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历史也倒转过来了!
10月6日,英国的BBC中文网引述英国的卫生大臣杰罗米·亨特在保守党大会中疾呼英国人向中国人学习,多多努力工作,而不是享受福利。
他说调整税收抵免政策就是要发出提倡努力工作的“重要文化信条”,凡依靠政府福利而非自力更生的人缺乏“尊严和自尊”。
(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对政府提供的福利金十分满意,即使不做工或失业也有津贴拿。因此一般上西方人民不怕挨饿和失业的)
他又说,他的妻子是中国人,出生于西安,希望英国在未来的20、30或40年里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
而在两年前,亨特就已发出向中国学习敬老的文化。
他说英国有几十万老年人被社会忽略,这是英国的耻辱。因此应该学习中国和日本如何照顾老年人的经验。
这位部长对中国实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表示欢迎,他认为中国家庭崇敬父母的传统是值得学习的。
按照统计,中国目前逾60岁的老人达到1.8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3.7%。 这意味着中国在解放后人口的平均年龄提高了。
反之在英国有80万名“长期孤独的老年人”,另有500万老人说陪伴他们生活的主要是电视机。
与此同时,在英格兰还有40万老人住在养老院,再加上有老人被虐待丑闻发生,引致了卫生大臣鼓吹东方的敬老文化。
虽然亨特的言论有被英国的职工会秘书长麦克拉斯基驳斥为对工人的侮辱,但英相卡梅伦为亨特解围。他说亨特是好意想改变英国人朝更好的生活迈进,是职工会误解其意。
另一方面,英国的财相奥斯本在9月访华时也罕有的喊出“英国与中国携手打造黄金十年”,而且彼此要紧密团结。
其实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的步伐也加快了,快过英国在中国的投资额。举例来说,泰晤士自来水公司的9%股份、希思机场的10%股份、英国人传统早餐吃的麦片饼Weetabix的60%、传统的百货商战House of Fraser的89%及比萨饼Pizza Express的100%股份已经被中国买下,英国人可能还不知道(取自bbc网站)。
由于这样,近来在英国流行一个口号:“Made in
China”正在被“Owned by China”所取代。因此有关的新闻标题也这样打:“中国买英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拥有”。这也难怪习近平在10月下旬访问英国时,传媒报导他肯定会受到最高规格和最热烈的欢迎。
从英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赞美来看,它不禁使我们想起百多年前的中国所蒙受的屈辱,而这屈辱正是英国强加在中国人的身上。
举例来说,英国在18世纪已经是海上霸主,它在1757年占有了印度后,又通过印度洋在1786年占有了槟榔屿,随后又占有马六甲海峡。接着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在清廷投降后,英国在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占有香港。从此中国的门户被西方列强打开了,英国成了中国人的反面教材。
英国除了向中国人贩卖鸦片外,也通过香港引入大量的华工到东南亚各地谋生,最主要的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等。
正因为英国的强势和英国文化教育的大行其道,使到一些远渡南洋的华人思想也起了变化,他们不但只学英文,而且也把英国当起“祖家”。一个最实际的例子是,当1948年英国在马来亚成立“马来西亚联合邦”时,而把新加坡割出来,继续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竟然引起槟城华社的追求。他们通过平章会馆和立法议会的华人反对将槟城纳入马来亚联合邦的体制内(走向自治),宁可像新加坡那样保留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失败后,一部分洋化的华人也希望能成为英籍民,受到英国的保护。当马来亚独立时(1957年),英国拒绝承认洋化的华人为英籍民,这些华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仍被英国视为华人。
正是被此情绪所干扰,所以我们在战后看到这些洋化的精英(峇峇)组织政党和投身政治,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挤入英国人留下的政治真空。
同样的理由,英国在拿下香港后也使到新生代的香港人不愿归顺为中国公民,即使香港回归中国已18年,但中国仍然驾驭不了香港的人心与政制。这说明海外华人或大陆以外的华人都有另一套的价值观,不愿受制于中国。
但在今天,当我们看到英国向中国赞美时,我们是不是已感到吐气扬眉,过去的屈辱在今天已换回民族的尊严。这全赖中国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千禧年的和平崛起,才有今天跃居第二世界经济大国。
凭着中国企业的资本化和私有化,也就鼓动更多的华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英国也因而受惠不少。这是英国人始料未及的改变,也说明了风水轮流转。大陆以外的华人感受到了吗?
虽然中国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中国的发展成就在今天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视为一个典范的。英国人终于敢敢地喊出“向中国学习”的第一把声音,世界真的变了。
刊登于2015年10月12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