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重庆坠入爱河
林苍祐于1944年考取医学博士后,他不想回家转,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仍然在马来亚进行残暴的统治。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甚麽呢?他要去中国看个究竟。虽然中国仍处在日本蝗军的侵略中,但抗日的情绪十分高昂,也就激发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年投入抗战的洪流。
1944年,希特勒已经作困兽斗。盟军的反攻最终于1945年5月迫使纳粹德军投降。这样一来,美国有更多时间来面对日本蝗军的挑衅。而在亚洲方面,中国是日本侵略者的最主要战场,由于时局使然,促使国共合作抗战,重庆成为重要的地点。
林苍祐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一批留学生经印度转赴满目疮痍的中国。
他的第一个落脚地是重庆。
重庆在1944年和45年间扬名国际。当时日本侵略军企图在佔有中国重要城镇后,准备展开更大规模的残杀。
尽管1945年4月希特勒战败,且受到苏联的反击,但日本蝗军仍在作垂死的挣扎。就这样,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会了面,双方代表也于10月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这就是历史上的“双十协定。”
林苍祐在重庆时只是担任医务工作,未介入当时的中国政治,却目睹这一切变化,他先是在国际着名医学博士林可胜的医务所工作,接着担任军医署战外勤务设计监察委员会的医生职务。
医生护士结良缘
在这个时候,苍祐邂逅了来自湖北的姑娘。这个姑娘是在红十字会旗下担任救护工作。由于职务上的关係,苍祐不久就和这位姑娘谈起恋爱。
这个姑娘不是别人,就是今日的林苍祐夫人──吴欣燕。
吴欣燕,另外一个名字叫杏蓉。出生在富有的家庭,父亲有土地和工厂,主要生产棉纱。但姑娘在战乱的年代好动,不做千金小姐,而是表露了人道主义的精神,毅然参加红十字会,来到重庆担任护士工作,为伤兵和病人服务。
欣燕在高中毕业那年,曾投考大学。第1次考不上,因为那时的大学收生有限,裙带风很浓厚,需要走后门才能入学。她不要这样的引荐,宁可不入大学。
后来,她凭着不懈的努力,终于考进燕京大学。可惜由于时局动乱,她没有完成大学教育就投身于社会服务。
认识欣燕是苍祐人生的第2个转捩点(大学教育应该是第1个转捩点)。
中国的大地对于苍祐是很陌生的,他举目无亲,入息有限,以致经常捉襟见肘。好心的欣燕不但在精神上给他鼓舞,同时在经济上也提供支援;更经常教导苍祐把华语学好。
虽然苍祐在英国时曾跟随萧乾学华语,但平日少有机会交谈,以致在初期所讲的华语好像是日本人学讲华语,音调生硬。
爱人成华文导师
有一天,吴欣燕取笑苍祐:“我的大医生,你的华语怎麽讲得这麽难听。好心你认真地学学吧!”
苍祐苦笑说:“我一向来讲英语惯了,讲华语一直难以启齿,真抱歉!”
“别急,我教你讲华语吧。华语的拼音是与英语不同的。日子久了,你自然会把华语讲好。像你这样聪明的人,肯定很快学会的。”欣燕一边安慰一边勉励。
如果说萧乾是苍祐的第一个华文老师,那麽欣燕是他的第二个华文导师。这个华文导师一教就是一辈子。
事实上,除了华语不大行外,苍祐样样都行。他不但是位好医生,而且态度认真,因而受到赏识,后来被调派到更重要的部门。
他被安排负责药品部门,仓库内有许多名贵药品,但从未想到从中牟利。虽然在中国行医很苦,要发达几难,可是他没有任何邪念。
以苍祐的出生来说,他是属于富有阶级,不愁衣食住行。只是碍于当时马来亚沦陷,他和在槟城行医的父亲断绝音讯,根本无法汇钱给苍祐。
没关係,穷医生遇上好心的吴欣燕,经常塞些钱给苍祐或请他吃东西。
苍祐不肯,他说:“我不需要钱,我已经够吃够用了。”
欣燕有点尴尬,但鼓起小嘴故作恼怒半开玩笑道:“人家好心给你就留在身边用吧!战争随时爆发,到时逃亡一来,可能你我都会被冲散。那时你要找欣燕就找不到了。”
(二)乱世儿女露真情
日本侵犯中国和东南亚的那个年代,战争每时每刻都会到来,生命在这个时候虽然可贵,但也好像没有价值。枪炮无眼,谁又会去想明天呢!
明天在苍祐和欣燕的心目中是美好的,但明天的现实却是丑恶的,伤兵,死人,挨饿,叫喊已把人都弄得麻木了,再好的明天只能收在心坎裡。
欣燕不知道明天是甚麽样子,但苍祐坚信明天是美好的。他只不过开始新的路程,前头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湖北姑娘的古道热肠感动了年轻的医生;而壮志凌云,学问渊博又不怕苦也不贪人便宜的医生,打动了美人芳心。
一对乱世儿女,心心相印。热流在他们的内心滚动,不用任何语言表达,只是用行动来表示。
重庆行改变一生
苍祐做梦也想不到,他会来到中国而爱上湖北姑娘。缘份这种东西来的时候令你无法抗拒,而且叫你心甘情愿地接受一切。
欣燕有温暖的家,她也同样没有想到会遇上一位“峇峇”,改变了她的一生。
人世间,奇妙的事是没有办法解释的,只能在心灵上感受。固然大医生也是科学家,但爱情的逻辑却是用爱心来表达的。
重庆对中国后来的命运的转变十分重要;同样的,重庆对苍祐一生的转变也是十分重要。
他是一个做了决定就不后悔的人。在不幸的年代,他享受到幸福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林苍祐和吴欣燕一定能给你答桉。
(三)陈诚的私人医生
林苍祐在重庆抗战时期,除了和吴欣燕(杏蓉)结成亲蜜的朋友外,在职务上,他也认识了当时重庆政府的大人物,其中一位就是后来成为台湾副总统的陈诚。
重庆是国民党政府的战时首都,林苍祐以一位留学英国的医生身份担任军医。由于他的医术精湛,尤其是擅长治疗肠胃病,很自然地成为政府上层人物求教的对象。陈诚就是林苍祐的病人之一。
在当时,陈诚是国防部参谋总长。这位将领于1898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淅江省,毕业于保定军校,较后受聘为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后,日本侵佔中国的野心进一步显露,陈诚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四团军总司令;翌年又调为第九战区司令,在武汉与日军作战。
武汉不幸失守;陈诚转而驻守湖南平江,以制止日军继续进攻,危及重庆。
与此同时,陈诚也是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北是吴欣燕的老家,以她们的显赫家世,其父亲认识陈诚也是极自然的事。
较后陈诚曾一度辞职,而在1940年重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任第六战区总司令,军政合一。
在湖北,他提出了提高生产与自力更生的经济政策,以期改善地方环境。
蝗军收买汪精卫
其实,国民党内部也因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政策的改变而起了变化。日蝗军收买了蒋介石的副总裁、行政院长汪精卫,以利诱使到汪流投降,跪倒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于1940年在南京成立一个称为“国民政府”的傀儡政权。
日军一边制造傀儡政权,另一边则扩大侵略范围,几乎包围了重庆。蒋介石在这时任命陈诚出任远东军司令官,调往昆明和美国配合,希望以印度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同时促盟军收复缅甸,用缅甸牵制在泰国境内的日军。
情势的发展已因日军的猖狂行动紧急起来。陈诚也在这个时候患上胃病。美军友人曾叫他到美国治疗,他无法走开。胃病便一直纠缠着他。
尽管国民党政府得到美国的支持,但当时希特勒仍在欧洲横行霸道,致美国不能分身。日本蝗军则配合希特勒的大侵略,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加速了。
日本蝗军除了想攻佔重庆或通过汪精卫之流取得国民军妥协之外,更是把毛泽东控制下的延安视为“必除目标”。
1943年,陈诚奉派回重庆,出任军政部长,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日军投降后,中国并未立即和平,国共之争又成尖锐的对峙。在美国的调停下,国共代表于1945年10月10日在重庆签署“双十协定”。旋后内战又起,双方又于1946年签署停战协定,组成有美国参加的3人小组和军事调处执行部,及在较后举行包括各党各派的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后所产生的“三人小组”即周恩来(代表共方),陈诚(代表国府)与马歇尔(代表美国)。
可惜,国共合作不能持久,内战变得更为激烈,而于1949年宣告结束。
陈诚看中林苍祐
话说陈诚在抗日战争完结后,基于蒋介石的需要,尤其用在应付与中共的和谈,因此调派陈诚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
陈诚在军中身居要职,当然不能政躬违和,无奈肠胃病经常发作,使他苦不堪言。他就派他的手下到医院和医务所找一位肠胃病医生。
有一天,他的手下回来向他报告:“报告军长,我们经过多方探听,找到一位年轻的医生。根据所知,这位医生是从英国到来,且是医学博士。”
陈诚听后大喜:“快召他来,我需要一位受过良好医学训练的医生。”
但是,手下又补充说:“报告军长,这位军医不是道地中国出生的,听说是一位华侨。”
“没关係,你就请他来见我。”陈诚似乎对病痛的解除充满希望。
这个被看中的人正是林苍祐医生。
苍祐听说长官有请,就跟着守卫到陈诚官邸。
陈诚请苍祐坐下,先打开话匣子:“我的手下说你擅长医肠胃病。”
“不敢当,我只是有研究。”苍祐的华语还是说得不流利。
陈诚于是把他的病情告知苍祐,经过检查后,苍祐说:“此病无大碍,在服药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饮食,最好少吃大鱼大肉。”
“到底我能吃甚麽,我不能吃神甚麽?”陈诚因为经常要参加宴会,在宴席上不能甚麽都不吃。
苍祐不知道宴席上甚麽菜适合陈诚,也就未能一一例举,但告知一些不合肠胃病人的餚食,同时也请陈诚注意起居饮食。他说:“阁下患肠胃病已多年,不能一下子根治,应该慢慢调养。”
就这样,苍祐成为陈诚的医生。因为医疗得法,两人成为朋友。苍祐以他渊博的医学知识,担任了陈诚的私人和家庭医生。
(四)婉拒陈诚大礼物
过了一段时刻,陈诚调查到林苍祐和吴欣燕过从甚密,且欣燕的家长又是他熟悉的人,对苍祐另眼相看,乃更加信任这位医生留在他身边是没有“危险”的。
也许曾任湖北省主席的陈诚对苍祐的女朋友是湖北人感到加倍亲切,有一天,陈诚主动提出:“林大夫,你乾脆留在我身边,陪我参加宴会。”
苍祐感到迟疑,他不能一下子答应,也不便拒绝。
陈诚明白他的心意,于是向他建议:“我的意思不是要你放弃目前的医务工作,我只是想要你除了定期检查外,顺便陪我出席宴会。我会介绍一些要人给你认识。”
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向苍祐说:“你所要做的是当那一道菜不适合我时,就轻轻摇摇头,我就不吃,或只夹一个意思。如果可以吃,你就轻轻点点头。”
这份差事并不难,在苍祐当时的情况,他是想要多认识中国,而有机会多结交一些要人,并不是坏事。
林苍祐于是成为陈诚身边的人物之一。不过并没有介入政治,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在陈诚那儿又对中国有进一步的认识,加上他自己目睹的一切,心中有了盘算。
陈诚对林苍祐的赏识,除了佩服苍祐的医术外,更对这位年轻人带着期望,因为他很少认识到一位既有学问又有服务精神的军医。
守药品不牟私利
出于这个缘故,苍祐较后时曾被调升管理新药品“盘尼西林”抗生素。这是个重要的职务,如果有人从中牟利,便会成为暴发户,但苍祐一点也不为之心动,他坚守职务,绝不发战争财。
对于身边的林苍祐医生,陈诚很想把他留下来,有一天,他对苍祐说:“我觉得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应该留下来。”
苍祐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直接表态,似乎内心已有自己的决定。
陈诚看见这位年轻人沉默,于是进一步的提出:“你要甚麽东西我可以送给你,房屋地产都没问题。这样你也好安心住下来。”
林大夫这时有所反应了,他马上婉拒:“谢谢阁下的好意,我甚麽都不要。”
林苍祐拒绝送上门来的荣华富贵,他不稀罕物质享受。对他来说,生活的素质反映在精神上尤重于物质上。他只是想在中国增广见闻,不想久留,更不想受人恩惠,一生耿耿于怀。
其实在乱世中,他心中想要得到的唯一东西,就是吴欣燕。他对金钱和洋房没有兴趣。
陈诚进一步瞭解到这位年轻人的品质:不为物质所诱。
(五)在上海重逢萧乾
抗日战争结束后第二年,林苍祐又和在英国当记者的老朋友萧乾联络上。当他得知萧乾准备动身回国,至为欣喜。
萧乾这位浪漫主义的作家和记者,曾是唯一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记者,1945年随美军第七军抢渡莱茵河。当盟军攻下柏林时,他是第一批进入柏林市的记者之一,且有机会目睹希特勒的魔窟。他后来还参加中美苏英首脑举行的波茨旦会议的採访工作。同年5月,自英乘船赴美国採访联合国成立大会。
同一个时期,他以英文写成的着作也在英国出版。他是当时中国精通两种语文的少数特出新闻工作者。他的经历和新闻报导,确是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1946年夏季,萧乾被调派回国,在途中他特意到槟城探望林苍祐的双亲──林萃龙医生伉俪。一方面是借机会游览,另一方面则是想要给他的挚友一个惊喜。
萧乾想,游览槟城一趟,回到中国后将会给苍祐一个意外。这显示萧乾和苍祐间的情谊已昇华,久未碰面,大家都挂念着对方。
萧乾会苍祐双亲
1946年的槟城,仍然简陋,但美丽的山水,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来到苍祐中路的住家,他向萃龙医生自我介绍是苍祐在英国的好朋友。
对于这位“不速之客”,萃龙热情招待。“这真是太好了。”内心一时百感交集,他已经有8 年没有见过爱儿苍祐,当闻知萧乾行将回国,必然会见到苍祐,就有很多话想要交待。
萃龙说:“萧先生,千里迢迢来到草舍,真是幸会。”
“请不要唤我萧先生,叫我萧乾好了。我今天是路过,顺道探望您老人家。”
“好!好!那我就不客气。萧乾,如果你碰到苍祐,叫他尽快回家,我们都很想念他。再说,我的药房也需要一位好帮手。”
“一定,一定。”萧乾也是归心似箭,他离开国土已经有7年。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还有苍祐,都是他渴望重逢的。
接着他们閒聊起中国的时局。萧乾说:“他离国太久,不大知道确实情况,但从同事的来信中得知,虽然日本投降,国共和谈,但仍难望和平,因为国共之间自然会再次交手。”
萧乾接着和萃龙分析中国的政局发展。
离开林家时,萧乾若有所失。他不知道将来是否有机会重临槟城。心中忖想:苍祐有这样的良好家庭背景,再加上青山绿水的环境,难怪表现优越。
他开始相信,甚麽是地灵人杰。
逗留短时间后,萧乾乘搭轮船赴香港,再搭火车回上海《大公报》,告别了宁静又可爱的槟榔屿。
归途上,萧乾有很多遐想,他爱自由,更爱和平,不过如果战争再次爆发,他准备面对,因为他是龙的传人,来自龙的家乡。
萧乾上海会苍祐
1946年的上海,表面依然繁华,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它是外国人和冒险家的乐园,也是罪恶的温床。当然它更是文化的园圃,孕育知识的摇篮。
萧乾期望在上海有所发挥,他身负宣扬文艺的使命,决心把英国的文学引进中国的文坛。
同一时期,苍祐被调派往上海,继续操医务工作,欣燕跟着他到上海,两人的恋爱已晋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萧乾和苍祐又遇上了。这一次萧乾赫然发现苍祐身边多了一位女人。在苍祐介绍后,又端看了欣燕一阵,欣然地说:“果然是天赐良缘。”
萧乾转入话题:“苍祐,我到过你老家一趟,见过你的老头子和老妈子,他们都很慈祥,频频向我询问你的情况。”
苍祐喜出望外,几乎不敢置信萧乾真的到过槟城。
许多年没见过爹娘,苍祐马上从萧乾口中探问父母近况。当听到他的父亲很想要他回去时,脑海不禁涌现昔日快乐的情景。
(六)推荐苍祐当讲师
一向以来,苍祐不喜欢把内心的感受形诸于色,虽然他很想家,于是把话题一转:
“大记者,你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
萧乾挂着笑脸,捉挟苍祐:“我没变,你可是变了。现在不是一个单身汉,而是一加一等于一。你和欣燕是两位一体。”
欣燕在旁说:“你来了可真好,苍祐多了一位知心朋友,生活将会过得更有意义,我不懂他那一套生活哲学理论,你懂,他有了说话的对象。”
“大姑娘真会讲话,你不怕我做电灯泡?”萧乾说完哈哈大笑,三个人笑成一团。
重相逢畅所欲谈
三个人在一起的机会多了。萧乾继续在报社工作,苍祐则搞医务。但两人碰在一起,又不忘谈英国文学。
苍祐的文学根基好,是萧乾所佩服的。当萧乾在同年应聘到复旦大学讲课时,得悉校方尚要聘用兼职讲师,就想把苍祐推荐给大学当局。
“苍祐,复旦大学有一门课缺乏讲师,是讲文学的,不是讲医科,你有没有兴趣?”萧乾想使苍祐成为复旦大学的同事。
苍祐有所迟疑:“我能吗?我没有教过这门课。”
萧乾马上给他信心:“你一定能,我知道你对英国文学有相当的修养,肯定胜任有馀,你既然是教英国文学,就用英语讲课吧!”
苍祐不置可否,他反正有剩馀的时间,兼做讲师是十分新鲜的挑战。
萧乾成功地推荐苍祐,他们又有机会高谈阔论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