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6.3.11

马华离“荷兰”有多远?(现代春秋)

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在2月27日庆党成立62周年的集会上疾呼马华上下团结一致,否则马华将会去“荷兰”。因此他形容来届大选是国阵的生死战。 身为党领袖为马华把脉而搁下重话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黄家定在去年马华重选时这样说:“马华都要关门大吉了,你还在这里悠哉闲哉!”于是黄家定又“忍辱负重”出山来收拾残局。结果是出师不利,折翼而归。 虽然黄蔡属于不同派系,但他们的说得很明白:马华在308政治海啸后前路不明,如果再不振作,那将是“夕阳西沉”了。 说实在的,每个人都知道马华在3年前面对的打击是空前的,比起1969年的大选的那一场风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1969年,马华国席剩下13个(参选33席),与行动党打成平手(行动党崛起夺下13个国席);加上槟州议席归零,首席部长职拱手让给民政党的林苍祐,使到马华士气十分低落。不过在当时陈修信并没有像蔡细历或黄家定那样悲观为马华“准备后事”,至多只是说气话:“马华既未获得华社支持,决定不加入内阁。” 当“513”事件后,马华又改变初衷,声称勉为其难进入内阁(虽然同意暂时返回内阁出任特别任务部长,但没有订下退出内阁的时间表)。这个时候,陈修信不是消极“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谋求马华的壮大和重整,并寻求党赋予总会长更大的权力。 因此,当1971年恢复民主,撤消紧急状态后,马华第一时间就发动和号召华人大团结,一时风起云涌,激发了华人的民族主义思想,用以回应巫统署理主席兼副揆依斯迈对马华的揶揄和挖苦。 伊斯迈是于1971年1月15日在新山说:“如果马华公会及国大党继续不死不活,缺乏生气,那么巫统唯一的途径是与这一两个联盟伙伴拆伙。” 当然依斯迈也是说气话,不是真的要赶走马华,只是他无法“忍受”马华在华社“备受冷落”。果然陈修信的华人大团结运动这一招管用,一下子又把华人凝聚在一道,也塞住依斯迈之口。 可是这一边厢陈修信借华社为马华“照亮未来”,另一边厢又与华团闹分裂,弄得马华在华社的形象明亮不起来。 当然,陈修心也因运用政治手段和策略得当,使到马华重返内阁(因为华团运动搞的就是支持马华留在政府内)得到合理化。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胆”提出马华退出政府,而且也没有人愿意退出政府,将好处让给国阵其他成员党(主要指民政)。 正因为马华在国阵内多了一个潜在的“劲敌”,以致马华在“513”之后更加战战兢兢地面对挑战,不容有太大的闪失。也许最让马华痛心疾首的是1990年的大选竟又再一次在槟州议会全军覆没,包括力争出任首席部长的曾永森也在这一年的州议席选举中败落(这一年也正是林苍祐被林吉祥拉下马。如果马华保住其9席优势,说不定首席部长又归回马华,可能不是由许子根接班成为首席部长)。总之,所幸在国会选举马华尚保住18席(行动党20席),不至于输得太难看。就这样,林良实的领导又得到巩固。 最使马华振奋的是1999年的大选,它不但在国州选举中漂亮胜出,让行动党重挫,而且帮助马哈迪继续稳住政权(这一年,回教党因安华效应夺下登嘉楼州政权,保住吉兰丹州政权,又在国会唱丰收,拥有27席)。马华在这方面也算是立下大功,照理说马华在“论功行赏”下会增加内阁部长职位,可是它依然故我。从独立前到今天,它还是只有4名内阁部长,然不容否认的是其重要性比不上陈修信的时代(那时马华拥有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 这件事倒是可以问时任总会长的林良实,为何未获增内阁部长。另一方面,令人吊诡的是这一年马华与民政争做首席部长。因为有两名民政州议员退党表明支持马华,造成马华以为机会来了,到头来这场“春梦”还是给马哈迪打散了。他仍然属意由民政党人担任首席部长。 马华这跌跌撞撞走来,总算在“513”后营造“不败”纪录,未想竟在2008年的大选中遭遇空前的挫折与打击,只剩下15个国席(参选40个)及31个州席(参选90个)。 在承担责任下,黄家定比陈修信更快地交出领导权,因为他不想被历史列为他是带领马华走向“荷兰”的“罪人”。遗憾的是,他的急流勇退和翁诗杰的“时势造英雄”也未能给马华一个明朗的天空,而是内讧不断,到后来是马华“三雄”在“荷兰”路上来一个火并。这一场三角战是蔡细历胜出,但马华的势力还是“三分天下”,也难怪蔡说马华不团结就去荷兰。 由此可见,马华已越来越让领导层担心又向荷兰跨前一步,因此才有蔡细历的去“荷兰论”? 但平心而论马华去不去荷兰与马华团不团结并非是关键的。1969年马华没闹分裂,结果输得不清不楚。2008年,黄家定领导下马华也未公开决裂和吵吵闹闹,结果还不是差点去“荷兰”? 由此可见,马华是否去“荷兰“取决于华社(选民)对马华的立场与支持,而不是党员的团结与否。固然团结底下好办事,但不吵架和不分裂并不是胜利的保证。胜利的决定权在老板(选民手里)。只有选民可以决定马华的未来和命运。 换句话说,马华要切断通往“荷兰”的路很简单,那就是敢于站起来说真话,做应该做的事,告别软弱的年代,敢于向强势据理力争,维护正义与公理。这远比“三个议程”(保有现状:恢复议席和提高马华在国阵地位)更为重要。因为蔡细历的三个议程只是主观的愿望,不是出师表(改革大纲)。因此重要的是,他用什么方法和新思维来取信于民认同马华已是脱胎换骨了。 刊登于2011年3月14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