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5.04

第五章:朝向獨立邁進

(01) 朝向獨立喚醒意識
馬來亞朝向獨立邁進的過程中,喚醒了大多數華人必須在政治方面,表明他們的態度。

結果許多公開活動的政黨,包括以華人為主和依賴華人支持的政黨,都紛紛對獨立的方案提出意見,雖然有些意見和建議是分歧得格格不入的,但爭取馬來亞的獨立卻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8月31日,從自治走向獨立,不單是東姑阿都拉曼的個人成就,也是聯盟在政治鬥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明證,聯盟擊敗了最具影響力 的國家黨,也克制馬共無法產生作用,因而躍居為開國的執政黨和勢力雄厚的政治主流,一直到今天,勢力仍然根深蒂固,沒有另外一股政治力量足以取代之。

馬來亞的獨立是歷史的轉捩點,也是人民政治思潮變化的分水嶺。如果說獨立之前,一些華人在政治上還有所徘徊和不知如何選擇,那麼從獨立的那一天開始,華人已經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而唯一正確的選擇是效忠於馬來亞,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共同建設一個新生的國家。

在這方面,許多華人響應馬華公會的號召,登記成為公民。這也符合了中共1949年取得中國的執政權後,重申所採取的政策。

周恩來於1956年10月在北京會見前新加坡首席部長馬紹爾時,對海外華人的地位發表一項明確的談話。

周恩來重申,他認為住在新加坡的華人,如果他們願意的話,當新加坡獨立時 ,應取得新加坡公民權。

他同時作出下列的要點:
(一)任何住在新加坡的華人,自願接受新加坡公民的地位後,將即刻停止成為中國公民,雖然他的種族及文化的聯繫仍然存在。

(二)如果華人願意的話,在取得新加坡公民地位後,可以根據新加坡的法律轉成中國公民。

(三)住在新加坡的中國公民,應尊重當地的法律及克制自己不參加政治活動,而他們的適當權利和利益,必須被確保不受到歧視。(39)

這種立場適用於任何東南亞國家,由於中國鼓勵海外的華人成為當地公民,並不樂意看到海外華人回返中國,因此在馬來亞方面,許多華人支持馬華公會的運動,申請成為馬來亞公民,亦有不少加入馬華公會,以通過法律途徑爭取權益。(40)

(02) 馬華華團爭代表權
從實質上來看,馬來亞獨立前的華人政治思潮,還有不少是介入親中共或親國民黨的鬥爭,但在獨立的後來,華人已必須要重新檢討這種思想,使到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亞人至馬來西亞人。

儘管這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上的認同,而在客觀上仍然存在多元種族的結構。但是,從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的華人已接受了一個事實:馬來亞至馬來西亞是他們的祖國,因而對當地的政治已越來越重視和熱衷。

因為這個結果,華人社會對於馬來亞政治的觀點產生了爭論。最大的爭論起於一些華人不滿意馬華公會對聯盟政策的接受,產生了和馬華不同的政治見解,例如對於爭取獨立,馬華和華團便有不同的看法,後者顯然是要取得更多的保障,才 有一個以劉伯群為首的代表團到倫敦請願。

雖然劉氏原為馬華公會一員,但以他為代表的黨員甘冒被採取紀律行動之險,顯示了馬華內有了多少裂痕。

劉伯辜的行動是與馬華領導華社的代表權抗衡,他們的要求比馬華還要多。而馬華作為聯盟的一份子,同意要在聯盟內商討問題,對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則留待大選後才來斟酌。

例如對於拉薩教育報告書,經馬華公會交涉後,聯盟保證在大選過後,成立委員會檢討。在華團方面則照原訂計劃個別行事,終於形成兩股勢力的鬥爭。馬華在面對壓力下,就在公民權方面要求聯盟同意放寬條件,以便對華社有個交待,結果有了功效。

獨立及新憲法的實施,給非馬來人更為容易通過登記或歸化成為公民。任何人,不論其種族,在獨立日或以後,在聯合邦出生者,將自動成為聯合邦公民。

當然,不論華人怎樣增加公民人數,在比例上也是遠不如馬來公民的數字。因此對1959年大選的席位分配,導致了馬華內部的分裂。

根據統計,1959年的選民已增至217萬7000人,雖然未有官方的數字,但華籍選民超過75萬人,較1955年的15萬人為多。不過,馬來選民佔大多數,以致聯盟對席位的分配方面,巫統較早時要求75席,而馬華要求40席。

結果最後的分配額是巫統69席,馬華31席及國大黨4席。

其實,早在議席分配之前,馬華內部已出現了震盪,先是霹靂馬華公會主席劉伯群及馬六甲的陳期岳,不滿馬華對憲法的態度與立場,動員華團提出更多的要求。

陳期岳說:“全馬1094間華團代表200萬華人,給我們委托權展開工作(意指前往倫敦請願)。”他們認為馬華公會作為聯盟的伙伴,並不居於強有力的地位保障華人的權益,結果他們被解除黨籍。 (41)

此事件導致馬華公會在霹靂州城市及馬六甲市區的支持力量受到損害,這可以從後來的大選成績觀之。

(03) 林蒼祐惡斗陳禎祿
華團不滿馬華的表現,加上馬華內部分裂,繼之在馬華黨內崛起一股第三勢力。

所謂少壯派勢力以林蒼祐醫生為首,另一強人失運興(前馬華總秘書,獨立前的副教育部長)也屬於這一派,他們展開一項倒陳禎祿的運動,要求重組馬華公會“更強有力的保障華社利益”。
1958年3月23日,林蒼祐派和以陳禎祿為首的元老及當權派攤牌,在黨中委會議上,林蒼祐被提名角逐黨會長,和陳禎祿對壘。結果林蒼祐以89票對67票,擊敗馬華公會創始人,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同時,朱運興擊敗當時的勞工福利部長翁毓麟,贏得秘書長職位。在其他重要職位選舉中,新派也獲得全面的勝利。

陳禎祿雖然失敗,但表現了君子風度,接受被委為名譽會長,新的領導層則充滿信心,他們代表著華社的廣大群眾。

林蒼祐於1958年11月30日宣稱:第一我們要平等,第二我們要確保生活方式、語文及學校,第三我們期望能夠達致經濟進展及經濟平等,而在這方面,林醫 生對於回教黨在1959年宣傳要在大選後尋求修憲表示關心,就於6月24日致函巫統及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要求聯盟依照競選宣言,維護憲法。

他更進一步要求馬華在104席的國會中,分得40個席位,希望憲法在未得到馬華的支持時不能修改。

東姑並沒有答覆林蒼祐的信件,但於7月9日,馬華宣傳主任楊邦孝宣稱:“馬華脫離巫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國家問題。這是我們最後所採取的行動。如果馬華留在聯盟只獲得少數華人的支持,整個局面將迥然不同。”

(04) 東姑與林蒼祐攤牌
出任馬華會長的林蒼佑,於1958年6月24日致函巫統及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要求聯盟依照競選宣言,維護憲法。

他更進一步要求馬華在104席的國會中,分得40個席位,希望憲法在未得到馬華的支持時不能修改。馬華更通過宣傳主任楊邦孝宣稱:“馬華脫離巫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國家問題。這是我們最後所採取的行動……”

聯盟主席東姑對此有強烈反應,他不準備與林蒼祐所領導的馬華公會合作,因而宣佈聯盟將參加104席的競選,但不包括林蒼祐所領導的一派。

東姑形容林醫生的信件是在“背後刺一刀”,並促馬華公會無條件地撤消所有的要求。較後,在記者招待會上,東姑說他已經接管聯盟全國理事會所有的職權 ,並由他本身,甄選候選人及安排競選席位。(42)

很顯然,這時的馬華公會已分裂成兩派,一派是以林蒼祐為首,另一派以陳修信為首,後者的勢力仍然存在各州馬華的領導層內。換句話說,當年林蒼祐只是控制黨中央,而不是全部的馬華各州分會。

一個值得一提的重要變化,是土生的馬華領袖翁毓麟在雪蘭莪分部改選,擊敗李孝式,後者被指為是國民黨派人物;接著翁毓麟又被較為激進的朱運興擊敗。

但是以陳修信、翁毓麟及陳東海為首的一派並沒有沉下去,在東姑的支持下,他們又捲土重來,奪回馬華公會的領導層,反之以林蒼祐為首的新派無法在黨內展開工作。

根據林蒼祐的說法,在馬華黨內的兩大派系中,一派認為與各族的關係處於優先地位,另一派則以華人利益為第一位,而他說,作為馬華會長的任務,是把兩派拉在一起。

不過,他並沒有進一步說明他對聯盟的責任。

同時,林蒼祐說他寫信給東姑是得到陳禎祿同意的,陳禎祿較早時支持林醫生的兩項要求,馬華必須分配到三分之一的席位,並在教育問題方面採取堅定的立傷。

至於寫給東姑的私函如何會被報章發表,林醫生表示不知情,他表示未授意將函件公開。(43)

(05) 馬華通過回歸聯盟
林蒼佑在馬華的勢力受威脅,對外與東姑阿姑拉曼在議席分配方面,無法妥協而導致的關係決裂,事情發展至此,林蒼祐醫生已是無法挽回,即使準備折衷,減至35席,也不能被東姑所接受。

巫統不接受馬華的席位要求,也有其理由。因為在國會大選之前,巫統在丁加奴及古蘭丹失去州政權,為回教黨所取代。

巫統認為,若再在議席方面讓步,將會失去馬來人的支持。

東姑後來會見林蒼祐時,表明了他的立傷和態度,不過同意候選人的名單事前會與馬華會長磋商。至於教育問題不會包括在聯盟競選宣言內。政府將儘快通過行政指示加以實施。

在危機達到高潮時,陳禎祿從中介入,但此時他站在陳修信等人一邊,不同意林蒼祐所為。

他認為,在多元種族社會中,朝向極端種族主義最終將帶來種族衝突。聯盟這些年來已證明是唯一能團結不同種族的人民的政治主體,以造就一個團結的國家。

陳禎祿因此籲請所有正確思想的人,支持聯盟,其政策及領袖東姑阿都拉曼。(44)

馬華黨內情勢又起了變化,以陳修信為首的佔了上風。在巫統堅持要林蒼祐撤消其有威脅性的信件及開除那些製造危機的不負責任份子,作為馬華回歸聯盟的條件下,馬華公會中央工作委會以89票對60票通過接受東姑的條件。

林蒼祐等人在馬華失去了領導作用,憤怒的新派宣佈辭職和退黨,包括楊邦孝、 朱運興、陳世英、郭開東、陳宣國、伍奕東等。

林蒼祐沒有即刻宣佈退黨,而是採取較為溫和的立場。但因挑選候選人的權力全在東姑手裡,林醫生承認作為馬華的領袖,他已經完全失去立足點,他肯定不會成為候選人,否則將被指為偽君子。

大選提名日的前3天,東姑公佈候選人名單,林蒼祐榜上無名,同時東姑也宣佈基於健康理由,財政部長李孝式不再出任候選人。

這種安排,一方面排除馬華受國民黨影響(李孝式是馬來亞華人,其父是霹靂礦家。在劍橋大學榮獲文學士,一度表現華人利益的發言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前往印度並成為國民黨軍隊的聯絡官)的指責,另一方面也排除了新派的激進要求對聯盟造成威脅。

東姑所取用的候選人是以陳修信為首的一派,恢復了馬華公會由陳禎祿領導下來的傳統。

(06) 兩年黨爭馬華損傷
林蒼祐認為,留在馬華已無作為,他宣佈辭卸會長職,前往英倫接受8個月的醫藥治療。

馬華公會中委會推選來自吉打的州議員謝敦祿醫生(他不屬於任何派系)成為代會長,作過渡時期的領袖,直到1961年馬華改選,讓位給陳修信。

陳修信秉承其父親陳禎祿的作風,領導馬華公會。

沒有了林蒼祐的馬華公會,已使陳修信等人崛起成為主派人物,在獲得東姑的支持下,馬華公會與巫統達成了對席位的安排,馬華分得31個席位,但斯時已面對反對黨的強大挑戰。

這些反對黨集中在城市地區攻打馬華公會的候選人。而馬華經過近兩年的黨內危機和聯盟組織受到的挑戰,元氣已經受到相當損傷,不是短期恢復得了的。

巫統方面,它面對回教黨和拿督翁領導的國家黨的挑戰,但國家黨的勢力已式微,只能夠派出9名候選人,唯一當選者是拿督翁,中選為瓜拉丁加奴南區國會議員。預示著拿督翁的政治生涯已接近尾聲,直到1962年1月逝世,結束了他的傳奇而富爭論的一生。
-----------------------------------------------------
註:
(39) See "Mancester Guardian,13oct. l956, abstracted from "The Chinese in South East Asia" by Victor Purcell
(40) See "The Chinese in South East Asia" by Victor Purcell/P347
(41) See "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By R.K.Vasil/P105
(42) 《海峽時報》/1959年7月11日及8月2日
(43) 《海峽時報》/1959年7月11日及8月2日
(44) See "Malaysia Politics" By Gordon P.Means/P2l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