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绪言
一、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二、中国革命文学的定位
三、马华左翼文学的定位
四、马华左翼文学的历史特性
第一章 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新兴文学
第一节 中国革命文学的源头一、“拉普”拉开了序幕
二、斯大林一统苏联文学
第二节 创造社与“左联”
一、创造社倡导“革命文学”
二、左联领导革命文学
三、全面接受苏联文学理论
第三节 革命思潮冲击马华社会
一、马华社会状况概说
二、无政府共产主义播种
三、华文教育逆流而上
第四节 马华文学的发生和左转
一、马华文学的发生
二、为新兴文学定位
三、马华也有“左联”组织
第五节 马华新兴文学的思想倾向
一、新兴文学的论争
二、鼓吹南洋色彩文艺
三、鼓吹文学马来亚化
第六节 马华新兴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大众化与剧运
二、新兴文学的创作方向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中国抗日文学影响下的马华统战文学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产生
二、《延安讲话》的基本思想
(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是出发点
(二)强调文艺的政治性: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
(三)强调文艺的大众化:民间化、民族化、通俗化
三、鲁迅成“文化军队”统帅
第二节 马华文学响应抗日
一、马共主导统一阵线
二、马华文学走向抗日文学
(一)马共文人倾巢而出
(二)南來作者加入统战
(三)确定抗日文艺的方针
三、郁达夫南来壮大声势
(一)与马共一支笔论战
(二)积极推动抗日文学
四、胡愈之南来使命在身
(一)力挺陈嘉庚抗日
(二)与洪絲絲相知相交
第三节 抗日文学的发展
一、剧运百花齐放
二、文学通俗化运动
三、文艺通讯及诗歌大众化
四、沦陷时期的马华文学
本章结语
第三章 中国建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民族文学
第一节 中国建国文学继续革命文学路线
一、进一步确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文艺界的整肃运动
三、文学批评一元化
第二节 马新统战重新洗牌
一、马共失去政治主导权
二、左派失去文化阵地
三、反黄运动:左翼文学东山再起
第三节 马华文学意识形态与主导权的斗争
一、马华文学独立:马共与中共的交锋
二、左右之争:《南侨日报》与《南洋商报》笔战
第四节 马华左翼文学的发展
一、马华剧运普及化
二、马华诗歌战斗化
三、马华小说本土化
四、马华文学理论的初奠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中国“两结合文学”影响下的马华爱国主义文学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与苏联模式分道扬镳
一、向修正主义宣战
二、“两结合”的创作方针
三、文学走向新古典主义
第二节 马华文学走向爱国主义
一、马华爱国主义文学的提出
二、爱国主义文学的内涵
三、爱国主义文学与阶级意识
四、马华文艺批评掀论战
(一)批判右派刊物《蕉风》
(二)文艺论战中的两条路线
(三)马华文学史观的论战
(四)批判《创作社》路线
第三节 个人崇拜与鲁迅“远渡”南洋
一、鲁迅成南大精神校长
(一)借鲁迅抵销林语堂
(二)南大生高举鲁迅旗帜
二、马华文坛鲁迅──方修
(一)加入批判胡适行列
(二)批判胡风维护鲁迅
(三)批判丁玲自行其是
(四)与中国革命文学共呼吸
第四节 马华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马华剧运追随中国
二、革命小说辐射马华小说
(一)贺巾走无产阶级路线
(二)马阳小说表达阶级感情
(三)南大鼓励现实主义创作
(四)革命小说主角成偶像
三、革命诗歌鼓舞战斗意志
(一)早红早退的杜红
(二)热血沸腾的槐华
(三)南大创作比赛出精英
(四)贫农作家李贩鱼和山河
(五)扑朔迷离的韩玉珍
第五节 向往中国的左翼作家
一、触犯文字案的马阳
二、流落异乡的原甸
三、突然消失的评论家忠扬
四、吴岸严冬赶上列车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中国“文革”文学影响下的马华革命文学
第一节 中国“文革”文学的发生
一、江青召开文艺座谈会
二、“文革”企图洗涤人类灵魂
三、样板戏与“三突出”
四、文学批评变成政治批判
五、鲁迅走向神坛
第二节 “文革”冲击马新
一、毛主义登陆马新
二、左派政党转向街头斗争
三、劳工党的“文革”大会
四、“五一三”不利左派统战
五、马共重燃游击战火
第三节 马华革命文学风暴
一、马华剧运的土产样板戏
二、香港输出“文革”艺术团
三、马大带头复苏左翼戏剧
四、左翼诗歌红潮滚
五、红色诗人的风采
六、革命小说的兴盛
第四节 马华文学思想路线的斗争
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斗争
二、革命文学批评走“文革”路线
三、《浪花》带动“文革”风潮
四、狠批马华文艺“黑帮”
五、文学批评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六、鲁迅再次登陆马华文坛
第五节 中国“文革”文学与马华革命文学的终结
一、邓小平为文艺解镣铐
二、马华左翼文学最后闪光
三、马华左翼作家最后告白
本章结语
结 论
参考文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