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9.23

第三势力已被历史扼杀了?

 马来西亚政治变化来到今天已不是思想意识和政治理念的斗争,而是演变成一个极端否定传统的对抗。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只侧重在思想领域的分歧和制度不同的较量,因而有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其中所出现的政党基本上有分成左倾和右倾的,例如在战后成立的巫统、马华、国大党都可以归纳为右翼政党,与英殖民主义宗主国关系较好;但也出现了中间偏左的政党,如马来亚国民党、马来亚民主同盟、劳工党、人民党、人民进步党及伊斯兰党,双方的斗争在思想分歧上刀光剑影。

我们姑且举个实例来说,除了在1930年成立的马共于1948年被英殖民政府宣布为非法政党外,也对在战后成立的一些政党给予监视,如在1945年成立的马来国民党被指亲共,在1950年被查封,其领导人布哈鲁丁、布斯达曼及依萨也被捕。又如在1945年成立的马来亚民主同盟也被指涉及马共活动,因而在1948年自行解散,其领导人是菲立何和琳(林建寿的舅父)、林建材及余柱业等。

1951年成立的伊斯兰党,原本与亲共活动攀不上关系,但在1956年改组后由布哈鲁丁担任主席,这位左翼领袖将伊党引向左倾,而与社阵有私下的合作。

1959年的大选展示了伊党除了占有13个国会议席外(最大的反对党),也控制了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但在1969年后,这个党告别中间偏左的立场而走向捍卫马来民族主义的路线。

不过在1964年的大选时,突出现第三势力插足大选,那就是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

这个政党声称它是第三势力,与右翼的联盟/巫统和左翼的社阵(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当时的李光耀提出一个口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标榜他的第三路线。

由于马来西亚当时正面临与印尼对抗,李光耀的行动党一时也起不了大作用(只胜一个国席),且又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第三势力也就消失了。

巧合的是,当1969年社阵杯葛大选,也就让位于中间偏左的政党填补了政治真空,这包括新崛起的民政党(1968年)、新注册的民主行动党(1967年)、老牌政党人民进步党(1954年)及伊斯兰党在蜕变后以民族主义的新姿态在选举中保存了势力。

因为在1969年的大选后发生“513”种族冲突悲剧,国家不但进入紧急状态,而且也重新进行政治洗牌。其中4个反对党—民政党、伊斯兰党、人民进步党及砂拉越的人民联合党被收编,加入执政集团的新组织—国阵,用以取代联盟。而反对党只剩下民主行动党及砂拉越的国民党。

这意味着马来西亚已进入一个不再重视意识形态,只偏重政治利益和政党权力的新政治阶段。

虽然在这之后,有人尝试引进新的政治概念,如董教总提出的“三结合”(执政党、反对党与民间的合作),因而推出“打进国阵,纠正国阵”的口号。当1982年及1986年的大选证诸董教总的理念失败后,董教总主席林晃升又在1990年提出两线制,希望马来西亚进入两个政党集团的轮流执政。结果在1990年及1995年的大选中又再被证明此路不通。

其实在七十年代起已有人通过组织政党推出第三势力,如陈志勤的社会正义党、叶锦源的社会民主党、波斯达曼的无产阶级党都是热闹一时,而沉寂一世。这又意味着第三势力是个乌托邦的梦想,并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

在这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替代阵线、民联及希盟都是为撼倒国阵而成立的,不是第三势力的出现,而是要达到政权交替。

虽然在2018年的大选突然平地一声雷,竟然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件事,有人也因之欢呼两线制终于开花结果了。这所谓的联合阵线却经不起考验,马哈迪领导的希盟政府在2020年垮掉了。然后出现国盟政府,如今又是团结政府的组成,不但搞得人民眼花缭乱,也不知道是谁和谁合作?谁和谁对抗?

到了这个时期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已经“乱七八糟”,谁也不知道合作对象,甚至连合作对象也同床异梦。

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统民党(MUDA)在910日宣布退出团结政府,而宁可当第三势力。其理由是:对阿末扎希的撤案不满意,也反对团结政府未坚守法治原则。

不过统民党的退出不具重要意义,但从最近的6州州选的结果来看,所谓第三势力并未得到重视。换句话说,在现阶段鼓吹第三势力还不是时候。什么时候时机才成熟?我们不知道。因为国家的土壤没有为第三势力预留空间。就此而言,赛沙迪应该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发布于2023年9月14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9/14/59642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