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3.11

五脚基的文化 (现代春秋)

槟城乔治市古迹顾问委员会曾讨论如何“恢复五脚基的文化”,结果没有定论。直到今天,我们许许多多的人都不了解为何早期的建筑物都有五脚基,而后来又为什么不流行?甚至五脚基已成为私人拥有的地方,它不再是一条通行无阻的长廊。这是因为“五脚基文化”已被现实社会冲得“面目全非”,不再具有传播文化与人与人交往的功能。 为什么会这样?究竟五脚基的文化如何而来?又兴起于什么时候?这都是值得探讨与回味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是一排长长的店屋,前面有一条通畅无阻的“五脚基”(Five Foot Way)(一般上因为有五尺宽,所以叫做五脚基,也有人叫着“骑楼”或“走廊”,但还是以“五脚基”最脍炙人口。它是以福建话发音为标准的。 当时我并不知道“五脚基”究竟蕴藏着什么文化,但对我的童年来说是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因为“五脚基”是在屋前的走廊,小孩子在五脚基走来走去或跑来跑去都很安全,完全不必担心被车子撞到。不仅五脚基是我们每天走路的地方,而且也是嘻戏的地方。小孩子从自个家到邻居和邻居的邻居串门和游玩乃是等闲之事,没有隔阂,也不感觉到陌生。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五脚基”变得个个都是朋友,无形中五脚基也成了“文化走廊”。因为我们从五脚基认识了左邻右舍,也建立了友谊;更相互交换知识和谈论功课,五脚基就这样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必须要感谢早期的建筑结构,为我们创造了“五脚基文化”,让我们在挡风阻雨的“五脚基”内平安的上学和放学,只需注意过马路时的车辆,其他时候,都有五脚基保护我们一路成长。 可惜的是,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办法给五脚基一个完整的历史,究竟是英国人留下的建筑古迹,或是早期南来的中国人带来的建筑风格? 根据著名的地理学家(景观生态学者)曲翰乐博士(Johannes Kuchler)的研究心得(他的博士论文是以槟榔屿作为研究对象《马来西亚的槟城:其文化塑造和社会地理的改变》(1963年)),可以说是最全面研究槟城的人文历史与地理环境变化的第一人。由于论文用德文写成,因此未有英文译本。 如今曲翰乐教授将其名字改成约翰•曲喜乐,长时间在中国讲学。刻下是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教授。他的中文是早年在台湾学的,后来在中国发展,中文造诣也随之提升。 他这样说:“虽然槟城先后受到印度文化、中华文化、回教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它是一个最具有中华传统之城市。早年中国之建筑物是没有后巷的,也没有所谓“五脚基”,这在槟城仍可以发现这样的遗迹。后来在英国的市政局法令规定下,屋宇才有了五脚基和后巷”。 这就是说,五脚基是英国人带来的。我比较趋于认同张集强的说法,他认为是莱佛士确定“五脚基”成为建筑物的“统一格式”,而在槟城、新加坡、马六甲及后来的香港大行其道。 我对这一段历史是这样瞭解的: (一)1786年英国人莱特占有了槟榔屿,启开英国人踏足马来亚(马来西亚)的第一步(1794年莱特逝世)。 这一年,槟城人口逾万名,其中来自吉打的马来人数千名,华人3000名,因人2000名等。这就是说,从一开始,槟城已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但建筑物没有特定的风格。 (二)1805年,东印度公司提升槟城为一个省,考虑在槟城设立军港,乃派坦达斯(Philip Dundas)为槟城总督。他的随从中有一位后来名气最大的莱佛士(他就是新加坡的开埠人)。他协助总督规划槟城的发展,成立道路委员会,门牌税委员会,也建立起警察司法制度,但他无法完成在槟城建军港的宏愿,因为槟城不适合而宣布放弃。 不幸坦达斯在1807年逝世,因而莱佛士离开槟城到马六甲。当时马六甲仍属于荷兰的殖民地,莱佛士参考了荷兰的建筑风格。 1816年,莱佛士被调派在巴达维亚(今天的椰加达)担任代理总督。1819年,莱佛士成为新加坡的开埠人,他的名字也在后来载入新加坡的史册(这也与槟城不适合建军港而促使莱佛士在新加坡建军港有关)。 (三)1822年,莱佛士在新加坡规定建筑物前面必须保留一个空间,供贯穿使用,不准置放私人物品,被列为公共使用的地方。这就是五脚基的由来。 (四)1826年,荷兰与英国交换土地,放弃马六甲的控制权,换取英国全面撤出印尼。于是英殖民政府将槟城、马六甲及新加坡组成海峡殖民地,直接归英国政府管辖。也是在这一年,槟城及马六甲也沿用了新加坡的建筑法令和条规。后来当英国在1842年正式取得香港控制权后,也把此法令带入香港,因此槟、甲、新及香港的建筑形式大同小异,说明了“五脚基”已成为固有的传统文化。 因为五脚基被证明是沟通人类往来的重要媒介,它也在日后被亚洲国家所仿效,这包括台湾、中国南方城市乃至日本等等。 从这样看来,五脚基文化兴起于莱佛士之后是不争的事实,它更是在后来成为槟城和马六甲的宝贵文化遗产。 2008年7月,槟城乔治市及马六甲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区,除了古建筑物和多元文明占相当重要的优势,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就是槟甲保有独特的“五脚基文化”。遗憾的是,这种非常独特的形势与风格随着时光的流失渐渐被人忽略其重要性。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近20年来,五脚基已不再风光,而是充斥私人摆卖和置放物品和商品的地方,阻塞了五脚基的通畅,根本无法行走。 这不但是对五脚基文化的破坏,也是不尊重五脚基是公众的地方,更在有意无意间有碍市容美观与街道的整齐。五脚基不再是文化的传承,反而变成私人占用的地方,难怪保护古迹的专家们希望还五脚基一个历史的空间。 既然新式的建筑物已不再重视五脚基文化,因此在古迹区内仍存在的五脚基应予保存和恢复原貌。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槟城的大富豪和银行家叶祖意在起家前是在槟城二条路的商店前的五脚基操理发匠的生意,他也因此在发迹后被人称呼为“剃头意”。由此可见,五脚基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这一排建筑物在较迟建造,也就有了五脚基
早年的中国厦门的建筑物也是没有五脚基的
早年的槟城建筑物相互毗邻没有后巷
位于过港仔横街的早年建筑物是没有五脚基的。它的正面是当今的第一广场
坐落在调和路与哈顿巷的“五脚基”漫画,彰显五脚基的功能
刊登于2011年3月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