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4.17

历尽沧桑的木寇山(上)(现代春秋)

我在担任新闻记者时曾经访问木寇山两次,一次是在60年代末期;另一次是在70年代。两次都是应官方邀请访问。但第一次是去参观木寇山的麻风病院和访问麻风病人,以了解为何会有麻风病院之设。
由于相隔久远,我印象中的记忆已不是很清晰,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对这个疾病有些担心,因为曾被告会传染的,而且一旦发病,人会变得丑陋与不雅。
我也曾经访问一些病号,但他们多数居住多年,已对环境十分熟悉,也不害怕遇见陌生人。我们后来也被告知此病不会传染,而是有遗传,也就较为宽心。
在那个时候,我们是乘官方的游艇去木寇山的。
第二次应邀访问木寇山也是官方安排的,主要是让新闻界了解已转型的木寇山不再是“麻风岛”,而是新型的监狱,共有三座大牢房。因为被监禁的是被认为“犯法”的人,而且挤在一起,环境不可能清洁。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座牢房可以让“犯人”分成两排齐睡,似可容纳百人。至于他们白天是被分配劳动也做一些匠工手艺的工作。
我忘记了在访问那天共有多少“犯人”住在木寇山,因为我们不准访问“犯人”,只能参观。
最近的“槟城论坛”有主讲人提及这个岛曾关押政治犯,古迹信托会主席林玉裳说这个岛也曾关押马共领袖拉昔迈丁(在1955年与陈平参加华玲和谈的其中一人)、伊党主席布哈鲁丁(他曾是马来国民党(1945-1950)的主席,有左翼倾向。在1955年与布斯达曼共组人民党,但在翌年转入伊党出任主席。他在1965年被捕而在1966年出狱)及人民党主席阿末布斯达曼(他于1963年被捕,而在1967年出狱)。
如果说木寇山在1969年后才转成监狱,那就不可能关押伊党主席布哈鲁丁及人民党主席布斯达曼等人,因为他们已在较早前出狱了。
还有在我印象中,当时被关押的“犯人”(包括被判刑的及在内安令下被扣留的)有不少是华人,有哪位著名的华裔政治犯在木寇山被拘留过呢?
到底木寇山是关押各种“罪犯”的地方还是政治扣留者的营房?这也需要学者们及林女士协助弄清楚的,如果往警方档案一查,就可了解其性质了。
话说第二次在访问木寇山时,我曾看过断瓦残墙的麻风病院已废弃不用(当时没有感觉到修复的必要,因为还不流行“保护古迹”)及并不雅观的三座大牢房,还有遗留下来的免疫站。此外,也看到一些坟墓及破损不堪的教堂。
如果根据林玉裳的说法,共有5332副尸骨长埋岛上,而所见的少数坟墓应是相当久远的;但有更多的人是草草安葬或海葬或火葬。
其实木寇山被形容为森林保留地也不为过,因为从英国人开辟到今天,木寇山依然是一座山明水秀的美丽小岛,即使有被使用,也是用在不受欢迎的地方(比如建麻风病院及监狱),未曾有良好的规划。
就此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回到历史来考察木寇山为何一直没有发展成真正的旅游胜地?
1786年,英人莱特占有槟榔屿之后,他是连木寇山也一起占有。
1794年,莱特病逝(终年54岁),当时槟榔屿的人口已逾1万人(大多数是华人)。在1800年时,第四任总督李特向吉打苏丹拿下威省(威斯利省)作为保护槟榔屿的屏障。
本来莱特拿下槟榔屿时是向东印度公司承诺要发展成一个军事港口,以供英国海军扩大地盘做准备,但因为槟榔屿本身缺乏参天古木,不能转成造船的原料,也就被其好友史谷特建议在木寇山发展军事港口和造船厂。因为他已拥有牛汝莪及峇六拜的大片土地,发展木寇山正合其意,结果他大失所望。
除了槟榔屿不可能同时发展两个城市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将缅甸的木材通过海运漂流到木寇山很不方便,解决不了木材的供应,而且成本很高;更缺乏造船的的工程师,也就在1810年放弃对木寇山的开发。因为当时英国已在斯里兰卡发展泰可马里港作为军事基地。
由于木寇山不被看好其前景,再加上莱佛士又于1819年拿下新加坡,其作为军港的条件远胜槟榔屿。就这样,木寇山被人遗忘似的在马六甲海峡静静躺着,没有发展,反而集中发展槟榔屿和威省。
到了1871年(槟榔屿开埠85年后),英国人才在木寇山(Pulau Jerejak)开辟麻风病院,将病患者隔离在这个小岛上,与槟榔屿隔绝,以免传染疾病。继之在1877年,因天花病严重,也在木寇山设立首个检疫中心。虽然在1923年时,麻风病已受到控制,但英殖民政府仍不愿意修改在1901年订下的麻风病患收容条例和检疫和防疫法令;更在1926年制定更严格的管制麻风病患新法令,将所有麻风病人在各麻风隔离营里集体接受长期的治疗(取自陈彦妮及黄义忠《回家》)。
虽然在今天看来,木寇山是个值得发展的旅游景点,但这个占地359公顷(895英亩)的小岛却在殖民地的眼中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将之发展成麻风病收容中心、隔离移民的检疫站及肺结核病患隔离中心。
根据“槟城论坛”指出,从1877年至1957年(80年)期间,绝大部分到来槟城的新移民均需先在木寇山被隔离,先后总共有113万人被隔离在小岛上,直到检查合格后,才获准进入槟榔屿。至于麻风病人从最初的25名病号到后来竟收容超过7000名的患者,当时堪称最大的麻风病院。
不过根据《回家》一书透露,木寇山不是第一座麻风病院,最早的麻风病院是1860年在马六甲的斯林本岛(Pulau Serimbun),木寇山排第二,下来是吉隆坡的文良港(Setapak)(1893年)、吡叻的邦咯劳勿岛(Pulau Pangkor Laut)(1903年)、砂拉越的拉惹查理布鲁克纪念医院(Rajah Charles Brooke Memorial Hospital)(1903年)、柔佛新山的淡杯(Tampoi)(1927年)、雪兰莪的双溪毛糯(Sungai Buluh)(1930年)及吉兰丹的道北(Tumpat)(1933年)。
但到了2011年,马来西亚仅剩三个麻风院还在运作,它们是双溪毛糯的麻风病院、淡杯的麻风病院和拉惹查理布鲁克纪念医院,其他已经关闭。
木寇山的麻风病院是在1969年关闭的,让位于政府辟为监狱,直到1993年才关闭监狱,另作其他用途。但相关的发展计划一波三折,直到今天还在争议不休中,而实质的发展则未呈现出来,与中国的鼓浪屿比较真是相差一万八千里了。我们容后再谈为什么木寇山会成为一个争议的大课题。

刊登于2017年4月1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