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12

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

父子关系

  • 1926年中国从文学革命转为革命文学之后,它对马华文学,先后出现了5个阶段的影响,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了断这种难分难解的关系。我把这50年来的中马文学形容父子关系
1
1926-1936     
中国革命文学与马华新兴文学
2
1937-1945     
中国抗日文学与马华统战文学
3
1946-1957     
中国建国文学与马华文艺(民族文学)独特性
4
1958-1965     
中国两结合文学与马华爱国主义文学
5
1966-1976     
中国文革文学与马华革命文学

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
Modernity & Modern Nation State

  • 这本书提出了两个文学理论:其一是现代性;其二是现代民族国家。
  • 所谓现代性乃指发自西方的文艺复兴,以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蒙昧,以人文精神反对神权压迫。因此中国的现代性是由西方引进的。如1919年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和民主,就是对现代性的追求。
  • 至于现代民族国家是包含在现代性里面的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但现代民族国家在时代的感召下也自成一个体系。它的合法性是根据民族公意建立起来的。
  • 当日本侵略中国,救亡压倒启蒙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已成为中国当务之急。因此现代性变成救亡手段,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服务的。
  • 它不像西方把现代性当目的,而把现代民族国家当手段。因为在西方两者之间是可以妥协与协调的,共同反对教会和封建王朝,走向民主。
  • 但在中国,在毛泽东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已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提上议程,而且也靠向苏联的模式。这样一来,现代性被搁置一旁。在反西方下,现代性也被牺牲了。
  • 革命文学的出现,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回应,而以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最高指示。于是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为工农兵服务,成了政治斗争的不可动摇的旗号。

左翼最高象征南洋大学

  • 马新左翼文学也与中国革命文学同步进行。马共在30年代的成立和左派统战在50年代再出击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运动,而以南洋大学的出现(1955年开课,1958年校舍落成开幕)成为左翼运动的最高象征。

马华左翼文学为政治服务

  • 马新左翼运动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一览无遗,因为马华左翼文学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的,它鼓吹的是工农学的道路,直到后来,连马共的也拉了进来成为左翼文学的其中一面旗帜。当文革在1976年结束后,马新的左翼运动也陷入困境;马华左翼文学也退出主流而让位于现代主义了。

现代性是世界潮流

  • 中共是延至1976年文革结束后才真正拨乱反正走向现代性的道路。只用了30年的时间,中国已是和平崛起,可见现代性的魅力无穷。
  • 马哈迪在1990年提出在30年内要达成先进国的宏愿,意味着他决心摆脱现代民族国家的纠缠,走向现代性。但因间中太多复杂的因素拌搅着,以致国家方向游离在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之间,无法破旧立新。

反思今日的怪现象

  •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也确实可以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在过去,左派斗争一直被标签为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和极端主义,因它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政治运动,马来人和其他民族也就敬而远之,甚至是与之对峙的。
  • 今天我们看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又认为它是极端和种族主义的,它也不讳言是为马来民族而斗争的。这里面也带有要建立狭隘的现代民族国家,以向纳吉赓续现代性的一个马来西亚施加压力。它要现代性转过来为它的偏激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服务。
  • 如果说,过去的左派统战追求现代民族国家,而具有反现代性的思潮未取得优势,那么今日的Perkasa也不可能在反现代性的逆流中有所收获。
  • 就此而言,马来西亚要落实先进国的地位取决于它如何坚定现代性的理念。

复古不是现代性教育

  • 同样的,在今天我们的学校和教育又回到弟子规的年代,它既与社会脱节,也与青少年的认知有距离,也难怪电脑底下看不到儒家的功力,社会的残酷一面也往往与儒家学说背道而驰,以致我们的教育是在作表面功夫,而没有真正地在学校推行全面与有时效性的现代性教育。这就是说复古救不了人性的沉沦,它有说教的成份,死背(理性的层面),但缺乏感性的身教(感性的层面),才会出现这么多的社会问题。 
发表于2010年4月17日《新书推介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