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07

(四十)1996年──东姑拉沙里(Tengku Razaleigh Bin Tengku Hamzah)(1937-- )

东姑拉沙里是政坛元老,1996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宣布解散46马来人党(原为46精神党),并率众重投巫统的怀抱。这一重要的决定,也在间接上改变巫统的政治路线图,他同时也在这一年改写自己的政治历史。

出生于皇族世家的东姑拉沙里,在1937年诞生于哥打峇鲁,是地道的吉兰丹人。1959年毕业于爱尔兰皇后大学,考获经济学士。较后又再入读林肯法学院,准备成为执业律师,但间中不幸其父亲逝世,,返马继承父业。

他在1962年踏足政坛。先是担任巫统乌鲁吉兰丹分会主席,继之被委为吉兰丹巫统联委会秘书和出任巫统最高理事会理事。1967年他被委为巫统吉兰丹联委会主席。

1969年应东姑之邀参加国会选举胜出。“513”时,他并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在1970年,出任土著银行董事主席兼经理。这是新经济政策下的第一个重要的产物。

1971年,他以国企主席的身份,在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授意下,率领一个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为马中建立友好关系铺路。他是第一位拜会周恩来的马来领袖。从这一年起,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擦亮他的政途。

1973年,因副首相依斯迈病逝,其署理主席职由胡先翁顶上,而留下的副主席职则意外地由东姑拉沙里补上,他成了一颗耀眼的马来政治明星。

1975年巫统党选,除嘉化峇峇及东姑拉沙里在副主席中顺利过关外,另外一位新人是后来成为东姑拉沙里劲敌的马哈迪。

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仍受到敦拉萨的倚重,邀他入阁。他也同意担任财长。他曾被暗示有机会成为国家的领导人,使他相信敦拉萨会有所安排。可惜,敦拉萨尚未正式对他任命便告逝世,让他顿感失落。这是因为他原以为上任首相的胡先翁会按敦拉萨的意愿委他出任副首相。可是胡先翁要的不是他而是一位具备外交才干的加沙里沙菲宜(时任内政部长,曾担任外交部常务秘书长。)结果不得要领,因加沙里不是巫统副主席,按传统不能上第二号,于是有了三名巫统副主席(嘉化峇峇、东姑拉沙里与马哈迪)与胡先翁的“摊牌”。若从三位副主席之外挑副揆,他们将集体辞职;但尊重胡先翁从三人中选一人的权力。

在这种情形下,胡先翁意外地也是一夜之间敲定的,他选中马哈迪,而不是东姑拉沙里。东姑拉沙里的失望可想而知。为了平衡和安抚东姑拉沙里,胡先翁委任东姑拉沙里出任财政部长。马哈迪转任贸工部长兼副首相。在职权上,财长大过贸长;而副首相又大过财长。这种交叉的职权,也隐约的出现马哈迪与东姑拉沙里的交锋。尽管在1977年时,东姑拉沙里在吉兰丹州选中创造奇迹,击败回教党,而夺下州政权,但没有给他带来政治筹码。因为他和马哈迪有距离。两人的微妙关系一直维持到1981年胡先翁的下台。

冋一年马哈迪的时代降临,他不能忘记的是东姑拉沙里以财长的身份对贸长有所揶揄,有时使这位副首相处于尴尬的地位。

因此马哈迪在选副手方面,他也是不依照胡先翁的意愿行事。胡先翁在退位时曾问过东姑拉沙里,是否能和马哈迪合作?显露他希望他退休后是“马东”配。

可是马哈迪另有想法,他觉得东姑拉沙里不会成为他的人,宁可让巫统大会票选署理主席,他嘱意的是慕沙希淡(时任教育部长)。这使到东姑拉沙里很不是滋味,敦拉萨时他失之交臂,胡先翁时他再落空,到了马哈迪时代,又是再被奚落,竞选署理败在慕沙希淡手上。这一口气,东姑拉沙里难以咽下,又不得不忍气吞声。
马哈迪也是政治高手,他一方面扶起慕沙希淡(时任副首相兼内政部长),另一方面保留东姑拉沙里任财长,以平衡党的派系。这又使到慕沙希淡心存介蒂。

持平而论,马哈迪选择慕沙是有其理由的。在“513”时,他们两人是“难兄难弟”,被东姑排斥,所以投桃报李是合情理的;反观东姑拉沙里,一直对马哈迪不臣服,也不可能成为马哈迪的人,被保留财长已是马哈迪的“宽宏大量”,不能再有所索求,但不等于他们已解除“心病”。

为了保持势力,1984年党选时,东姑拉沙里再出击慕沙希淡,他要靠党选杀出重围,不能指望马哈迪“施恩”。可是又再败阵后,东姑拉沙里的政途已亮起红灯。此时的慕沙认为继续保留拉沙里在内阁内是“心腹大患”,要求马哈迪撤其部长职,但马哈迪只同意调东姑拉沙里担任贸工部长,不同意撤职。这无疑给拉沙里留下一个机会反扑。

1986年大选前,慕沙辞副首相职,结束2M政府。但机会不属于拉沙里。而这回是嘉化峇峇。

一个失意的慕沙,再加上另一个失意的东姑拉沙里,在1987年党选时竟然结盟向马哈迪政权挑战。原本是两个“死对头的冤家”顷刻之间“称兄道弟”,简直是不可思议。偏偏就是这么一回事。

东姑拉沙里认为这是他最后一博,不然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高位,他选择与马哈迪争党主席,慕沙选择保住署理,却面对嘉化峇峇(时任副首相)对垒,两派人马形成AB队。整个巫统笼罩在党选的阴影中,也牵动国家政局,双方出尽九牛二虎之力,可谓旗鼓相当,不到最后一分钟,难分胜负。

选举结果,马哈迪的A队大胜,东姑拉沙里及慕沙希淡双双失败。马哈迪促请B队人马全数辞部长职,包括东姑拉沙里在内。

失败后的东姑拉沙里寻求另一条出路。他的第一个策略是把党选带上法庭,成为政治官司,但未能如愿以偿(参阅沙礼阿峇斯章节)。接着他的另一个策略是拉大队退出巫统,另立46精神党准备在大选中决一高低。

1989年成立的46精神党是声势浩大的,左边结合行动党,右边结合回教党,组成三角联盟在1990年的大选企图力撼国阵江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46精神党无法突破,只能为人做嫁衣裳,造就了回教党重夺丹州执政权和行动党在槟州取得大突破,而46精神党人马大多数空手而归。

经此严重创伤后,东姑拉沙里已是无望夺取国家领导权。三番四次的努力都挽不回劣势,不认命也不行了。当1995年大选时,东姑拉沙里已缺乏一飞冲天的干劲,只是敷衍了事,46精神党(已改名为46马来人党)气数已尽,回天乏力了。

此时的马哈迪有感于安华的压力越来越大,又巧妙地暗中拉拢东姑拉沙里及其支持者回巢,以便能和安华较量。

东姑拉沙里在苦无良策下,只好出其下策在1996年解散46党,让党员们集体加入巫统。东姑拉沙里明知难取信于马哈迪,也要放手一试其运气。当1998年安华出事后,马哈迪委任东姑拉沙里重掌吉兰丹联委会,期望他能打翻身仗。

在安华风潮席卷下,东姑拉沙里接受这一重任,但已没有1977年的幸运,巫统依然拿不回吉兰丹。拉沙里想藉此东山再起的美梦也就破灭了。马哈迪坦承在1998年安华失势后,有闪过念头要起用东姑拉沙里,最终无法让马哈迪把他拉回身边,也许1987年及1990年的大挑战永远难以释怀。

当马哈迪在2003年卸职时,东姑拉沙里依然斯人独憔悴。上台的阿都拉在昔日(1987年)虽与他是战友,一起挑战马哈迪,但很快的他们便分道扬镳。再者,说什么东姑拉沙里也曾是他的“政治上司”,怎能挑他做副手呢?即便入阁也不恰当。就这样东姑拉沙里被当成“过气的政治人物”,没有机会再显身手。

也许对东姑拉沙里早前的预言说得对:当东姑拉沙里挑战慕沙希淡争署理主席失败后(1981年),皇室成员对政治的重要影响已划上句号。

东姑拉沙里不认命也几难。他应该清楚,打从胡先翁以后,历任的首相都没有考虑把皇室成员安置成为接班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