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8.04

第十五章:胡先翁配马哈迪

胡先翁原本要挑选当时的内政部长加沙里(职业外交家)成为副首相,但受到阻力,只好从3位副主席中挑选。在一夜之间,他提拔了马哈迪医生。

在拿督哈仑官司桉首阶段了结后,敦胡先翁应付着另一场的斗争,他在敦拉萨于 1976年1月14日病逝时,接手成为巫统第三任首相。他是在没有很好的准备下担任国家领导人。这个时候,他要考虑的是如何委任一位副手,真是伤透脑筋。

本来,敦胡先翁第一个考虑人选是加沙里沙菲依(内政部长),一位职业的外交家。在1972年巫统选举时,敦拉萨原要提拔他成为3位副主席之一,却选不上,在 1975年时,加沙里也参与角逐副主席,但时间已不在他那边,当时拿督哈仑也对他十分戒心,一直阻挠他成为副主席。

既然只是一名巫统最高理事,敦胡先翁选他担任副首相不单是破传统,也不合巫统规格。当风声传出后,党内产生不满情绪。

胡先翁可能鑑于加沙里有其才干,在内阁部长中十分称职,也协助他制服拿督哈仑的叛逆。加上又是敦拉萨爱将,提拔这样的人是“顺理成章”的。不过,这仅是胡先翁的一厢情愿,他没有得到党内高层的点头。

巫统3名副主席:嘉化巴巴、东姑拉沙里及马哈迪医生听闻胡先翁有意不按牌理打牌后,便联袂前往谒见胡先翁,要求从3名副主席中挑选一位担任副首相。如果胡先翁不答应,他们将辞去巫统副主席职,并恫言要退党。

在这种情形下,胡先翁只好打消委任内政部长加沙里兼任副首相的念头。但3名副主席中,要选谁呢?经过六周仍未能决定,胡先翁只好徵询周围意见,给果出人意表地宣佈委任马哈迪医生出任副首相。

最大失望的人肯定是嘉化巴巴,他是巫统元老,当选副主席最久,且曾一度担任代首相,依然未有机会被挑为副首相。在失望之馀,愤而拒绝出任内阁部长,但同意继任巫统副主席和国阵总秘书,用以表示抗议胡先翁对他的“打击”。

另一位副主席东姑拉沙里,也是较马哈迪为早担任副主席(1972年起),却不被选中。

其实,政治失意的命运一直开拉沙里的玩笑,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是王子身份,与平民出身的首相有一段距离?

再者,马哈迪于1969年被开除党籍,于1971年敦拉萨当权后,才被召回,且于 1975年才担任巫统副主席,一下子越过两位资深副主席,晋级副首相,是他们想不透的道理。

还有另一个理由是马哈迪被视为少壮派,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偏激的思想,怎麽会跃居成国家第2号人物,这显然又是一批元老所不能接受的。

儘管如此,一般人认为胡先翁并没有选错人,因为马哈迪被视为有才干的巫统新一代的人才。

胡先翁是一个性格刚直的人;当他做下决定后,便义无反顾。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嘉化巴巴不被选中,可能与他的学历有关,他没有大学学位,从政前是一位教师,因此在新内阁中,既然嘉化巴巴不愿做部长,胡先翁便把他割爱。

马哈迪则调任贸工部长兼副首相,东姑拉沙里成为财政部长,这也反映出胡先翁要平衡政府内阁,让拉沙里担任重要职位。

胡先翁承认他挑选马哈迪作为副手,是在一夜之间拍板敲定的:“我不期望100%的得到同意。”

国阵友党的反应是不同情绪的:印度国大党宣佈支持;马华公会总部不愿发表意见;民政党的林苍佑则说既然首相已做了决定,国家应支持。

前首相东姑则不想评论;巫青团长赛惹化说:他有很多话要说,但愿意保留给自己;一般而言,马来社会的反应是接受的。

老实说,胡先翁当上首相而出任巫统代主席后,不是没有阻力的,拿督哈仑即使身繫囹圄,仍有支持者在党内进行某些活动,使胡先翁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

例如1976年6月举行的巫统代表大会上(是年未有选举),就有传言说巫统已分裂,且陷入危机。

除了在会上有人为哈仑的被开除党籍说项外(哈仑终于在1976年10月23日被巫统最高理事会接纳恢复党籍),更有一股势力指责巫统党内,有亲共人士在进行倒哈仑运动。

身为内政部长的加沙里负责调查有关指责,结果有数名巫统党要因而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捕。

先被捕的是敦拉萨身边的红人之一沙末伊斯迈,他是一名老报人,与李光耀有过恩怨,曾被视为左派人士之一。他于1976年9月l日发表的自白书中承认是一名共党代理人,努力的接近巫统的上层。

这使到哈仑派人更有借口,指党内的亲共份子通过接近高层的阴谋来推倒他和政府,并恫言将公佈共党同情份子的名单。

沙末伊斯迈事件后,在11月2日导致两名副部长被捕。他们原是敦拉萨的前政治秘书拿督阿都拉阿末及敦拉萨前新闻秘书阿都拉马日。

由于这一行动,巫统党内掀起反共党集团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由元老发起而得到巫青团的支持,他们指责这批年轻派,围绕着敦拉萨而取得政治权力。

因哈仑事件牵出的在党内出现反亲共份子的行动,并不影响胡先翁的首相地位,因为他一路来都未与敦拉萨时代的所谓少壮派有密切联係,也从未想要争权当首相,而是因缘际会,因为敦伊斯迈先逝世,再轮到敦拉萨逝世,结果由副首相升上正首相。

胡先翁也严厉警告党内的一些异议份子不要进行政治迫害,且宣称援引内安法令进行逮捕不是独断行动。他不断重申巫统党内并没有危机,有只是少数人在鼓噪。

马哈迪当时身为胡先翁的助手,也说话了,他说马来人的历史从未出现这麽多的质疑、指控和匿名信满天飞,以致似乎变得马来领袖不可被信任。如此放任下去,便会使到人民对领袖有所怀疑。

这场反共的运动并未就此停息,反之领导反共运动的领袖,是取代哈仑成巫青团长赛惹化及拿督洗努,却在一项暴露中受挫(这批人是支持哈仑的)。

林吉祥在国会揭露这两人是大马来西亚号(GreatMalaysiaLine)的董事和股东,而这家公司又是与苏联银行有财务往来。

虽然赛惹化先在国会否认,后来则被证实。随着赛惹化在1977年正月逝世,反共声音逐渐转小,不过已对巫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为他们所指责的,似乎在表示敦拉萨用人不当,导致对领袖的怀疑加深,制造巫统出现不和谐局面。

然而,正直的胡先翁,还是沉着应付,也稳住了大局,可是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个险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