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莫斯科签署“友好合作条约”是东南亚中立化的一项严竣考验。
“东南亚中立化”的概念是于1970年由我国提出,而获得东盟另4个成员国接受,并在吉隆坡签署,列为“吉隆坡宣言”的一份重要文件。
当年东盟同意这个概念的时候,印支战争还在持续着,事实上,也没有人会料到局面在1975年急速改观,越共,巴特寮及柬共相继夺得政权,把亲美国的政权一一打垮。
美国势力由印支撤走,原本是应意味印支将迈进一个“和平的年代”,东盟国家基于这种愿望欢迎与新政权建立友好关係。结果是适得其反,印支在战后一直处在不稳定的状态。
一边是越南顺着其统一后较为强大的军力和较大的幅地,企图把柬埔寨与老挝纳入它的范围圈内,这就是变相“殖民统治”的“印支联邦”。主要是因为柬埔寨不肯就范,种下了两国相恶的种子。
越南前有北越作为其政治结构的基础,照道理应比柬老两国有更好的条件建设国家,和对和平作出较大的贡献。不过,统一后的越南并不急于在经济上方做改革,反而是在政治上推行它的一厢情愿的策略。它既要在东南亚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又要使自己有更大的控制权与发言权;一句话,它不甘寂寞。
因此,它已经对东盟不感兴趣,也不以为它是个值得重视的合作机构。当1976年在哥伦坡奉行的不结盟会议上,越南以胜利者的姿态,在不结盟讲台上“先声夺人”,起而反对东盟的“中立化概念”,企图以自己的一套政治哲学来取代东盟的计划,老挝在这项大会上,与越南唱同样的调子,以致弄得东盟的中立化宣言无法顺利通过。
在以前看来,这可以解释成两股不同势力对政见互异的自然反应;但现在看来,就不是那麽简单的一回事了。越南和老挝不但在政见上逐步接近,而且还有背后一股力量在推动着它们的脚步,加重了东盟的压力。
印支战后越柬冲突
越南与柬埔寨的交恶是今年初演成激烈的公开化,先是中国希望两个邻邦通过谈判来解决纷争;虽然它私底下比较同情柬埔寨的处境,但也不愿公开袒护任何一方。可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大事化小事,即是日趋恶化。
到了5月的时候,中国第1次公佈诸多越南华侨逃离越南回返中国的报导。一时引起通讯社的注意。紧接着是越来越大规模的反华。
越南领导人“一石二鸟”的政策,是一边打击柬埔寨,另一边挑起排华情绪,对整个区域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威胁。
显然,製造了很多舆论和借口,再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作好准备,是搞政治的花招之一,越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一,它企图使人相信,柬埔寨具有侵略野心,要攻佔越南的土地,边境的冲突因此产生。其二,它也企图使人相信,中国对越南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中国帮助柬埔寨向越南挑衅,更指中国指使越南的华侨製造溷乱云云。
外国的舆论界是不是相信,则是另外一回事,但对本身的策略却一意孤行。换言之,它企图使人相信,越南不靠向苏联是不行的,否则将难于生存。
本来,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友好,没有甚麽不对,关係走向密切也不会是错的,但问题是,本身是一个受争论的国家时,以另一个大国的力量来加强对抗的决心,或甚至不惜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友谊来讨好另一个大国,就不是值得鼓励的事,更何况这个大国是为邻近小国和西方国家所提心吊胆的。
如果说,胡志明时代,北越还能保持它对中苏纠纷的中立态度,那麽,黎笋和范文同则丧失了其“中立”,在越南统一后,迫不及待地靠向苏联;不但如此,它与邻国的关係也开始恶化,影响了东南亚区域的稳定。
越南先是加入了东欧经互会(一个由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经济体系,后来古巴加入,越南则是第二个不属东欧区域加入的国家。古巴是苏联的代理人,尤其是在非洲,这是众所週知的事,越南似乎尾随其后),以求获得经济援助,但越南的行动,已使自己脱离了独立的轨道。
“东欧经互会”是属于苏联共产式的经济组织,如果是与苏联没有任何特殊的关係,它是不会加入,也不会受到欢迎,即是在甘地夫人当政印度,与苏联关係至为密切时,也不来这一套,在亚洲国家来说,越南是开了先例。
(24)为条约寻找藉口
令亚洲和东南亚国家感到不解的是:
越南总理范文同访问东盟时,还不断强调独立和中立政策,隔不久,便长途跋涉到莫斯科去谈商“东南亚政治”了。
名义上是参加苏联国庆纪念日,实则是对东南亚政治採取新的战略。黎范两人与苏联领袖对“东南亚的消极政治”感到关注外,双方尚签署了一份“友好合作条约”。代表苏联签字的是国家主席兼党会记长布里兹涅夫,代表越南签字的是党书记长黎笋。
印度也与苏联签署过“友好合作条约”,但没有“苏越友好条约”那样具有军事意味。
“远东经济评论”的纳扬.詹拉这样子说:“虽然条约声称并不针对第三国家,但条文第6项则清楚显示中国是苏越结盟的目标。”
第6项这样说,“任何一方受到攻击或攻击威胁时,签约国必须马上相互切磋,以消除威胁,并应採取适当与有效的措施。”
虽然不知道越南参谋长文进勇和苏联国防部长鸟迪诺在莫斯科谈商时,如何对此条文作解释,但从条文看来,如越南在11月1日宣称的中国攻击越南边境,条文将会被使用之而扩大冲突。
黎笋在签约后,马上颂扬苏联如何地伟大,有如其再生父母,好话说尽了。
布里兹涅夫这麽说:“可以预言,那些不喜欢苏联与越南之间友谊的人士,将反对这项条约,他们依靠的是日益恶化的紧张局势与分裂社会主义国家。”
又说:“这项条约已成为事宜不论他们喜欢与否,他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两人一唱一和,正好说明苏越关係的密切已演变成相互行动一体的事实了。
越南远离中立
尽管该条约不针对第三国,但布里兹浬夫已要别人去“面对这个现实。” 因此,如果狭窄地解释成是苏越两国之间的事情,完全是难于令人置信的。
既然使自己倒向一个超级大国,又要高谈“中立与自由”,这又是怎样向东南亚国家交待呢?
人们只能得到的一个初步结论:“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是针对中国而签的,而且是为了报复而中日签署。这对东南亚的和平,并无贡献可言。”
根据政冶观察家的分析,这项条约将会给越南带来下列的反效果:
(1)越南已不再继续保有中立的地位,它对东南亚中立化的兴趣只是一种口头上的应和,并不认真考虑到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感受。
(2)东盟国家已强烈证明不是一个军事合作体,也没有与美国签署任何条约,它的期望是排斥外来势力的介入。
可是,越南坚持要把苏联带进来,中立又从何谈起?
(3)越南既与苏联结盟,不论是否出于自愿,它已经首先破坏中立化概念,而向古巴看齐,成为一个结盟的国家。结盟的国家又如何称自己是不结盟的一环。
它与柬埔寨和中国之间的纠纷不但更难解决,而且火上加油,形成两股势力在斗争。这对区域和平不是威胁又是甚麽?
如果说,东南亚出现“消极的政冶动向”,越柬的冲突是最为明显的一个。这也是与越南有关的事。可是越南拉了苏联作后盾,看来是恶化多过缓和。
(25)图改变政治均衡
美国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批评:我们与我们的亚洲朋友同样关注,务使这条约不致成为企图改变东南亚或亚洲更大地区的战略与政治均势的努力之一部份。”
“若任何外国势力企图改变当前的战略均势,将对东南亚的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就此而言,我们已注意到苏越条约。”
无容否认的,东南亚区域的均衡已受到苏越友好条约的冲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心,因为越南已经不顾及东南亚国家的利益,为苏联倡议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舖下了一条道路,也打响了第一炮。
10年来,布里兹浬夫一直不馀遗力的鼓吹“亚安体系”,并献议亚洲国家加入“这个大家庭”,但获得冷澹的反应。即使印度甘地夫人时期,也不敢明目张胆到这个地步。
亚安体系有了据点
“亚安体系”是不适合亚洲人民的,尤其不能适应东南亚的社会。这个概念与中立化概念相牴触。因有一个超级大国在裡头。同时,它也与不结盟的概念相违背。
如果苏联和美国都不否认它们是超级大国的话,具有资格单独谈商限核武器协定,那麽它们都是应该与其他国家保持同等距离。
“同等距离”是由马来西亚已故首相敦拉萨所表明的一个立场,但是越南没有考虑这一点,与苏联亲密得如胶似漆,打破了“同等距离”的规律,东南亚中立化的推行也因之出现了障碍。越南可有想到此点?
东南亚国家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古巴在非洲已有明鑑,越南卸不引为警惕,再说越南目前究竟面对甚麽样的大规模威胁?也是教人费解的。
儘管它的假想敌人是中国和柬埔寨,但在数年以前,谁又会想到它的“敌人”是这两个国家呢?如果它不强硬推行“印支联邦”,又如何会引起柬埔寨的反抗呢?如果它不排华,它又如何会与中国交恶呢?因此越南有需要提出证明它的生存已经受到外来威胁,否则它只是在製造舆论,以便与苏联签署友好条约作辩护。
如果每个国家尊重和平共处的5大原则,外来的侵略将不存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的纠纷通过直接谈商而不借助第3者势力,局势便不会恶化。如果东南亚走中立道路,就一定要排除与任何外国缔结联盟的行动。
又如果说,美国当年直接介入印支战争是错误的话,那麽,越南在战后与苏联结盟,也是不正确的抉择。
友好条约中为甚麽要有军事后盾呢?如果苏联受到威胁肯定越南帮不了忙;如果越南自称受到威胁,苏联便可依据条约採取军事行动了,这不是把自己推进结盟集团吗?
日本外交部也认为此条约对东南亚有害,东南亚国家则密切关注它的进一步行动。这就不能说苏越友好条约只是“一纸公文”而是有所为而签得了。让自己远离东南亚和亚洲邻国,正是越南今日所走的道路:这道路已越过了中立轨道,这道路已背弃了不结盟精神。
“远东经济评论”的罗尼塔斯戈写道:“假如越南真诚建立其不结盟,与东盟挚诚为友,但苏越条约已远离这个目标。同时,河内现在也很难使东盟信服,它是热切追求东南亚成为一个和平与中立的地带。”
越南,你还要走多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