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7.12

谁才是造王者?(跃马扬鞭)


前首相马哈迪说,因为马来人已经分化成三个政党,因此国阵需要争取华人选票,而华人很可能成为来届大选的造王者。
马哈迪这段话不但有争议性,也不大符合客观现实。如果深入分析,他是话中有话,提醒马来人应“团结一致”,否则将会被非马来人借机提出具有种族性的索求。
其实自从有选举以来,华人就不曾是造王者,只是有时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1955年普选时(独立前的有局限的选举),选民共有128万名,其中马来选民占了逾1百万,占选民的84%,华人选民只有14万,占11.2%。这就是说,在那年的大选,华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也因为华人选民数目有限,因此马华只能派出15名候选人应战(联盟竞选的议席共52个)。虽大获全胜,但华人选民决不是造王者。
即使在1959年大选时,华人选民有显著的增加,马华也被分配31个议席角逐(国会总数达104席),当年共有221万选民投票,华人选民有数十万名,但他们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马华只胜出19席。由此可见,在独立后的华裔选民不曾对政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在1969年的大选被形容为反对党扬眉吐气的日子和槟城人民的改朝换代,但不能单归为华人选民的胜利,因为槟城州的马来选民和印人选民也一样把票投给林苍领导的民政党,才能扶起一个新政权。
只有在1999年的选举才稍为显现华人选民的影响力,事缘安华在1998年被扣捕后,他通过其国民公正党大张旗鼓,并结合伊斯兰党的威力予国阵一记重锤。由于华人选民不跟随反对党阵线起舞,也就集中支持执政党,才有所谓马哈迪口中的华人票稳住了国阵保住2/3多数席的强势地位。这一年行动党强人林吉祥及卡巴星双双在国席落马,主因是安华的“烈火莫熄”只激起马来人的共鸣,无法在华社发挥高度的作用。正因为这样,仍在朝当政的马哈迪认为是华人给予他继续拥有绝对的权力,但他并没有形容华人是造王者。
也不知为什么,自308之后,马哈迪不断地发出种族性的言论,似乎有意挑起种族政治,比如形容马来人“三分天下”并不是很恰当的,只能视为城乡马来人在投票上有所不同,这也是民主的精神,不是严重的政治分裂;再说公正党与回教党合成一体,也只能归纳为马来人基本上分成两大阵营(国阵或民联)的此消彼长。在这种情形下,马哈迪把未来的大选形容华人可能是造王者是不被接受和不正确的。理由如下:
①在逾千万选民中,华裔选民只占余20%,无法成为造王者。②即使华人较倾向反对党,也不见得会再一次发生政治海啸,毕竟中央已锁定守住布城的方案,并布下阵阵防线,使到政敌感到眼花缭乱,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对国阵的“声东击西”的神秘战略。在这种情形下,华人选民要成为造王者也确实不容易。不知道为何马哈迪会夸大华人的影响力?
说穿了真正的造王者不是别人,正是公务员。在当今140万公务员当中,如果100万人是倾向某一阵营,且能带动其家庭34人支持,就有可能影响500万人投执政集团一票,也就等于一半的选民投给了国阵。反之,如果他们投向反对党,那就是反对党胜面在望。
如果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话,那造王者无疑是公务员而不是华人了。

刊登于2012年7月9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