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的大选,马哈迪击退东姑拉沙里来势汹汹的挑战后,基本上已进入一个稳定的统治期。因此在1995年的大选,国阵是以逸待劳的。最大的反对党46精神党已易名为46马来人党,走向种族路线,气势大不如前。
正当1995年的经济大好时刻,反对党反而陷入分裂状态,各自上路。最主要的是姑里已意兴阑珊,总共派出65名候选人角逐国席,结果只有6人胜出(全数在吉兰丹);而在州议席方面派出130人角逐,也只有12人中选(全数也是在吉兰丹州)。
反观马哈迪,是意气风发的一年,在191个国席中,国阵占了162席。其时,安华和马哈迪仍并肩作战,没有闹分裂。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1996年。这是大选后的翌年。马哈迪除了将46马来人党全数召回巫统外(据知46党有20万名党员),也布署对付安华势力的坐大。
果然不出所料,安华的“宏愿队伍”在1996年的党选中折翼,其成员慕尤丁在副主席角逐中竟告落马,被马哈迪安插的B队要人阿都拉胜出。这个绝招在后来完全改变了安华的政治命运。
在1997年5月,马哈迪有意地休假两个月,让安华成为代首相。不幸的在同年7月东南亚突发生金融危机,先是泰铢贬值,后是马币令吉处在风雨飘摇中,兑美元一天一个价,几乎让人窒息。从原本的1美元兑2.50令吉的汇率不断降到1美元兑4.50令吉以上。身为财长的安华穷于应对。待到马哈迪7月销假述职后,他采取了大刀阔斧措施,宣布马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定在1美元兑3.80令吉,才逐步使到市场安定下来。
在对付经济危机的同时,马哈迪也开始收集来自各方的安华黑材料,指他涉及非道德行为。与此同时,他在同年杪将达因(他的前财长,1984-1991)召回内阁,担任“国家经济行动理事会”的行动主任,拥有实权重新检讨国家经济政策。虽然安华也是成员之一,但实权掌控在达因手上。
转入1998年5月,马哈迪与安华的关系进一步疏远,也在经济政策上出现歧见。此时印尼的苏哈多总统倒台,国家进入“烈火莫熄”运动中。这使到马哈迪提高警惕,担心安华会进行“夺权”。
因此在6月将达因委为特别任务部长,随时可以取代安华的职能。
果然在1998年8月31日国庆过后,马哈迪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将安华的党官职全面撤除(这一天是1998年9月2日)。
下来的斗争就从口诛笔战转成群众运动,正好借助印尼的“烈火莫熄”(Reformasi)运动也在马来西亚掀起千层浪。
马哈迪与安华的关系至此已全面破裂。
刊登于2018年6月18日《号外周报》第893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