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5.9.08

马华和民政应否退出国阵

当下最热门的其中的一个课题是:马华和民政应不应该退出国阵?

马华副总会长翁诗杰于8月22日在文冬这样说:“如果巫统依然抱持大马来人主义,不作出改变,其他成员党包括马华,极可能会退出国阵”。虽然他并没有进一步说明马华是否已将此重大建议提上日常议程,但他应该是第一个表态的马华最高层的领袖。

另一方面,民政代主席于8月19日在北海这样说:“民政党不会盲目地留在不思悔改的国阵,也不会情绪化、草率及不经深思熟虑的退出国阵”。虽然他也是民政党内第一位高层领袖作此表态,但他的言论与翁诗杰没有太大的差别,那就是无法从中窥见马华和民政是退还是不退,看来尚未准备好要退出国阵。

其实退与不退是个严肃的大课题,我们有必要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马华与民政的未来。

先说马华和民政不退国阵的依据;尤其是马华公会,它在独立前就已经与巫统合作,并与国大党合组成联盟。这三党的合作从来没有终止,尽管马华在1969年大选失利,一度决定退出内阁,结果还是被挽留下来。直到今天,马华在国阵内还是被视为代表华人的政党,更何况在308政治海啸后,它依然保有4名正部长及6名副部长。不论它是否当家不当权,它还算是在主流内的主要政党之一。在这种情形下,马华退出国阵之说在选后初期是不强烈的,也只有到了最近,才多了一些党内外的声音促请马华考虑退出国阵。

至于民政党则是在国阵一成立时(1974年)就已经是其中一个成员。它通过下来的历届选举都保住了一定是实力,也从来未丧失在槟州的主导地位。虽然它与马华之间曾因席位和代表性的问题在国阵内面和心不和,但都没有影响它在国阵内居于老三(指西马)的地位。因此在308大选之前,民政党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着“退出”这两个字的。即便在308之后,民政高层也不认为退出是具有理性的抉择。在这方面,许子根多次否定基层要退的想法,就是基于民政要退去哪里,还不如留在国阵内当老三的好,至少保有两名副部长之职。

接着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马华与民政退出国阵的理据。这两个政党都是独立注册且有悠久的历史,它们不是附属在国阵内而存在的,起码有本身的党员和完整的党机制,都是自愿与巫统合作组成联盟和后来的国阵。从理论上来说,它们是合作的伙伴,不是附属的关系,而且拥有权力在认为不适合的时候脱离关系。因此没有人可以阻止国阵内的成员党“下堂求去”。虽然这一路来只有政党争相加入国阵,而没有政党退出国阵,但不等于马华和民政不能开个先例。

现在的问题是:谁会率先离开国阵?算来算去,谁也不愿意“创造历史”。因为它们并不想功亏一篑,将多年的心血付诸一流。可是它们的心血已流失大半,这又是为什么,大家心知肚明,也没有多少家当了。与此同时,它们又面对华社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它们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以结束国阵内的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因为大选5个月来,人民还是无法看到国阵机制已有所改变,国阵精神仍未得到贯彻。换句话说,马华和民政在华社看来依然故我,不但在原地踏步,而且难以纠正国阵,似乎还未看到两党积极反省308政治海啸后怎样走向未来,一直在框框中打滚,又滚不出一个新格局来。

在这种情况下,马华和民政已从带领的华社共创公平合理的社会变成华社反过来主导或影响马华和民政的走向。这是从来未有的新的政治潮流,使到这两个政党一时之间陷入被动的尴尬局面。若是持续下去,华社的声音会越来越大;党的基层求变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强。因此马华和民政已不能回避或保持沉默以对,党领袖要为党的生存负起责任。峇东埔的补选已经给马华和民政上了宝贵的一课,下来的“916”疑云又是新的压力和挑战。

除非马华和民政能向华社证明今日的国阵已不是昔日的国阵,不然的话,它就要决定是否与国阵共存亡或是走出历史,尝试呼吸新鲜的空气。任何的模棱两可的立场已不管用了。

(原载于2008年9月5日 《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