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乎同一个时候发生三件事件都是围绕在同一个主题,那就是领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进而演变成一连串的质疑,到底问题出现在那里?是领袖的权威不足,还是事情办得不圆满?
先说第一件发生在12月18日的民主行动党马六甲州委改选事。原本是一场普通的选举,也不引人注意。讵料爆出来的大新闻是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及其夫人周玉清(州议员)在州选中双双落马,而且是得票殿后,其它参选者都纷纷过关,十分耐人寻味。姑不论其中有什么内情或隐情,堂堂一位党秘书长竟在阴沟里翻船。对林冠英的“杀伤力”是够大的,也使到他的权威和威信在一天之内受到极度的损害。至少在平民百姓看来,真是难以理解和不可思议的事。虽然一时之间,还不至于扳倒林冠英,但党要靠他的一张口和一支笔来代表党来托高形象,也就大打折扣。人民可能会问:连马六甲的党代表都不支持林冠英了,他还有什么权威“为民请命”呢?
外界固然会尊重民主的选举结果,但反过来也会问:为什么这么大的事,在事先不协商呢?好让大家都下得了台,不必闹得如此尴尬?
第二件是发生在槟城的。原订在12月19日邀请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为新中学校新校舍举行动土礼,讵料发展商“用法围篱”,害得动土不成反变“动粗”,又是舆论沸腾,但也因此前所未有的风波顿使首席部长的威信受挫,更有舆论指向许子根未事先把问题解决好。
这样一宗关系教育又涉及法律的斗争的事件本来就不应该发生,也非单方面问题,却偏偏相持不下。问题的症结又在那里呢?简单地说,应该是土地(争议后发展商于2002年11月同意拨出2万6千方呎地段做为新校舍用途)割名手续未能即时厘清,而建校工程一拖再拖,终于发生发展商不再让步的争执。事到如今,通过法律争来争去也非善策,妥善之道是把土地权弄得一清二楚。新校舍如期动工,马上停止“你围我拆,你拆我围”的动作,而新学年的上课地点也需要双方达成协议。
第三件事发生在12月20日的吉隆坡,槟州行政议员郭家骅向马华领导人“陈诉协议书”之事,结果闹得不欢而散。这件事起因于行政议员换人之事,也似乎已尘埃落定,未想又起风云。换人事件被搁置而延伸出一场“官位之争”。于是马华基层有人说话了,认为必须尊重较早前的协议,不应向总会长的权威挑战,而是要取信于党。
有关郭家骅“辞官事件”早已酝酿多时,但风风雨雨,总是未见晴朗。大家也都以总会长的意见为依归,因为推荐议员出任官职依惯例是总会长的权力,而不是议员“毛遂自荐”的。遗憾的是,在各方都认为已是换人的时刻,又中途起变卦。究竟问题又出在那里呢?这也是非当事人所能说清楚的,但十分清楚与不含糊的是:总会长的权威是不应受挑战的,不然他如何统领党参与国事,又如何取信于民呢?可是郭家骅的事件又是反其道而行。
十分巧合又不期而碰上的竟是三位华基政党的领导人在同一个期间内威信受到了挑战和揶揄,这是民主的象征抑或是民主的泛滥?局外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归根究底是华社的不幸。我们有必要指出的是﹕除非整个党要求更换领导人,不然当党把某个人推上领袖的台阶时,他应该得到尊敬与享有领导的权威。如果局面没有改变,任何个人的不满情绪都是要让位于“权威”的,也唯有如此民主秩序才能确立,因为权力与权威是其相辅相行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权威的权力是不健全的;没有权力的权威也是空有虚表的。这是民主政治的规律和游戏,谁也不能加以蔑视。即使是挑战者也需要通过民主程序取而代之,不是把局面弄砸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