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16

三轮车已是“夕阳行业”?

在影片上看到人力车,黄包车乃至三轮车已是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人力车何时转变成由车夫在后踏车而顾客则坐在前面?这倒要从头说起。
最早的时候,在街道上所见的都是人力车,由车夫拉客或拉货;也有用牛拉车的。大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槟城出现了三轮车,就是如同我们今日在市区所看到的三轮车。
根据乔治市市议会在1950年的统计,槟城共有2千余辆的三轮车。因为三轮车过剩,也就在这之后限制发出三轮车执照。
到了1964年,乔治市市议会为鼓励三轮车夫“踏者有其车”,便召集三轮车工友联合会商讨大计,众人有感自由港地位被蚕食之虞,也就要求市议会继发执照(乔治市市议会由1958年起至1964年是属左翼的社阵执政,也就比较同情底层人士的生计)。
虽然在此之后,市议会又陆续发出执照,但成长率不高,即从1964年的2125辆(有注册的)增加到1969年的2562辆,已超过饱和点(因为太多的三轮车不容易找到乘客)。
事实上,三轮车夫拥有自己的三轮车为数不多,在1969年的统计,只有446辆是自拥三轮车,其余2098辆是出租给三轮车夫的。不过这2098辆三轮车只属于14名车主(资本家)。昔日的租金每天约在1元之内(当时一辆三轮车的公开售价是450元。但在今天5000元是新三轮车的叫价。
正因为有感于三轮车过剩,当林苍祐在19695月出任槟州首席部长后,就在当年(1969年)的九月份或10月份,由他亲自召见三轮车联合会的代表,以挽救三轮车夫找不到顾客而陷入生活困境。
我当时也在场采访新闻,只见林苍祐苦口婆心地劝三轮车夫不要再推行“子承父业”的传统,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如果有意继续从事载客业,他建议三轮车工友鼓励下一代当德士司机,这样比较容易招客。因为当下的三轮车太过剩了,因此林苍祐又提出停止再发执照(三轮车)的决定,以制止情势恶化。林苍祐也进一步提醒三轮车夫,三轮车的行业已没落,迟早会被淘汰的。
讵料三轮车的行业在后来竟然“咸鱼翻生”,那就是乔治市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区”已告成功后(2008年),整个乔治市又活了起来,真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改变,外国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来到马来西亚参观和访问。这个时候,坐德士车走得太快,不好“认识”乔治市,也就被游客选中三轮车当步行工具,它不但给顾客提供方便,而且也给车夫增加了收入,它似乎看到“春天”。
但是三轮车再怎么包装,也不可能闪闪发亮。虽然陈旧的三轮车又成为游客的绝妙交通工具,但它总是有时限的。毕竟根据三轮车公会主席拉迪夫说,三轮车最高峰时是在有2千多辆在公路上行走,如今已是夕阳行业,剩下的三轮车不足2百辆。
也许因为乔治市登陆了“世界文化遗产区,有人以为三轮车好像又“起死回生”。其实不然,崛起的出租车行业,巴士行业乃至最时豪的传召德士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最普及的载客车,正如行政议员罗兴强说,自2008年以来,州政府已提供100万元的资助金给三轮车夫,包括每周给每人20元津贴。此外也有商家赞助美化三轮车也不被珍惜。他慨叹只存140辆的三轮车,却未被车夫好好保管,游客的失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如今又兴起游客租用脚车游览市区,就进一步打击三轮车行业,总有一天,三轮车会走进博物馆吗?

刊登于2016年9月19日《号外周报》第804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