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历史事件串起来,安华与马哈迪之间的关系也是跌宕起伏的,他们不是同一路人,而是机缘巧合走在一起,又因某种特殊的原因反目成仇。今天马安的破局也是预料中事。
历史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一)在半个世纪前,马来西亚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马哈迪因强烈指责东姑领导不力,而付出被开除出巫统的代价(1969年)。(二)1970年东姑下台,敦拉萨上台,马哈迪名声大噪。(三)翌年马哈迪被召回巫统,他也出版了被禁止的《马来人困境》一书而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四)也是在1971年,安华领导一批年轻的马来回教徒注册成立“回教青年运动组织”(Abim),但直到1973年才获批准。虽然这个组织只是NGO,不是政党团体,但却成为安华的政治筹码(他是凭个人魅力吸引5万名回教徒入会,其中有前任已故伊斯兰党主席法兹诺及现任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他们三个人把聂阿兹(伊党的元老会主席兼丹州州务大臣)当成偶像)。
(五)1974年,华玲逾万农民爆发反饥饿示威游行,安华带动其回教青年组织加入其中。当时他也摇着马哈迪的《马来人困境》一书向群众介绍,俨然把马哈迪当成导师。
也是在同一年安华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扣捕两年。1976年获释后,伊斯兰党因与巫统关系闹僵,有意邀请安华领导伊党,但未被他接受。
1981年,马哈迪升任首相,安华选对的时间加入了巫统。在1982年的大选中脱颖而出,从伊党手上赢回峇东埔国席,从此平步青云。从副部长升上正部长;再从初级部长升上高级部长;再进一步升为副首相兼财政部长。他先后只用短短的12年时间成为马哈迪的接班人,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
虽然马哈迪给了机会,但安华大致上是自我奋斗才取得成功的。例如在1983年挑战巫青团长苏海米而胜出;又如在1987年巫统的党选中他为马哈迪造势击退了东姑拉沙里和慕沙希淡组成的挑战。不但自身赢了党的副主席,而且官拜教育部长(按传统教长一职是当首相的必经途径)。
在1993年的党选安华走快一步逼使嘉化峇峇放弃捍卫党署理主席,马哈迪开始审视坐上第二把交椅的安华的下一步行动,因为安华不是一个人闯进龙潭虎穴,而是一个阵容(称为宏愿队伍)打进巫统高层。在马哈迪看来,安华随时都有可能取代他的位置而成为国家的领导人,安华成了他的假想敌。
就算安华无心也好,马哈迪在1995年已有了部署,一方面他劝请东姑拉沙里搬师回巫统(东姑拉沙里在1987年领军参加巫统党选失败后,于1989年率团离开巫统成立46精神党。在1990年及1995年的大选收获不大后,东姑拉沙里对政治显得意兴阑珊,因而被马哈迪劝服带领20万名党员回归巫统。当时马哈迪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拉沙里能动用其影响力阻止安华在1996年党选中势力再膨胀)。
由于马哈迪的插手,党选的结果也打乱了安华的阵营,宏愿队伍中的四大将之一的慕尤丁落选,失掉副主席职,反被阿都拉取而代之(他原是拉沙里的一员大将,但没在1989年脱离巫统,因此被马哈迪点中来克制安华)。这也可以说明安华当年并没有计谋要取代马哈迪;反而是安华的“一只手”被马哈迪砍掉了。
即便安华依然是党署理主席,而纳吉及莫哈末泰益保住副主席,但政坛已预感暴风雨迟早在巫统内掀起。果然在党选的两年后,即1998年,马哈迪大斧一落把安华的官职(财长)及党职(署理主席)全给砍掉了。
不甘于低头的安华也就开展他的烈火莫熄运动,一时声势浩大。在1999年的大选冲击巫统的地盘,但未能动摇巫统的根基。安华迟来的反击也给自己吞下苦果。
在这之后, 安华的阵容不断换人,也不断推陈出新,但都没有机会把公正党发展成为核心的政党(像巫统一样牢控国阵成员党)。
虽然马哈迪已在2003年卸职退休,先后让位于阿都拉及纳吉接班,这个时期完全没有安华的影子。马哈迪在其回忆录中提到安华因触犯不道德的性行为,所以不可以任相。
就在马哈迪淡出政坛15年后,他又突然在2015年卷土重来。这一回他是对纳吉开除其儿子慕克力感到不满,乃与慕尤丁等人合组土著团结党。
为了达成夺权的目的,马哈迪不惜降尊纡贵到法庭与安华握手言和(2016年)。这种出其不意的重归于好,一时没有让人遐想背后有什么动机,而是相信马哈迪有诚意再扶安华一把,而且也相信只有马哈迪领导反对党(希盟)才有机会打倒纳吉、打倒巫统和打倒国阵。
当2018年的大选美梦成真后,马哈迪又改变初衷,不准备按时交棒。直到今年3月后,马哈迪才领悟到自己的辞职是大失误。直到今天仍没有人知道马哈迪突然辞职的真正原因。
在失落之余,安华决定不再与马哈迪合作是有其理据的。如果又再合作,那就显得安华患得患失,不是有独立决断的政治领袖。但最后的解决还得看哪一方作出让步。
刊登于2020年6月29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