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8.04

第廿四章:巫统大门迎安华

安华以反现状姿态领导民间团体反对社团修正法令,名声大噪;马哈迪顺此时机拉拢他参加巫统,改变了他的一生。

安华的崛起成为复兴回教运动的代言人,甚至连回教党人也对他另眼相看,有意拉拢他加盟,但不成功。

同样的,巫统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来抵御回教党的攻势,可是安华一直未有表态,持续领导他的回教复兴运动。

1974年,他介入了马大学生在华玲开展的反飢饿示威游行,导致政府採取断然行动,援引内部安全法令加以扣留。当时的首相是敦拉萨。

一年之后,政府准备在有条件下释放他,但不被他接受。直到1976年9月,政府宣佈无条件释放。当时的首相是敦胡先翁,副首相是马哈迪医生。

释放之后,安华继续他的斗争,重新领导ABIM,在各个方面据理力争,形成一个非常强力的非政府组织的压力集团。例如在1979年的ABIM大会上,就通过一些针对贪污、滥权、削剥劳工,未经审讯扣留或内部安全法令和不符合回教正义精神的谴责议决桉。

又如1978年3月,中央政府在吉兰丹实施紧急法令,安华便公开反对,且同情回教党成为牺牲者。不过,安华最终没使自己和ABIM全面靠向回教党。

安华不遗馀力要政府设立回教银行。他坚定地说,回教不反对发展,也要现代化。安华所力争的在他加入政府后得以实现。

最为瞩目的一件事是1981年3月,政府在国会提出社团修正法桉,爆发社团和民间的大抗议行动,安华就是反对最有力的核心领导人。

当时胡先翁仍任首相的政府(在同年7月,胡先翁退休,让位予马哈迪),要所有的社团表明是属“政治性质”或“联谊性质”。凡是要涉及对政府及政策的批评,都要归纳为“政治性社团”,而它们的活动都要符合宪法。

与此同时,法令也授社团注册官极大权力,有权吊销和拒绝社团的注册,所作出的决定不能受法庭挑战,只可上诉到内政部长。

再者,国内的社团也不准与外国挂钩或收取外国的援助。

总之,一连串的新限制使到社团认为无可适从,安华自然成为反对运动的领导人,结合了许多团体的反对意见。

安华被选为反社团修正法桉的协调委员会的主席。儘管国会已经通过,他所领导的运动,并不放弃要政府重新检讨修正法桉。

到了马哈迪在1981年7月成为首相及慕沙希澹成为副首相后,他们不得不正视民间的强烈反对声音,当时安华已收集7万人签名反对社团修正法令,慕沙同意与安华会谈来检讨有关法令,俾再作修改。

在安华的劝告下,国内的社团至少有l万个单位直到1981年11月中旬仍未表态要成为政治性社团或联谊社团,因为他还要继续斗争,力促法令再作修正,否则在他看来,这是不合理的措施,尤其当他们发现到“盲人协会”因有向首相作出数项建议,竟也被列为政治性社团,而大感迷惑和费解。

到后来,慕沙身兼内政部长不得不同意应有进行修改的必要,但只能按部就班,安华领导的运动对此不满。

就在社团修正法令还在吵吵闹闹,政府和民间争个不休的时刻,马哈迪担任首相半年有馀后,突然使出一个绝招,他直接邀请安华依布拉欣加入巫统,在政府内进行改革,尤胜于在外头叫嚷。

马哈迪这一举动,对当时的回教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盪,因为它向来视已有会员超过5万人的ABIM是回教党的同路人,是政府措施与政策的批评和鞭挞者,而且在很多时候他们都和回教党几乎有相当大的共识,只差安华没答应当时的回教党主席阿斯里加盟回教党而已。

马哈迪正是要为巫统内部注入安华在回教青年中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可克制回教党人指责巫统不够为回教主持正义,而且,在长远上,可强大和安定巫统。

安华的形象正是马哈迪所需要的,有助于他领导的政府在回教世界中受到重视。

安华将这项邀请提到ABIM组织中讨论,有人反对安华加入巫统,安华在思想上则认为走进政府中对其斗争更有利,他要ABIM的人给他支持。

讨论的结果,他们尊重安华的决定。但他们在献上祝福的时候这样说:如果他(安华)相信他所做的是对的,这是他的权利,请上苍引导他走向他所选择的道路。

无疑的,马哈迪这一盛意拳拳和安华的心动,正是“两相情愿”。这举动倒在巫统中掀起一场大论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