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1.24

取消第三张票理由牵强

 

最近地方议会选举又引起热议,主要是行动党前主席陈国伟开了头,主张从吉隆坡开始恢复第三张票。但引来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的反对,他认为若是恢复地方选举就会令城乡居民出现更大更显著的种族两极化;而政府在1976年废除地方选举法令的决定是明智的,也是避免地方政府由一族群统治。

巫统总秘书阿斯拉夫及首相署部长扎丽哈也异口同声指出,当务之急是关注基本课题和经济发展,而不是恢复地方选举。

为什么政党间对恢复地方选举有这么大的落差?这一切得由槟城说起。

当英国在1786年占有槟榔屿后,便在1801年成立估税委员会,以便能通过征税用来发展道路和沟渠等。

1808年,乔治市的建筑物开始有了门牌以方便政府征抽门牌税。

变化终于在1826年到来,英殖民政府将槟城、新加坡及马六甲并成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以方便管理。

1857年,市政局的法令伴随英国政府一改再改后,于11日也在乔治市成立市政局委员会,以取代原先存在的估税委员会等。换句话说,乔治市被视为马来西亚选举的滥觞。

这一年,在乔治市凡是一年缴交25卢比(印度币)的纳税人均有投票权,选举定于每年12月首周举行。议员共有5位,其中主席由英政府派人担任,另一位委员也是委任的,只有3人是“民选”出来的议员。

有关“选举制度”维持到1913年才终止,改成全数委任制,议员人数也从5名增至12名(但选举制度又在1951年恢复,直到1965年再终止)。

正因为这样,在1957年乔治市举行市政局成立百年庆典的活动时,不幸于195712日在四坎店举行大旗鼓游行时发生种族冲突流血事件,酿74人受伤及6人死于非命,这是马来西亚独立前留下的污点(马来西亚于1957831日独立)。

英国之所以在1951年再推出选举制度有两大目的:其一是缓解英方于1948年在马新实施紧急状态,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大举逮捕和驱逐亲共人士而引起华人的愤概。其二是鼓励华人参政和了解民主,进而隔绝华人支持和接近马共。

在独立前后的马来亚的地方议会(包括市议会、乡村议会及县议会)增加到374个。但转入五、六十年代,由于反对党得以在华人多的城市占优势,也就发展成乔治市、马六甲、居銮、增江及沙登等地方议会已被左翼的社阵所控制,而怡保及芙蓉市议会则分别归人民进步党及以陈世英为首的独立阵线所掌政。

即使后来地方议会兼并成155个,也是让中央耿耿于怀的。

正是因为反对党(社阵)领导的左翼运动势力不断扩大,又与印尼政府掀起马印对抗,自然触动执政的联盟想方设法约束和挫折左翼造成的威胁。因此在1964年大选后,在联盟大捷(在国会154席中,赢得123席,超过2/3多数席)下,也就对左翼政团全面打压,包括在1965年以马印对抗为由,宣布紧急状态,暂停地方议会选举。

为此政府还特别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以调查有关西马地区地方议会的运作情况。但在4年后(即1969年)才将报告提呈中央政府,竟然建议继续举行地方选举,完全不符合政府的政策,也就被搁置一旁。

在另一方面,由中央于1966年委任的乔治市市议会调查庭就明显地倾向政府的立场。在供证的证人中包括市长南玛纳旦、马华地方领袖马卓达 等,皆对社阵控制下的市议会大加鞭伐,也把林建寿形容为“独断”的背后操控者,使到市议会出现不规则乃至贪污疑案,为接管地方议会铺路。

自此之后,来到1976年通过国会正式取消地方议会选举,交由各州政府自行在每个议会委任24名议员,时间一转眼又过了半个世纪。

其实,以今日的人口在县市混合居住下,也不见得华人会占优势和处于主导地位,就不知道巫统和伊党是怎么想的?但如果英国和美国都不厌其烦地举行地方议会选举,为何马来西亚不能呢?这就是对民主选举制的倒行逆施的一例证。

 刊登于2024年1月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