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9.21

巫统还有未来吗?

2016年,有数位学者共同出版一本冠名为《巫统的末路?》(“The End of UMNO?”)的论著。此时离开巫统失去政权还有两年,但就有人大胆为巫统算命?似乎是超前也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2018509之前,并没有人敢于书写类似巫统走向末路的著作,这不仅是禁忌的,而且是大逆不道的,但还是有人超前向巫统的权威做出了挑战。

除了主编是熟悉马来西亚政治的外籍学者贝泽威尔(Briget Welsh)外,其中一名作者约翰范斯顿(John Funston)更是曾经书写名著“Malay Politics in Malaysia”的澳洲学者。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由前副高教部长赛夫丁阿都拉(Saifuddin Abdullah)写序。他在2015年离开巫统后,加入人民公正党,担任秘书长的职位。他也是一名作家。在书中,他提出“新政治”的四大成分是:政治的完整性、民主的革新、新政府的架构及进步的政治思维。但他说直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巫统参与其中进行改革。如果书中的内容反映出巫统不再是昔日的政党,那我同意加上一句:这已不是明日的政党了。

成立于194634日的巫统(马来人统一机构)(United Malay National Organisation)是于1946511日获准注册的。共有41个政团参加(其中包括已在1945年杪才成立的左翼马来国民党,但在3个月后,它退出巫统,继续其左翼斗争)成立大会。大会选出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为党主席。凭着拿督翁的声望,他成功地领导马来人反对英国政府实施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转而与英国达成“马来亚联合邦协定”(The Agreement of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并在194821日生效,取代了已失效的“马来亚联邦”。

1950年,英殖民政府全面镇压和逮捕左翼人士后,也查封马来国民党(指它受共党渗透)。这个声称已有10万名党员的政党就此被消失了,也为巫统的壮大提供了条件。

1951年,创党人拿督翁(即是我国第三任首相胡先翁的父亲)因巫统党内的保守派反对开放门户,不接受非马来人为党员,拿督翁在气愤下离开巫统,另创马来亚独立党,准备与巫统争一日长短。为展示他的党的多元性,他不但选出马华秘书杨旭龄及财政邱德懿为独立党的中委,更委任橡胶大王连裕祥出任党副主席。

与此同时,他也邀请已在1949年成立的马华公会的总会长陈祯禄为独立党主持成立大会。陈祯禄号召华人全力支持独立党。远在槟城的急进党(Penang Radical Party)(由林苍祐发起)也给予支持。

一时之间,拿督翁的独立党声势浩大。但很快的,马华因内部有人搞分裂,在陈祯禄声称不知情下,被翁毓麟撮成与巫统的合作,参加1952年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经此一选,马华胜6席,巫统胜3席,及独立党只胜2席,彻底地改变了马来亚的政治格局。一边是巫统与马华及国大党组成的联盟(1954年),另一边是拿督翁改头换面,另立国家党(1954年)取代独立党。双方终于在1955年的普选中(独立前的大选)见真章。结果联盟大捷,国家党全军覆没。

在这之后,马来亚的政治氛围转向联盟,拿督翁的时代也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左翼统战的出现(以劳工党及人民党在1957年组成的社会主义阵线(社阵)为代表),它一度还与伊斯兰党互通声气。在1959年的大选中表现出反对党各有斩获。

但不论是拿督翁的国家党或是左翼阵线的抗衡,都不能形成对联盟的威胁。只有在1969年的“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后,政局才又为之再作转变。

这一转变反倒造就了巫统的壮大与不可取代的地位。尽管1969年的大选一时重挫了联盟,但大权依然在巫统手里。通过敦拉萨(1970年任相)的翻云覆雨,除了行动党及砂国民党仍被排斥在外,其他的反对党都被收编,包括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拉越人民联合党。

在敦拉萨的穿针引线下,他不但将国内的政党整合起来,而且将“联盟”改称“国阵”(1974年)。表面上看起来,是政党多了,实则是突显了巫统的重要性。等于巫统是月亮,其他成员党是星星,只能围绕着月亮转。

巫统的坐大,也适时在国际上取得好名声;尤其重要的是,马来西亚于1974年与中国建交,也参加不结盟峰会,一改东姑时代的单行线外交(不与共产国家往来)。

这就给予巫统更大的方便进行更大的改革。例如在1970年推出的新经济政策,虽在一些条文上有争议,但巫统推行起来没有遇到大阻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敦拉萨明显告诉所有的成员党,这是巫统组成的政府,它必须落实由巫统规划的政策。

从敦拉萨(1970-1976)过渡到胡先翁(1976-1981),巫统依然保住其权威的地位,也不容于伊斯兰党撒野。这意味着伊斯兰党于1977年离开国阵后,进一步促成巫统的一党独大。放眼一望,再也没有足以威胁巫统的政治势力存在了。

来到马哈迪的时代(1981-2003),巫统更是成了森林之王。因而马哈迪很有信心在1990年提出了30年的大保单,他宣称将在30年内(1990-2020)将马来西亚发展成先进国水平的国家(人均收入1年有15000元美金)(但目前只有1万美金;尤其在今天仍面对疫情冲击下,人均的收入肯定一再下滑,这对国家的发展至为不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如期达成先进国家的水平。

在马哈迪之后的阿都拉(2003-2009)及纳吉(2009-2018),表现未有突破,民怨却增多,以致在2008年的大选及2018年的大选,巫统却一挫再挫。这是巫统始料未及的。

尽管纳吉在有关著作出版后,仍具信心“巫统千年不倒”。但到头来却倒在自己的手里,只剩下79席(国阵),其中巫统54席。后来又有议员跳槽,仅剩38席。如果巫统只以38席执政,其中又有23名议员倾向土团党,这还算是主政吗?再说,如果连党主席都不是首相,前首相又不在内阁中,巫统还能称为执政党吗?

说它是巫统的政府也太过牵强了,甚至连首相依斯迈只说是大马政府。他能说这是巫统政府或国阵政府吗?

巫统的失败在于一马公司的丑闻被揭开,成为纳吉的致命伤。再加上马哈迪猛力敲打巫统,民怨更是四起。在民心变化下,终于在2018年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巫统自食其果的下场,绝不是所谓300万党员能挡住大风大雨的。

今天看来,巫统在分裂下,要想恢复昔日的荣耀实不容易。不知有谁能脱颖而出成为巫统的“真命天子”?他能否重振江山吗?如果阿末扎希与纳吉已回不到从前,依斯迈也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人物,巫统又如何解救万民于痛苦的深渊中?

尤其严重的是,在疫情不断冲袭下,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政局不但东凑西拼,而且臃肿超重。在没有核心人物领军下,巫统的明天在哪里呢?

 刊登于2021年9月9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