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2.7.04

第卅九章:四大沉重历史包袱

如果没有911事件,中东局势也许不会恶化到如此沸腾 的地步,情势发展至此,已经不能乐观以巴冲突会沉静下来。这里有几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否则依然是夜长梦多。
  
根据新闻週刊(Newsweek)的评论( 参阅2002年4月22日期),共有5个难题横在中间,即领土纷争,耶路撒 冷主权、难民、安全与叙黎前线。[1] 而时代週刊(Time)的评论(2002年4月22期)则提出4个关键性课题有待解 决:巴勒斯坦边界、难民、耶路撒冷和新的现实。[2]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2002年4月13日-19日期)的评论也提出4个阻力:巴勒斯坦边界的划定,在巴人土地 上的犹太人定居点的处置,耶路撒冷权利的分享及巴难民的未来。[3]
  
不论是4个问题或5个问题。在处理以巴和解时,都是 不能回避的“历史问题”。美国正在努力,热心有余,诚意 不足;以色列对和平“欲迎还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巴解阿拉法“委曲求全”,换来是冷嘲热讽,走一步退两步,困死在以色列的包围中;阿拉伯国家“口惠而实不 至”,呐喊多过行动;联合国则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是“无牙老虎”。唯独被圈定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以暴易 暴,大抛人肉炸弹,血肉四处飞溅,中东和平,成为笑柄。
  
究竟以巴错综复杂的棘手症结在那里呢?我们可以从 西方的权威性刊物窥见一班。
  
1.领土之争──巴勒斯坦要的是全部加沙地带和西岸 地区的领土。这些领土合起来也不过是以色列领土的四分之一,而且是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夺取的,为 什么不应归还呢?
  
以色列虽答应退回两个地区的领土,但不承诺要退还 多少。理由是以色列有责任照顾这两个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而且若无缓冲地带,对以色列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以色列至今只肯退回西岸地区的18%土地予巴勒 斯坦自治政府,内中主要10个城镇,如拉玛拉(Ramallah) 自治政府总部所在地、杰宁(Jenin)、纳布卢斯(Nabulus)、杜巴斯(Tubas)、伯利恆(Bethlehem)、希 伯仑(Hebron)、Salfit、Jalazun、Beituniya、Jer i cho 等。
  
在加沙地带也只肯交还75%的土地。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建议应把加沙和西岸交还巴自治 政府,但他任期满后,再加上911突发事件,使到用“土地 交换和平”的努力落空。
  
巴自治政府认为,只要以色列不履行和解方桉,彼此 的冲突将不可能停息,和平更是无法达致。
  
本来阿拉法的想法是在取回两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土地 后,可让出某些地方作为缓冲地带,作为换取以色列同意在加沙和西岸之间建立一条属于巴自治政府的通道,否则 将来立国则成为一个国家,却是两块不相连的土地。
  
谁能为巴勒斯坦人促成这样的局面?
  
(2)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本来就想占有整个巴勒 斯坦的土地,无奈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因此,在1967年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占有西岸和加沙地带后,便蓄意在占 领区大量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一共建了163个,移居人数也 高达21万4千人。
  
美国促请以色列不要再建定居点了,应理性地把土地 还给巴勒斯坦人,但以色列嫌土地有限,也在暗中进行,且巧立名目说是扩大定居点,不是增建定居点。它的目的 不外是要在西岸地区增加犹太人,借口保护犹太人而保住这些点的主权,用来监视巴勒斯坦的活动。
  
谁能解开这个死结?居住定居点的犹太人在将来是否成为巴勒斯坦国民抑或是仍归为以色列拥有主权?
  
(3)巴勒斯坦难民──在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时,以色列赶走了大批巴勒斯坦人,让他们成为邻国难民,主要聚居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人数有 百万之众。
  
接着又发生战乱,更多人逃离家园,估计到今天有超 过三百万之数。
  
至于住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也有很多人仍然住在难 民营内。单在西岸就有16万3千人,在加沙则有46万人,不住在难民营的难民身分的人,就有150万之数。由此可 见,加沙和西岸加起来逾300万巴勒斯坦人,有半数以上列 为难民。若将来立国,政府将如何安顿他们,还有住在外国也有逾300万的难民,又在何时有机会返回家园呢?
  
巴自治政府希望以色列让巴难民回到原住地,即使是 已归以色列的领土,他们也有权回去,不过以色列只容许少量回来,绝大部份则不被接受。
  
以色列不停地让犹太人从外国回来,巴自治政府却没 有这样的主权接受外国的难民回来,也无能力照顾在巴领土的难民。
  
谁能解决难民的大问题呢?这是以巴冲突的一个“死 结”。
  
(4)耶路撒冷──这是一座古城,以色列在1948年立 国时,马上动手占有西耶路撤冷,无视联合国通过列为国际共管区的决议。接着,以色列又于1967年中东战争时, 从约旦手中夺得东耶路撒冷。将东西耶路撒冷併成一个大城市,定为以色列首都。
  
西耶路撒冷是个新城,面积大东耶路撒冷20倍(东耶 只有一平方公里面积)。但以色列认定是祖先留下的“应许 之地”,死也不愿分享。
  
巴自治政府在让步下,要回东耶路撒冷,以作为将来 立国的首都,允许属于以色列圣地的地方自由开放。
  
因为这座古城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只要一天未解决 主权的问题,原教旨主义组织就有强烈理由发动圣战和展开攻击性行动。
  
谁能打开这扇宗教之门呢?
  
如果仍然没有办法履行和解方桉,逐一的释下历史包 袱,以巴人民肯定要为这样的僵持不下,付出更多的鲜血。
  
除非美国能迫使以色列重视巴人的基本权利,不然和 平又从何演进呢?

注:
[1] See 《A Blueprint For Peace》 by Christopher Dick ey & David Klaidman. Newsweek, Apr. 22, 2002.
[2] See 《The Four Sticking Points》, Time, Apr. 22, 2002.
[3] See Special Report: The Israel-Palestinian Con flict 《Carnage in Israel, conquest in Palestine》。 The Economist, Apr, 6-12, 200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