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多人都在谈教育,不但重视正规的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的教育,也把教育推前至学前教育。换句话说,孩子在2岁或3岁时就送进“托儿所”或安亲班,让他们学习集体(不多人)的生活,同时也开始认字和学会交朋友。
虽然学前的教育只是一个“启蒙”,不算是正规教育,但在今天如果家长没有把孩子送进“安亲班”,就会显得有些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又拉长了时间。若孩子从3岁开始(或2岁就开始)上课到大学毕业,总共要花费3年幼儿班、6年小学、5年中学及先修班两年和大学教育3年,总共至少是20年在学习阶段;而生命也花掉了1/3或1/4,剩下的生命有40年光景,接着就进入退休年龄了。
虽然学习是无止境的,但教育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于我本身来说,在过去20年,我几乎倾全力推动和发展教育,除了自身不断学习进修外,我也认真地参阅和访问不少的中学和大学,亦买了不少关于教育的书,以便能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用在马来西亚的教育,并让它普及化。
其实教育本身是灵活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我们搞教育是为了给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期改变家庭和国家的命运。换句话说,是为了满足需求和让新一代能够受良好教育,我们的先贤在全马各个角落开设了数以千计的学校。但这些学校有相当数目是一直守旧不变,久而久之也就在今天成为没有生源的学校。学校变成等待学生来“救命”,不再是学生“排队”进学校。
根据教总的调查报告,在1295间华小中,有455间属于微型华小(学生不足150人)、10余间的华小学生不足10名。
如果我们不作出改变,也就反映出华社不能与时俱进,而是采取消极的态度一天过一天。长此下去,我们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又收不到教育成果。教育最主要的意义是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成长而学会相互帮忙和守望相助。如果只有一个学生也要苦撑一间华小的存在,那是不值得鼓励的。改变(或搬迁或整合或让它关闭)是必要和需要思考的。以目前有60余万名华小生来说(其中15%为友族生),若按地域保存800间,每间平均收生800名,就会有60余万个学额供国人入读。这既可使学校正常操作,也能符合教育原理。当学生仅有三几名时,我们还称之为素质教育?那是让人贻笑大方的。我这样说也包括国民型及独中都需要检讨和改变。
所谓教育者,不进则退也!
我愿意用我的余生协助推动教育走上正轨,除了孔子的句句珠玑外,还有一位哲人韩愈的“师说”是千古颠扑不灭的真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放在今天的教育也是四海皆准的。
我相信也认为,未来的世界;尤其是亚洲世界,英文和中文将会齐驱并驾,而成为世界上最多人通用的语言。我们所推动的教育是希望开拓一条实用的道路,打造新一代成为有素质的人才。
所谓素质的教育是让学生向往学校的集体生活,而不是对上课了无生趣。如果一间学校的学生十分稀少的话,不但不如补习班,也教不出素质的学生来,因为他们没有得比较和竞争,也就是缺乏良性的对手。
因此素质教育除了要有完备的设施外,也要有一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师不但要参加各项研讨会和进修班,而且也要勤于自修。若把教育当成一种“死板”的行业,而不是一生献身的专业,我们就不容易达成素质教育。
一个人好不等于教育的成功,许多人都好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若是有很多人都能头角峥嵘,那就是素质教育成功的表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