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10.10

给许子根的“备忘录”(跃马扬鞭)

正在面临内外交困的许子根,原本有两个人生阶段,从政前和从政后,现在则是多了一个阶段,那就是308之后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第三阶段的困境与窘境。

在1982年之前,他是一介书生,在理科大学当教育学院副院长。

但这一年的4月则是他人生的最大转捩点,应民政党之邀提名参加丹绒国会选举。当时的一个响亮口号应运而生:“打进国阵,纠正国阵”(由董教总领军)。

这一年刚好是马哈迪接位(1981年)的首次考验,他自然倾全力以赴,也不在意民政党打华教牌。但在这一年他也左右逢源不让马华失望,同意李三春提出的条件,马华与民政同样在槟州获得分配8席以换取李三春移师芙蓉对垒行动党主席曾敏兴。

这一年林苍祐在不能心平气和下继续领军参选,他对林建寿的搞局要争夺首席部长耿耿于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子根获得了华教团体和华团的支持,才勉强在反对党强区的丹绒国席以800多张多数票取胜行动党的华教份子陈庆佳。就这样许子根走进国会;而在甲洞参选的郭洙镇则出师不利。董教总的如意算盘响了一半,另一半打不响。

从1982年到1986年的4年间,许子根以国阵国会议员的身份在国会内外都有不俗的表现,而他的精通三种语文也让人觉得“后生可畏”。

在1986年面对大选前,许子根出了一本《参政四年》的言论集,内中都是在国会内外的演讲和文稿。如今读来,倒是掷地有声,大多针对时弊提出批判与应变之道。

其中一篇是不得不提的,那是许子根以民青团团长的身份,于1983年在民政党乌雪区部的政治讲座会上的讲话。他说“民政党具有与其他政党不同的特点,即民政党具有反对党的斗志与精神”。

在这方面,他补充道:“反对党出身的民政党,熟悉了解人民的问题;作为执政党的成员后,民政能公正不阿地执行开明的政策。这种经验与训练,造成了民政党在面对重要课题时,不会好像那些一开始即养尊处优的执政党那样,患上“软腿症”(这似乎是揶揄马华公会)。

他又说,民政党的领袖素质好,自从林苍祐掌舵后,罗致不少素质好的领袖。从林敬益、梁祺祥、李裕隆到曾永森再到华教人士,一浪跟着一浪,使到民政成为政坛上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在这样的好条件下,许子根也为民政党列下历史使命,包括:①建立理论基础—在重大课题上,带引各族朝向公平合理社会的方向(前进);②建立基层,组织群众力量—要使人民发觉民政党的确与众不同,进而赢取人民支持我们的工作。

因此许子根认为“民政党的领袖和党员们,必须时时刻刻照顾党的形象,发扬党的精神,秉持党的理想;而不可为了个人的形象、利益,做出使党受到的行动。

这一番话,确是“震聋发聩”,但不知道许子根有没有忘记他曾经立下的“豪言壮语”?

如果在308之前,这篇讲话对许子根和民政党没有太大的启迪意义,那么在308之后,它肯定是不能丢掉的“座右铭”。

换句话说,如果许子根在今天回到1982-1986年的敢于斗争,敢于想象《民政党(是)具有反对党斗志》的精神(此乃借用许子根这篇讲话的题目),唤醒党员团结一致把矛头对外,以收复失地,那么肯定不会发生所谓《倒丁》的特大,也不会发生林敬益发难的事件(没有发难的理由或借口)。可惜的是,民政党这两年半来使自己迷失在政治的十字路口,加上领导层又未扮演好积极的反对党角色,才落得今天党内基层要“革命”(倒丁运动),上层(林敬益)也参与“造反”。在这关键时刻,许子根所要祭出的就是温故知新,重读《参政四年》,并精选其中相关的文章广印发给党员细心消化,或者会对许子根这个人重新评价。否则的话,许子根可就得应付没完没了的内讧和人事斗争。这就是许子根的第三阶段的最大政治危机。

刊登于2010年10月1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