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40年是中国政局分水岭
英国方面:
- •这一年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的门户,并在1842年强迫签署《南京条约》,是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 •香港割让予英国。厦门、广州、福州、宁波与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丧失关税自主与领事治外法权
- •第一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1856年,英国再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廷签署《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包括九龙割让英国。清廷允准所有愿意出国的中国人皆同眷属自由出国。
- •1898年,英国又获得租借新界99年(2007年到期,香港正式交还中国)。
其他列强:
- •中法战争(1883-1885)
- 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统治权及开放港口。
- •中日战争(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后者失败,签下《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台湾予日本。同时日本人可以在中国任何口岸投资设厂,为日本侵华制造条件。
(二)中国国内三场革命运动被扑灭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客家人起义的革命军,以天地会号召人民推翻清朝。其领袖洪秀全1853年在南京建立政权,与北京的清廷相庭抗礼。1864年被消灭,曾国潘是最主要的清廷帮凶,以华制华在后来成为一种政治手段。
- •捻军在准河与黄河间起义(1851-1868),配合太平军给予清廷另一个打击,加上西南与西夏的回教徒也爆发反清运动,辅助与壮大太平天国的反清运动。
- 义和团运动(1900),清廷先是相信和怂恿乌合之众的军队对付外国传教士和基督徒,燃起民族主义火花。但义和团的妖言惑众的刀抢不入论,引发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和北京,中国财富再一次被八国坐地分赃。
- •《辛丑条约》签署后,有主要3条:
- 按中国人口有4.5亿人,因此清廷要赔偿4亿5千两银元,分39年清还;连本带息共9亿84余万两白银。
- 清廷要镇压任何反叛运动,违者皆斩。
- 使馆租界由使馆自行防守经营。从北海到山海关,由外国派守驻兵。
- 三位汉人为清廷卖命:
曾国潘 (1811-1872)
李鸿章 (1823-1901)
袁世凯 (1859-1916)
(三)中国掀起移民潮
- •1786年英人占领槟榔屿,1800并下威省。华人开始有规模涌入。在1794年时,已有华人3000人在槟城居住。
- •1819年开辟新加坡。1826年槟甲新组成海峡殖民地,控制马六甲海峡。
- •1840年通过甲海峡发动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之后,移民潮一波又一跛地投奔怒海,以下的图表足以说明这一切: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口变化 (图表一)
公元(年) | 人口(万人) | 资料来源 | |
清道光二十一年 | 1841 | 41,345.73 | 《清宣宗实录》卷三百六十四 |
咸丰元年 | 1851 | 43,189.40 | 《咸丰东华录人口考正》 |
咸丰十一年 | 1861 | 28,793.68 | 同上 |
同治六年 | 1867 | 25,623.68 | 《同治东华录人口考正》 |
同治十年 | 1871 | 27,311.08 | 同上 |
宣统三年 | 1911 | 36,841.65 | 《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 |
中华民国十年 | 1921 | 44,338.20 | 《中国年鉴》1923年 |
二十二年 | 1933 | 46,340.00 | 《世界人口地理》 |
三十八年 | 1949 | 54,167.00 | 《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 |
摘自:天涯社区文字
槟城人口增长率 (图表二)
年份 | 人数 | 年份 | 人数 |
1787 1788 1794 1803 1812 1818 1820 1830 | 60 1 000 3 000 5 500 7 558 7 858 8 595 8 693 | 1833 1842 1851 1860 1871 1881 1891 1901 | 11 010 9 715 24 188 36 222 36 561 67 354 86 988 97 471 |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1967, p.68; 麦留芳著。
张清江译:《星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63页。
新加坡华侨人口增长率 (图表三)
年份 | 人数 | 年份 | 人数 |
1819 1921 1823 1829 1830 1833 1824 1836 | 30 1 150 3 317 7 575 6 555 8 517 10 767 13 749 | 1840 1849 1850 1860 1871 1881 1891 1901 | 17 704 24 790 27 988 50 043 54 572 86 766 121 908 164 684 |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71; 麦留芳著、张清江译:《星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64页;Song Ong Siang,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1967, reprint, p.22-23
马六甲华侨人口增长表(1817-1901) | |||
年份 | 人数 | 年份 | 人数 |
1817 1825 1827 1829 1834 1842 | 1 006 3 828 4 510 4 797 4 143 6 882 | 1852 1860 1871 1881 1891 1901 | 10 608 10 039 13 482 19 741 18 160 19 464 |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 1967, p.36-38; 麦留芳著、张清江译:《星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62页;张礼千:《马六甲史》,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327页。
砂拉越华族人口之增长(1841-1991)(图表五) | |||
年份 | 人数 | 增长率% | 占全州人口 百分比% |
1841 1857 1871 1877 1909 1939 1947 1960 1970 1980 1991 | 1 000 4 000 4 947 7 000 45 000 123 626 145 158 229 154 293 949 385 200 475 800 | - 300.0 23.6 41.5 542.8 174.7 17.4 57.9 28.3 31.0 23.5 | - - 3.5 3.0 10.8 25.2 26.6 30.8 30.1 29.5 28.0 |
资料来源:Runciman(1960);Purcell(1951); Baring-Gould and Bampfyide(1909); Report on the Population Census,1947, 1860, 1970 and 1991
沙巴华族人口的增长(1891-1991)(图表六) | ||||
年份 | 人数 | 增长人数 | 增长率% | 占全州人口百分比% |
1891* 1901* 1911 1921 1931 1951 1960 1970 1980 1991 | 7156 12282 27801 39256 50056 74374 105542 139509 164000 218200 | - 5126 15519 11455 10800 24318 30168 34967 24491 54200 | - 71.6 126.4 41.2 27.5 48.6 40.5 33.4 17.6 33.0 | 11 12 13 15 18 22 23 21 16 16 |
*不包括纳闽岛(Labuan Islan)华人。资料来源:北婆罗州与马来西亚人口普查
1911-2000马来西亚人口统计(依种族分配)(‘000) 图表七
半岛 | |||||||
年代 | 马来人 | 华人 | 印度人 | 总计 | |||
1911 1921 1931 1947 1957 1970 1980 1991 2000 | 1367.2 1568.6 1863.9 2427.9 3125.5 4685.8 6315.6 8433.8 15009.3 | 57.3% 54.0% 49.2% 49.5% 49.8% 53.2% 55.3% 58.3% 61.2% | 693.2 855.9 1284.9 1884.6 2333.8 3122.4 3865.4 4521.1 5920.2 | 29.0% 29.4% 33.9% 38.4% 37.2% 35.4% 33.8% 29.4% 24.1% | 239.2 439.2 571.0 535.1 735.0 932.6 1171.1 1380.0 1736.7 | 10.0% 15.1% 15.1% 10.8% 11.3% 10.6% 10.2% 9.5% 7.1% | 2385.0 2907.0 3788.0 1908.0 6279.0 8810.0 11420.6 14466.2 24526.5 |
槟城 | |||||||
年代 | 马来人 | 华人 | 印度人 | 总计 | |||
1911 1921 1931 1947 1957 1970 1980 1991 2000 | 114.4 110.4 118.8 136.2 165.1 237.8 312.6 405.4 533.1 | 41.1% 36.3% 32.7% 30.5% 28.8% 30.7% 32.7% 38.1% 41% | 111.7 135.3 176.5 247.4 327.2 43.4 522.0 523.2 588.7 | 40.2% 44.5% 49.8% 55.4% 57.2% 56.1% 54.6% 49.2% 45% | 46.6 53.3 58.0 57.2 69.0 89.3 110.0 112.8 133.9 | 16.7% 17.5% 16.1% 12.8% 12.2% 11.5% 11.5% 10.6% 10% | 278.0 304.3 359.9 - 572.1 776.1 956 1064.2 1313.4 |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数字局1911-2000人口统计报告;SERI 注:数字也许因数位而出现少许差异
2002-2007年人口的种族比例 (万人)(图表八) |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马来西亚公民 非马来西亚公民 马来人 其他土著 华人 印度人 其他 | 2297.1 155.6 1232.5 268.4 592.0 175.2 29.0 | 2342.4 162.4 1260.5 274.6 599.7 177.9 29.7 | 2388.7 169.4 1289.3 280.8 607.5 180.7 30.4 | 2436.2 176.6 1319.0 287.1 615.5 183.5 31.1 | 2480.4 183.6 1347.5 293.1 622.0 185.9 31.9 | 2526.58 190.78 1377.31 299.49 628.79 188.39 32.61 | 2759.04 196.14 1400.68 304.43 634.23 190.41 33.15 |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年鉴,第37页;
马来西亚统计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6月号简报(Statistics Bulletin),2008;Extract from Social Statistics Bulletin Malaysia 2007.
华人移居美国 (包括混籍华人)(图表九) | |||
年代 | 美国总人口 | 华裔人数 | 占全州人口百分比% |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4 | 170,69,453 23,191,876 31,443,321 38,558,371 50,189,209 62,979,766 76,212,168 92,228,496 106,021,537 123,202,624 132,164,569 151,325,798 179,323,175 203,302,031 226,542,199 248,709,873 281,421,906 285,691,501 | - 4,018 34,933 64,199 105,465 107,488 118,746 94,414 85,202 102,159 106,334 150,005 237,292 436,062 812,178 1,645,472 2,432,585 3,353,486 | - 0.02 0.11 0.17 0.21 0.17 0.16 0.10 0.08 0.08 0.08 0.10 0.13 0.21 0.36 0.66 0.86 1.17 |
取自维基资料:美国华人历史
亚洲的“海外华人”(图表十)
亚洲国家 | 当地对海外华人的称呼 | 海外华人人口 | 从当地人口比例 | 占全球海外华人比例 |
泰国 印尼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缅甸 越南 日本 印度 柬埔寨 韩国 汶莱 寮国 朝鲜 以色列 蒙古 | 泰国华人 印尼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峇峇娘惹 新加坡华人、华族 菲律宾华人 缅甸华人、果敢族 越南华人 日籍华人 加尔各答华人社区 柬埔寨华人 韩国华人 汶莱华人 寮国华人 朝鲜华人 以色列华人 蒙古华人 | 8,500,000(2006) 7,500,000(2005) 7,100,000(2008) 2,700,300(2009) 1,500,000(2004) 1,300,000(2003) 1,263,570(2006) 606,889(2007) 186,461(2005) 150,000(2003) 85,000(2003) 56,000(2006) 50,000(2003) 50,000(2003) 23,000 11,323 | 14% 3.1% 26.5% 74.2% 2% 3% 3% 0.5% 0.02% 1.2% 0.2% 15% 1% 0.2% 0.3% 0.4% | 11.7% 11.7% 12.1% 4.3% 2.4% 2.1% 2-3% 1.5% 0.5% 0.2% 0.16% 0.1% 0.1% 0.1% 0.1% 0.03% |
统计数据尽量接近可接受的数目,但有关的数目字与各国的人口比例有差别,因此这图表只供参考,不作为一个数据来引证。资料来源:威基百科
(四)孙中山领导第一个崛起
- •辛亥革命(1911)推翻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走向共和,中国进入新世纪。
- •1913年袁世凯剽窃革命成果,接任总统,更企图在1915年复辟帝制。虽然翌年袁去世,但中国从此陷入军阀混乱时代。
- •1919年的五四运动,再次确定孙中山的西方民主革命。用现代性理论提倡科学与民主。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接受西方的另一种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
- •1925年孙中山逝世,第一个崛起遭受严重破坏而扭转了方向,现代化荒腔走调。
- •1927年蒋介石大开杀戒,国共合作中止。
- 汪精卫加入反共联盟,与蒋介石两面夹攻共产党。
-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扶持溥仪伪满州帝国。
- •1934年毛泽东开展2万5千里长征,创造中国革命奇迹。
-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再次合作。形势险峻,共产党势力从中涌现成为民族未来的依赖,放弃现代性追求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 •1938年汪精卫投靠日本,在武汉成立伪政权,与蒋介石的偏安重庆貌合神离。
- •1944年汪精卫逝世及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陷入十字路口,前路不明。
- •1946年国共合作消失,内战又起。经过4年浴血奋战,毛泽东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家百废待兴,崛起需要从头来过。
(五)毛泽东领导第二个崛起
- •1949年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国人已经站立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第二个崛起。
- •毛泽东推出和平共处外交方针,旨在为第二个崛起创造条件。
- •韩战爆发- 1950-1953年,变成用战争换取和平。
- •美国也在这一年鼓吹“和平演变”,要中国自我分解,自我变质。
- •毛泽东强烈反击,在警惕和平演变下,开展:
- •1957年反右大斗争
- •1958年的大跃进
-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 •这一连串的不断革命和阶级斗争,使到中国元气大伤,第二次崛起备受煎熬和责难,迷失在各项运动中。
- •中国提早(1971年)进入联合国。
- •1972年出人意表,毛泽东欢迎美国总统尼克逊到访,为中美关系解冻,毛泽东又回到建国之初的和平共处的道路。
- •1974年,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
- •1975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1971年在周恩来力荐下获得复出)
- •1976年正月周恩来逝世,发生五四清明节天安门流血事件。
-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一网成擒,中国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红色政权染上鲜艳的色彩。
(六)邓小平孕育第三个崛起
-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复出全面掌权。
- •对毛泽东功过七三对开,重申毛泽东思想是立党的根基,社会主义是立国的方针。
- •翻新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及国防)。四化成了邓小平的复出使命。
- •1980年,倡议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拨乱反正,在经济上摸石过河,终止阶级斗争,声称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再输出革命。
- •1989年天安门“六四”事件,赵紫阳跌马,学生示威被清场,江泽民取而代之,国家前路备受考验。
- 第三个崛起在孕育中突发意外,波折重重。
- •1990年苏联变天,共产世界分崩离析,冷战结束。
- •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确定“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系”,称之为“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未来的指引方向。
- •90年代,邓小平在布署第三次崛起下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以回应有人指中国崛起带来威胁。
-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28个字成为当时的战略思想。
- •江泽民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因此:
- (i) 1998年5月印尼发生排华,中国冷静以待。
- (ii)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三死四伤,道歉了事,中国也不再追究。
- (iii) 2001年,美国一架军机从日本冲绳起飞被指侵犯领空被中国西军机拦截。其中一架军机连同军人堕大海牺牲,而美国战机被迫降落在海南省空军机场,经交涉与道歉后,中方放机放人,未有强硬行动。
- •这三起事件演绎了韬光养晦的战略,但备受国人及海外华人抨击和责难。
(七)胡锦涛领导第三次崛起
- •2003年5月,胡锦涛访问欧亚三国期间,首次提到中国将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郑必坚指出中国只能和平崛起,因过去大国靠侵略与扩张崛起,结果失败告终。
-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声称靠自己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10周年时,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石。而这块基石是毛泽东奠定的,同时不忘强调,毛泽东立下的“党指挥抢”是不变的大原则。
- •2004年,温家宝再次重申中国崛起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永远不称霸。
- •2003年喊出和平崛起的先决条件:
- ① GDP达11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
- ② 外商投资45.5万家,合同外资全额9431亿美元。
- ③ 中国境外直接投资570亿美元,占全球1/3,仅次于美国的860亿美元。
- ④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8000亿美元(851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 •21世纪是中国的。
- 2005年,泰晤土报前总编威廉·里斯英格说,18世纪和19世纪是英国的;20世纪是美国的;21世纪是中国的。
- •2005年美国提出威胁论,并指中国国防开支达900亿美元,军事开销占亚洲第一,世界排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八)和平崛起下的经济成就
- •2009年,中国黄金储备高达1054吨,排名第六。美国8133吨、德国3407吨、IMF3000吨、法国及意大利也超越中国,因而被认为仍偏低,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身份不符。
- •不过,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高达2.45兆(万亿)美元,占世界第一。增持美国及日本债券。
-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约合4.92万亿美元,比日本的GDP 4.69万亿美元为高。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经济专家预测30年后,204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 •伦敦金融时报著名中国经济学家马丁·沃尔夫2005年预言:中国简直就是放大的香港,中国决心把自己与世界融合在一起,这在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
(九)国防力量支撑崛起
- •2005年中国总兵力下降230万人,武警县兵力120万人。如果连同当过兵的人(4200万人),若是爆发战争,则是人海战术的总动员。
- •在军事上,中国只排名在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俄罗斯第三。
- •美国情报战略认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给华盛顿带来威胁。
- •美国在今年7月挑起南沙群岛争端,拉拢越南与中国对抗,宣称它是国际领域。
(十)中美海上正式交锋
- •中国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中沙群岛的260万平方公里(相等于中国领土1/4)的主权全归中国,用三沙市来管理。
- •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汶莱、印尼和台湾都插足其中。
- •参阅图表:
图片来源:《百度网》
- •中国外长扬洁篪形容美国希拉里之言是对中国有组织,有预谋的“围攻”,让人想起美国50年代后建构的封锁政策。
- •今年7月,美国在黄海与南韩联合军事演习。
- •9月又进行另一轮军演。
- •中国也在7月在东海军事演习。
- •越南是美国的新筹码。
- •今年10月奥巴马访问印度,鼓励和主张印度崛起,企图抵消中国崛起带来的震撼与威力。
- •今年11月份韩朝爆发的新冲突,更是中美实力的短兵相接的危险实例。
- •台湾名人的消极言论模糊焦点,如萧万长的复兴论,龙应台的文明崛起论。在言论中反对中国的崛起与军事挂钩,但没有军力的崛起是不现实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