要照顾和妥善安置新村的华人;甚至发售福利彩票的所得来支援可怜的新村华人。

之所以有华人新村,那是因为在1949年开始,英军残暴地将大批华人驱赶至无人烟的一片荒地,以铁刺网围起来,并派军警驻守,监视出外工作和日落返回新村的华人。英军所持的理由是华人住在乡村地带容易援助马共,也就用尽手段将华人集中在全马各地500多个华人新村,人数高达50万人。

在此前一年的1948年,英军已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除了将万余名华人驱赶回中国外,也建立所谓华人新村。

在当时表面上马华的成立是为了援助华人的苦难,但如今回想起来,就会发出质疑:为什么华人政党要为英军的作恶行为“善后”?为何不正面指责英军的暴行,反而为英军的所作所为合理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来亚于1955年(独立前)举行首次普选,总共有52席公开竞选(其余46席是由英方委任的议员),其中巫统参选35席,马华参选15席及国大党参选2席。这三党组成了联盟,与离开巫统另组国家党的拿督翁分庭抗礼。

选举的结果是联盟大胜,马华也全数中选,这也是马华最辉煌的开始。但这个辉煌是很短暂的。

1959年举行独立后(1957年独立)的第一次大选时,马华不幸发生内讧,一边是新崛起的少壮派,以林苍祐为首;另一边是以马华元老陈祯禄为首的保守派。虽然在1958年已控制马华的林苍祐派向巫统发出疾呼,要求分配1/3的国席给马华。在国会共有104席下,林苍祐派要求至少1/3席是因为若国会要修宪得先与马华磋商,不能由巫统一意孤行。

这封在后来变成“哀的美敦书”的秘函被提前公开。按巫统的理解是林苍祐要求过多,因为1/3席等于是分配得40席。

在东姑否决下,他向林苍祐发出挑战,将林苍祐派的所有人马扫出候选人的名单,包括林苍祐也不是候选人。在后来林苍祐派放宽要求,只要求分配35席,但仍不被接受。到最后马华只能分得31席,这意味着马华的妥协也注定马华在国会大选中首次面对一定的挫折,在大选中只赢得19席,另12席输给反对党及独立人士,包括社阵拿下8个国席。

从马华的成立到马华的妥协,开启了马华在联盟党内的从属地位,这种角色一直没有改变。例如在1969年的大选时,马华虽然被分配33个席位,但在面对反对党合作下,马华只胜了13席,进一步显现马华的衰弱。

果不其然,巫统在1974年将联盟改成国阵,收编了反对党的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拉越人联党。这等于是扩大联合政府。也因为民政党等政党的崛起,而成为马华的内部敌手,这对马华来说是党成立以来的第三个打击。

在此之后,马华也在生存与斗争之间与同属国阵的民政党斗个天翻地覆。而在另一边的行动党则伺机蚕食马华的议席。

虽然从1982年到1995年马华的议席也有所增加,其中在2004年的大选中达到高潮,参选40席赢得31席,是最亮丽的成绩。但在2008年的大选后,马华的议席就逐届减少,在2018年连政权也输掉。结果马华从仍有7个国席变成只剩下2个国席和7个州席(2席在马六甲、4席在柔佛及1席在吉打)。以这样的局势观察,马华仍留在国阵已没有多大的意义,目前只能在柔佛及马六甲政府内有声音,其他各州归零。

更令人担忧的是,马华何时才能翻身?本来在2020年的“喜来登政变”后,马华一度重回内阁,讵料在2022年的提早大选粉碎了马华回朝梦。

对魏家祥来说,这虽是他最后一届出任总会长,但也是考验他在任的9年期间,为马华留下什么?给党员带来什么期望?又给华人多少希望?这都是马华要回答的问题。倘若仍然依附巫统来维持国阵形象,对马华来说绝对是不公平,也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今天马华的重任是何时退出国阵,成为一个独立体,在大选中让选民有一个选择。说白了就是让选民在马华和行动党之间做一个抉择,或至少能落实两党制。不知马华新一代领导人有何妙计让马华重生?

发布于2023年9月7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28/599735

郭台铭的政治怪论

1950年出生,现年73岁的台湾首富郭台铭(个人财产超过62亿美元)已于9月中旬宣布将与艺人赖佩霞搭档,竞选台湾总统。这个消息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之前已有人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加总统选举。例如1996年开始的全民投票选举总统时,就有陈履安、林洋港和郝柏村搭档,下来是宋楚瑜、许信良及李敖等,结果全告失败,以致在2004年直到2020年的总统选举都没有独立人士上阵。

没想到在明年2024年的大选又出现独立候选人,但这次不是政要,也不是著名文人,而是腰缠万贯的郭台铭。为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他挑了一位艺人搭档,也点缀了总统竞选的亮点。

由于没有媒体看好独立人士当选总统,因此媒体就形容他是为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垫背的,对政局只有负面而没有正面的影响。

虽然郭台铭是个十分成功的商人,但当他说要用做生意的手段治理台湾时却让媒体感到不安,因为政治完全不同于做生意。

但为什么这一次郭台铭的语气十分坚定要参与总统选举?原来是有背景的:

2016年时,因看到年迈的亿万富翁特朗普宣布参加美国总统选举,也就刺激郭台铭也想仿效从政。

不料在2019年国民党选拔总统候选人时,选出韩国瑜而不是郭台铭。在负气之下,郭台铭退出国民党。于是他就放眼 2024年的总统选举。

谁料国民党近期又选了侯友谊(新北市长)作为2024年的总统候选人,郭台铭独自上路碰运气。

但我们须分析郭台铭这样的添乱到底对中台的统合有何帮助?还是保台拒中?这是须要了解的。

首先民进党的赖清德、国民党的候友谊、民众党的柯文哲及无党派的郭台铭都不肯公开承认中台在早年已签署了“九二共识”。虽然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对台湾无害,但台湾认为坚持“中华民国”代表中国是很牵强的,也不合逻辑的,因此干脆不予承认。

在不接受九二共识下,赖清德以三成的支持率领先,而国民党及民众党各有近二成的支持率,殿后的则是郭台铭,支持率只有10%左右。

其实郭台铭致命的缺点是他相信打经济牌能使台湾更加强大,他说企业家治国的时代已经降临,若台湾在他的治理下,从明年起台湾的经济成长会翻倍,更可以使台湾在20年内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人均GDP最高的“亚洲首富”。

媒体的反应是,郭台铭不但没有政治敏感度,而且错用战略,结果是台湾跌入灾难中。

让人抓不住头脑的是,他似乎别有用心地指出,面对台海与中美关系的兵凶战危,他拍胸膛说绝不会让台湾成为下一个乌克兰,且保证会为台海带来50年的和平。对此,他曾投书《华盛顿邮报》说,在一个框架下与北京谈判的建议应是最亲近北京的主张。

可惜他没有阐述统一的观念是什么?美国也认为郭的想法不实际。说到底他的“大中华”的观念是与中国大陆不同的,郭的观点是以“中华民国”为主体,而不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体。

当然美国也会在背后给予民进党较为明显的支持,目的是阻止和分化中台的一统,以便能借助台湾来挫折中国的强大。

只要台湾不被中国收复,美国就会认为台湾是美国在亚洲的最好政治棋子,较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更为重要。

因此台湾的未来不是总统选举后谁胜了,而是什么时候才能让台海及南中国海恢复平靖,不再成为摆在中国门口的“即时炸弹”。在这方面,郭台铭说,中台关系若要相对安稳,必须是彼此不可能脱钩,他承认两岸最根本的矛盾是主权与法理,不是靠经济可解决的。既然郭台铭却无法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不但中国不会回应,台湾人民也不买账,除非郭台铭先承认台湾的主权在中国,然后才来谈人权和其他。

就此而言,郭台铭做得到吗?再说,他的“政治企业化”论也注定要破产和失败的。

 刊登于2023年9月28日《南洋商报》

23.9.23

马哈迪进一步靠拢伊党

 先是哈迪阿旺爆料说他和马哈迪是“喜来登政变”的策划人,目的是防止非回教徒掌握权力,但人们想到的是阻安华上位。

后是伊党宣称前首相马哈迪将出任国盟四州政府的顾问。就此前沙巴首席部长沙烈赛益认为此举在排挤慕尤丁,以让马哈迪成为国盟的实际领导人。

国盟是在2020年“喜来登政变”后出现的组织,由土团党与伊党组成的联盟。

如果我们将这两件事串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哈迪阿旺在马哈迪与慕尤丁之间选择了较有影响力的马哈迪。至于马哈迪与慕尤丁的恩恩怨怨,不是伊党所要考量的。

事件的原由是这样的:在2016年时,身为巫统老二的慕尤丁因与老大纳吉发生冲突,包括一马丑闻事件意见相左,因而要求纳吉公布有关事件的前因后果。基于慕尤丁在党内势力不足,也就被纳吉引用党章解除其党官职。

在失意之后,马哈迪“同情”他的处境,也就拉拢慕尤丁与儿子慕克力及沙菲宜一起另创土团党。不过沙菲宜没有答应,而是在沙巴自行成立民兴党。就这样,马哈迪与慕尤丁及其他人组成了土团党,也申请加入希盟。

这个党是属于马来政党,性质与巫统一样。为示尊重,马哈迪担任总裁;而慕尤丁则担任党主席,其目的是要取代巫统。

平心而论,在和平时期,谁是掌权者并不需要争论;而在这方面,让位马哈迪当老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也是在2016年时, 土团党被希盟接纳成为其中一个成员,因为安华身陷囹圄未能亲自挂阵,马哈迪也就顺其自然成为希盟的共主。这意味着希盟一旦胜出,将由马哈迪再任首相,两年后才把棒子交给安华。果不其然,希盟在2018年击败国阵胜出,马哈迪二度拜相。

本来这也没什么好争论的,但马哈迪却认为安华不适合担任首相,也就迟迟不肯交棒。个中原因有如谜团。

在这种情形下(2020年),要么马哈迪辞职,让希盟另选首相人选,要么马哈迪改组内阁。结果马哈迪选择前者,但由谁接任呢?

希盟没有开会讨论,反而此时土团党有异动,由慕尤丁和阿兹敏联手,加上哈迪阿旺及巫统的一些领袖的暗中协助,终于在喜来登酒店通过大会宣布土团党退出希盟。这样一来,土团党的行动已不受控制。尽管马哈迪表面上表示反对,但正如哈迪阿旺所说的,他和马哈迪在事先已部署好“政变”,也就再次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件事。

接着土团党又通过与伊党、巫统和其他小党合作另组国盟政府,取代了希盟政府,慕尤丁终于在2020年圆了首相梦。

有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传言甚多,不一而足,但在近日哈迪阿旺揭开内幕后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接着下来,哈迪阿旺又进一步邀请马哈迪出任四个州政府(吉打、吉兰丹、登嘉楼及玻璃市)的顾问,以让马哈迪成为有权势的人。

虽然在伊党看来马哈迪的言论比较出位,也敢于抨击政府,对伊党是有利的,但如果因而降低慕尤丁的角色,伊党又如何善后呢?

当然这四个州皆为伊党控制,土团党无法主导政权,只能暂时保持沉默。

不过下来的斗争还是会反映在土团党与伊党之间,土团党自然不会同意让马哈迪重新掌权,因为这等于是刮慕尤丁一巴掌。

但如果土团党无法与伊党达成谅解,很可能会导致两党的分裂。一旦分裂,吃亏的还是两个正在升起的政党。

在这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安华的团结政府也在和国盟的回教化运动进行赛跑,例如建议在小学四年级推行学爪夷文;建议向回教徒教导圣训;如今更进一步,安华也要举行土著经济大会,不让马哈迪专美。认真研究一下,双方的经济大会都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其实在今天马来民族的生活已大有改善,他们也希望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而不是整天在叫嚣和叫嚷。虽然安华曾一度是回教世界的领袖之一,但他作为一国首相也应该向他的好友埃尔多安(土耳其总统)学习其开明和世俗的治国政策,毕竟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不应用太多的规矩来约束人民的生活。

就当下来说,马来西亚的生活习俗已非常适合各族的需求,马来人的生活也得到一定的保障,实在没有必要借题发挥指马来人经济落后,政治权利旁落,马来人的权益被蚕食等等,这些言论也已是家常便饭,。除非拿出数据引证,不然十年前的数据和十年后的数据同样没有改善也是令人置疑的。

无论如何,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民,才是王道和正道。

发布于2023年9月21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21/598121

21.9.23

巫统与行动党的微妙关系

虽然马新已告分家,但人民行动党的李光耀留下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念仍成为1966年另行注册的民主行动党的信念,一直到今天。这显然与“马来人至上”的观念是相违悖的。即便在“513”过后的1972年,执政集团联盟(后改成国阵)收编了4个反对党,但还是将行动党排在门外。

两党思想的差异和战略的南辕北辙也导致巫统和行动党长期不相往来,形成了”大道朝天,各走一边“的分歧。

本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没有迹象说明两党会有交集与交接的一天, 偏偏政局的变化和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竟然改变了巫统和行动党的政运。

在这个过程中,巫统从马来人的团结和统一逐渐走向分裂;而行动党则从华人的分裂变成一统华人的局面。

例如,巫统的第一个分裂是在1990年,出现了由东姑拉沙里领导的46精神党,也带动伊斯兰党起死回生,重夺吉兰丹政权。

第二个分裂则发生在1999年,安华创立的公正党与伊党合作下,痛击巫统而赢得27个国席和控制了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虽然未见巫统出现退党潮,但马来人已比较明显地分裂成数个阵营。

第三个分裂则发生在2016年,除了一批伊党人另立诚信党外,也出现马哈迪领导的土团党与巫统对着干。在加入希盟后如虎添翼。

结果在2018年的大选,国阵/巫统第一次失去执政权,崛起的希盟推翻了国阵而改朝换代。

事情发展至此,已证诸了国阵/巫统由强转弱而丧失政权,不能再颐指气使了。如今马来人(在西马)分裂成至少6个政党。

可是在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行动党却与巫统走着不同的路线。按照林吉祥的战略来看,他是不主张也不赞成与其它华基政党合作的。例如七十年代的社会正义党、社会民主党及民政党等,它们都被列为华基政党,应予打倒和取代,因为多扶持一个华基政党等于是给机会让另一个政党崛起。正因为这样,在行动党眼中没有所谓华基政党可以和平共存的。例如在2018年的大选时,张念群不是喊出“剿灭马华论”吗?换句话说,行动党的战略是一枝独秀而不是“花开朵朵”。

这就是为什么人民进步党消失了,民政党爬不起来及马华奄奄一息,因为行动党认为它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也是以这样的理由在不久前进行的6州选举时,马华竟连一个选区也分不到,未来也不容乐观。

从这样来分析,行动党认为它一向以来的战略是正确的,也只有行动党代表了华人,其他的政党才会对行动党另眼相看。

但在2020年时,行动党对“喜来登政变”是束手无策的。在无声无息下,一夜之间,辛苦盼来的政权消失了。

正当政界对政变感到无奈时,突然平地一声雷在2021年冒出巫统迫使慕尤丁下台,然后换上巫统副主席伊斯迈沙比里出任首相。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权宜之计。果然不出所料,在2022年杪就举行全国大选,这是巫统的重要战略,以期夺回执政权。

在这个时刻,行动党观察时局,也不动声色与巫统暗度陈仓,结果促成了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才有了两党的首次合作。

虽然这一回主角是安华而不是阿末扎希,但决定团结政府成败的不是安华,而是阿末扎希。

这就是为什么阿末扎希被邀请为行动党代表大会主持开幕,这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效应:其一是巫统人进一步认同与行动党的合作,很可能马华地位会被行动党取代。

其二是团结政府必然会发生内讧,毕竟由19个政党组成非好事,例如赛沙迪的统民党(MUDA)退出团结政府,只是一个开始,变化在后头。就不知道巫统人对与行动党合作是怎样的想法?

 刊登于2023年9月19日《南洋商报》

15.9.23

第三势力已被历史扼杀了?

 马来西亚政治变化来到今天已不是思想意识和政治理念的斗争,而是演变成一个极端否定传统的对抗。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只侧重在思想领域的分歧和制度不同的较量,因而有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其中所出现的政党基本上有分成左倾和右倾的,例如在战后成立的巫统、马华、国大党都可以归纳为右翼政党,与英殖民主义宗主国关系较好;但也出现了中间偏左的政党,如马来亚国民党、马来亚民主同盟、劳工党、人民党、人民进步党及伊斯兰党,双方的斗争在思想分歧上刀光剑影。

我们姑且举个实例来说,除了在1930年成立的马共于1948年被英殖民政府宣布为非法政党外,也对在战后成立的一些政党给予监视,如在1945年成立的马来国民党被指亲共,在1950年被查封,其领导人布哈鲁丁、布斯达曼及依萨也被捕。又如在1945年成立的马来亚民主同盟也被指涉及马共活动,因而在1948年自行解散,其领导人是菲立何和琳(林建寿的舅父)、林建材及余柱业等。

1951年成立的伊斯兰党,原本与亲共活动攀不上关系,但在1956年改组后由布哈鲁丁担任主席,这位左翼领袖将伊党引向左倾,而与社阵有私下的合作。

1959年的大选展示了伊党除了占有13个国会议席外(最大的反对党),也控制了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但在1969年后,这个党告别中间偏左的立场而走向捍卫马来民族主义的路线。

不过在1964年的大选时,突出现第三势力插足大选,那就是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

这个政党声称它是第三势力,与右翼的联盟/巫统和左翼的社阵(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当时的李光耀提出一个口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标榜他的第三路线。

由于马来西亚当时正面临与印尼对抗,李光耀的行动党一时也起不了大作用(只胜一个国席),且又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第三势力也就消失了。

巧合的是,当1969年社阵杯葛大选,也就让位于中间偏左的政党填补了政治真空,这包括新崛起的民政党(1968年)、新注册的民主行动党(1967年)、老牌政党人民进步党(1954年)及伊斯兰党在蜕变后以民族主义的新姿态在选举中保存了势力。

因为在1969年的大选后发生“513”种族冲突悲剧,国家不但进入紧急状态,而且也重新进行政治洗牌。其中4个反对党—民政党、伊斯兰党、人民进步党及砂拉越的人民联合党被收编,加入执政集团的新组织—国阵,用以取代联盟。而反对党只剩下民主行动党及砂拉越的国民党。

这意味着马来西亚已进入一个不再重视意识形态,只偏重政治利益和政党权力的新政治阶段。

虽然在这之后,有人尝试引进新的政治概念,如董教总提出的“三结合”(执政党、反对党与民间的合作),因而推出“打进国阵,纠正国阵”的口号。当1982年及1986年的大选证诸董教总的理念失败后,董教总主席林晃升又在1990年提出两线制,希望马来西亚进入两个政党集团的轮流执政。结果在1990年及1995年的大选中又再被证明此路不通。

其实在七十年代起已有人通过组织政党推出第三势力,如陈志勤的社会正义党、叶锦源的社会民主党、波斯达曼的无产阶级党都是热闹一时,而沉寂一世。这又意味着第三势力是个乌托邦的梦想,并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

在这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替代阵线、民联及希盟都是为撼倒国阵而成立的,不是第三势力的出现,而是要达到政权交替。

虽然在2018年的大选突然平地一声雷,竟然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件事,有人也因之欢呼两线制终于开花结果了。这所谓的联合阵线却经不起考验,马哈迪领导的希盟政府在2020年垮掉了。然后出现国盟政府,如今又是团结政府的组成,不但搞得人民眼花缭乱,也不知道是谁和谁合作?谁和谁对抗?

到了这个时期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已经“乱七八糟”,谁也不知道合作对象,甚至连合作对象也同床异梦。

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统民党(MUDA)在910日宣布退出团结政府,而宁可当第三势力。其理由是:对阿末扎希的撤案不满意,也反对团结政府未坚守法治原则。

不过统民党的退出不具重要意义,但从最近的6州州选的结果来看,所谓第三势力并未得到重视。换句话说,在现阶段鼓吹第三势力还不是时候。什么时候时机才成熟?我们不知道。因为国家的土壤没有为第三势力预留空间。就此而言,赛沙迪应该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发布于2023年9月14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14/596429

第三势力已被历史扼杀了?

 马来西亚政治变化来到今天已不是思想意识和政治理念的斗争,而是演变成一个极端否定传统的对抗。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只侧重在思想领域的分歧和制度不同的较量,因而有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其中所出现的政党基本上有分成左倾和右倾的,例如在战后成立的巫统、马华、国大党都可以归纳为右翼政党,与英殖民主义宗主国关系较好;但也出现了中间偏左的政党,如马来亚国民党、马来亚民主同盟、劳工党、人民党、人民进步党及伊斯兰党,双方的斗争在思想分歧上刀光剑影。

我们姑且举个实例来说,除了在1930年成立的马共于1948年被英殖民政府宣布为非法政党外,也对在战后成立的一些政党给予监视,如在1945年成立的马来国民党被指亲共,在1950年被查封,其领导人布哈鲁丁、布斯达曼及依萨也被捕。又如在1945年成立的马来亚民主同盟也被指涉及马共活动,因而在1948年自行解散,其领导人是菲立何和琳(林建寿的舅父)、林建材及余柱业等。

1951年成立的伊斯兰党,原本与亲共活动攀不上关系,但在1956年改组后由布哈鲁丁担任主席,这位左翼领袖将伊党引向左倾,而与社阵有私下的合作。

1959年的大选展示了伊党除了占有13个国会议席外(最大的反对党),也控制了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但在1969年后,这个党告别中间偏左的立场而走向捍卫马来民族主义的路线。

不过在1964年的大选时,突出现第三势力插足大选,那就是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

这个政党声称它是第三势力,与右翼的联盟/巫统和左翼的社阵(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当时的李光耀提出一个口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标榜他的第三路线。

由于马来西亚当时正面临与印尼对抗,李光耀的行动党一时也起不了大作用(只胜一个国席),且又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第三势力也就消失了。

巧合的是,当1969年社阵杯葛大选,也就让位于中间偏左的政党填补了政治真空,这包括新崛起的民政党(1968年)、新注册的民主行动党(1967年)、老牌政党人民进步党(1954年)及伊斯兰党在蜕变后以民族主义的新姿态在选举中保存了势力。

因为在1969年的大选后发生“513”种族冲突悲剧,国家不但进入紧急状态,而且也重新进行政治洗牌。其中4个反对党—民政党、伊斯兰党、人民进步党及砂拉越的人民联合党被收编,加入执政集团的新组织—国阵,用以取代联盟。而反对党只剩下民主行动党及砂拉越的国民党。

这意味着马来西亚已进入一个不再重视意识形态,只偏重政治利益和政党权力的新政治阶段。

虽然在这之后,有人尝试引进新的政治概念,如董教总提出的“三结合”(执政党、反对党与民间的合作),因而推出“打进国阵,纠正国阵”的口号。当1982年及1986年的大选证诸董教总的理念失败后,董教总主席林晃升又在1990年提出两线制,希望马来西亚进入两个政党集团的轮流执政。结果在1990年及1995年的大选中又再被证明此路不通。

其实在七十年代起已有人通过组织政党推出第三势力,如陈志勤的社会正义党、叶锦源的社会民主党、波斯达曼的无产阶级党都是热闹一时,而沉寂一世。这又意味着第三势力是个乌托邦的梦想,并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

在这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替代阵线、民联及希盟都是为撼倒国阵而成立的,不是第三势力的出现,而是要达到政权交替。

虽然在2018年的大选突然平地一声雷,竟然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件事,有人也因之欢呼两线制终于开花结果了。这所谓的联合阵线却经不起考验,马哈迪领导的希盟政府在2020年垮掉了。然后出现国盟政府,如今又是团结政府的组成,不但搞得人民眼花缭乱,也不知道是谁和谁合作?谁和谁对抗?

到了这个时期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已经“乱七八糟”,谁也不知道合作对象,甚至连合作对象也同床异梦。

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统民党(MUDA)在910日宣布退出团结政府,而宁可当第三势力。其理由是:对阿末扎希的撤案不满意,也反对团结政府未坚守法治原则。

不过统民党的退出不具重要意义,但从最近的6州州选的结果来看,所谓第三势力并未得到重视。换句话说,在现阶段鼓吹第三势力还不是时候。什么时候时机才成熟?我们不知道。因为国家的土壤没有为第三势力预留空间。就此而言,赛沙迪应该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发布于2023年9月14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14/596429

8.9.23

战后以来浮沉的政党

自二战后(1945年),马来西亚共出现过多少个政党?按非正式统计,少说也有百余个,但如果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截止2022年为止,马来西亚有63个注册政党。根据1981年的选举条例,任何有意参与马来西亚选举的政党必须向选举委员会注册,方可参与选举。

历史记录显示,在战前已存在的政党有:

1)马来亚共产党,成立于1930年,1948年被宣布为非法组织,但在1989122日与马政府达成和解后宣告解散。

2)马来亚马来国民党,1945年成立,但于1950年被解散,政府指它受共党渗透。领导人是早期左翼人士,如布哈鲁丁、布斯达曼及依萨等人。

3)马来亚民主同盟,1945年在新加坡成立,领导人是菲立何和琳(也是林建材的舅父)、林建材及马共余柱业等人。1948年因有传言这个政党将被对付,乃于当年自动解散。

由于这样,林建材阴差阳错地从东马乘船转到香港,在中国逗留了7年之久。旋后被同意回国,从此不再参与政治。

4)巫统,1946年由拿督翁领导成立,立场右倾,直到今天还是联合政府一员。

1954年,它联合马华公会与印度国大党组成联盟,在1955年的普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共赢得51席,伊斯兰党1席。

5)马来亚独立党,于1950年当拿督翁离开巫统后另创的政党,1954年改称为国家党,与巫统势不两立,但在1961年拿督翁逝世后而解散。

6)伊斯兰党,1951年成立,原称回教党,于2011年易名为伊斯兰党。在1955年的普选参加13席,只赢得1席。左翼的巴哈鲁丁在1956年担任党主席,与社阵合作,也造就回教党成为第一大反对党,有13名国会议员,并统治吉兰丹和登嘉楼。直到今天,它还是国内最大的反对党,不过其党领导哈迪阿旺主张回教复兴运动,鼓吹宗教政治。

7)马来亚劳工党,1952年成立;而人民党在1955年成立,这两个政党宣称走社会主义路线,也就成为政党中独树一帜的左翼政党。

1957831日马来西亚独立日,劳工党与人民党宣布组成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走左翼路线。

1959年的大选,社阵夺得8个国席,也同时夺得乔治市市议会、沙登地方议会及增江地方议会的控制权,它成为反对党中的第二大党。

1967年,因国语法案的提出,劳工党持反对意见,人民党持支持意见,两党终告分裂,结束了社阵的合作。

因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也牵动劳工党渐走激进路线。有鉴于人民党和劳工党的意识形态不同,双方停止合作,而劳工党也宣布杯葛1969年的大选,以抗议联盟政府的独断手段,逮捕超过一半党中委,因而决定不参加大选。

但在另一方面,人民党并没杯葛大选,而是鼓励更多人参加大选。此时的人民党已改称人社党,但实质还是一样的。未想人社党出师不利,在1969年只在槟城赢得一个州议席。

进入千禧年后,虽然赛胡申领导人民党议决与公正党合作,在2022年时改称“人民公正党”,但“人民党”在原党员中死灰复燃而参加大选,不过席位依然归零。

1972年劳工党的注册被吊销及停止活动后,人民党也只能孤军作战,但因环境和时局的改变,人民党再也左不起来,而且也未得到赞美声。

8)马华公会,虽然在1949年成立,但它是在1954年后才积极从政,也成为巫统的好帮手。这个政党自成立以来,都是在风雨中度过,一直未能成为主流政党;尤其是1958年东姑与林苍祐闹翻后,已暴露出马华脆弱性的一面。

但马华还是支撑到2018年才失去政权。直到今天,虽名义上是团结政府一员,但未见它具有政治上的权力。

同样同病相怜的是印度国大党,今天它的下场与马华一样,什么时候能东山再起?没有人知道。

9)下来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政党是林苍祐成立的急进党,他在1951年及快地成立激进党主要是因为要赶上在12月举行的市议会选举,结果参选9席胜了6席,但不能执政,因另6名市议员是由总督委任的。

不过到了1954年,林苍祐已参加了马华,他主张解散急进党,召集党员加入马华,急进党因此闹分裂。

虽然如此,林苍祐还是以他的手段促成马华取代急进党。

不幸的,在1958年身为马华第二任总会长的林苍祐因与东姑闹翻,也就被迫离开马华,马华的老大也因此转由陈修信担任。

10)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政党是不可忽视的,它就是在1959年成立的砂拉越人民联合党。1971年它被鼓励与联盟合作,也就成为砂拉越的执政党之一。

这个一向以来以左示众的政党从来不掩饰它的社会主义理念,但在加入联盟及后来的国阵后,人联党就在政界中浮沉,毁誉参半。所幸后来土著保守党解救人联党,才在千禧年后再抬起头来。

11)此外, 我们有必要提及的一个政党就是人民行动党。这个在1954年成立而在1959年成为新加坡执政党后,就在1963年全力支持加入马来西亚。

虽然李光耀也是走社会主义路线,但它走的是费边式的社会主义,与左翼的社阵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后,李光耀就谋求在联邦发展政治势力,他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也引发不间断的争议。虽然新加坡已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但行动党的影响力和势力仍然在马来西亚上空飘荡。因此民主行动党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是高举这个旗帜以征服民心。

如今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已经58年了,但人们依然没有忘记它的口号,如今反倒成了民主行动党一个不变的理念。

12)在行动党插足马来西亚政局的同时,林苍祐已是重新活跃于政坛,先是于1961年组成民主联合党,后因1964年选举成绩不佳后,他就另谋出路。刚巧陈志勤正在寻找合作对象,这两人一拍即合,终于在1968年成立民政党。

民政党如同平地一声雷,在1969年的大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槟州的执政党。虽然林苍祐发展槟州的遗产在1990年大选被中止,但继承人许子根仍掌权18年,直到2008年才让位给民主行动党。

前前后后,民政党共执掌了槟州39年,也把槟城发展成一个与时俱进的大都会。但在此之后,不论谁掌权,也不论谁接班,林苍祐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刻在人民的心中。“没有林苍祐就没有今天的槟城”,这句话可以成为林苍祐永远的座右铭。

发布于2023年9月7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07/594662

战后以来浮沉的政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马来西亚共出现过多少个政党?按非正式统计,少说也有百余个,但如果根据选举委员会4月公布的数据,我国共有63个注册政党。根据1981年的选举条例,任何有意参与马来西亚选举的政党必须向选举委员会注册,方可参与选举。

历史记录显示,在战前已存在的政党有:

1)马来亚共产党,成立于1930年,1948年被宣布为非法组织,但在1989122日与马政府达成和解后宣告解散。

2)马来亚马来国民党,1945年成立,但于1950年被解散,政府指它受共党渗透。领导人是早期左翼人士,如布哈鲁丁、布斯达曼及依萨等人。

3)马来亚民主同盟,1945年在新加坡成立,领导人是菲立何和琳(也是林建材的舅父)、林建材及马共余柱业等人。1948年因有传言这个政党将被对付,乃于当年自动解散。

由于这样,林建材阴差阳错地从东马乘船转到香港,在中国逗留了7年之久。旋后被同意回国,从此不再参与政治。

4)巫统,1946年由拿督翁领导成立,立场右倾,直到今天还是联合政府一员。

1954年,它联合马华公会与印度国大党组成联盟,在1955年的普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共赢得51席,伊斯兰党1席。

5)马来亚独立党,于1950年当拿督翁离开巫统后另创的政党,1954年改称为国家党,与巫统势不两立,但在1961年拿督翁逝世后而解散。

6)伊斯兰党,1951年成立,原称回教党,于2011年易名为伊斯兰党。在1955年的普选参加13席,只赢得1席。左翼的巴哈鲁丁在1956年担任党主席,与社阵合作,也造就回教党成为第一大反对党,有13名国会议员,并统治吉兰丹和登嘉楼。直到今天,它还是国内最大的反对党,不过其党领导哈迪阿旺主张回教复兴运动,鼓吹宗教政治。

7)马来亚劳工党,1952年成立;而人民党在1955年成立,这两个政党宣称走社会主义路线,也就成为政党中独树一帜的左翼政党。

1957831日马来西亚独立日,劳工党与人民党宣布组成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走左翼路线。

1959年的大选,社阵夺得8个国席,也同时夺得乔治市市议会、沙登地方议会及增江地方议会的控制权,它成为反对党中的第二大党。

1967年,因国语法案的提出,劳工党持反对意见,人民党持支持意见,两党终告分裂,结束了社阵的合作。

因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也牵动劳工党渐走激进路线。有鉴于人民党和劳工党的意识形态不同,双方停止合作,而劳工党也宣布杯葛1969年的大选,以抗议联盟政府的独断手段,逮捕超过一半党中委,因而决定不参加大选。

但在另一方面,人民党并没杯葛大选,而是鼓励更多人参加大选。此时的人民党已改称人社党,但实质还是一样的。未想人社党出师不利,在1969年只在槟城赢得一个州议席。

进入千禧年后,虽然赛胡申领导人民党议决与公正党合作,在2022年时改称“人民公正党”,但“人民党”在原党员中死灰复燃而参加大选,不过席位依然归零。

1972年劳工党的注册被吊销及停止活动后,人民党也只能孤军作战,但因环境和时局的改变,人民党再也左不起来,而且也未得到赞美声。

8)马华公会,虽然在1949年成立,但它是在1954年后才积极从政,也成为巫统的好帮手。这个政党自成立以来,都是在风雨中度过,一直未能成为主流政党;尤其是1958年东姑与林苍祐闹翻后,已暴露出马华脆弱性的一面。

但马华还是支撑到2018年才失去政权。直到今天,虽名义上是团结政府一员,但未见它具有政治上的权力。

同样同病相怜的是印度国大党,今天它的下场与马华一样,什么时候能东山再起?没有人知道。

9)下来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政党是林苍祐成立的急进党,他在1951年及快地成立激进党主要是因为要赶上在12月举行的市议会选举,结果参选9席胜了6席,但不能执政,因另6名市议员是由总督委任的。

不过到了1954年,林苍祐已参加了马华,他主张解散急进党,召集党员加入马华,急进党因此闹分裂。

虽然如此,林苍祐还是以他的手段促成马华取代急进党。

不幸的,在1958年身为马华第二任总会长的林苍祐因与东姑闹翻,也就被迫离开马华,马华的老大也因此转由陈修信担任。

10)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政党是不可忽视的,它就是在1959年成立的砂拉越人民联合党。1971年它被鼓励与联盟合作,也就成为砂拉越的执政党之一。

这个一向以来以左示众的政党从来不掩饰它的社会主义理念,但在加入联盟及后来的国阵后,人联党就在政界中浮沉,毁誉参半。所幸后来土著保守党解救人联党,才在千禧年后再抬起头来。

11)此外, 我们有必要提及的一个政党就是人民行动党。这个在1954年成立而在1959年成为新加坡执政党后,就在1963年全力支持加入马来西亚。

虽然李光耀也是走社会主义路线,但它走的是费边式的社会主义,与左翼的社阵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后,李光耀就谋求在联邦发展政治势力,他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也引发不间断的争议。虽然新加坡已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但行动党的影响力和势力仍然在马来西亚上空飘荡。因此民主行动党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是高举这个旗帜以征服民心。

如今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已经58年了,但人们依然没有忘记它的口号,如今反倒成了民主行动党一个不变的理念。

12)在行动党插足马来西亚政局的同时,林苍祐已是重新活跃于政坛,先是于1961年组成民主联合党,后因1964年选举成绩不佳后,他就另谋出路。刚巧陈志勤正在寻找合作对象,这两人一拍即合,终于在1968年成立民政党。

民政党如同平地一声雷,在1969年的大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槟州的执政党。虽然林苍祐发展槟州的遗产在1990年大选被中止,但继承人许子根仍掌权18年,直到2008年才让位给民主行动党。

前前后后,民政党共执掌了槟州39年,也把槟城发展成一个与时俱进的大都会。但在此之后,不论谁掌权,也不论谁接班,林苍祐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刻在人民的心中。“没有林苍祐就没有今天的槟城”,这句话可以成为林苍祐永远的座右铭。

刊登于2023年9月7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07/59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