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6.8.04

第四十三章:马安关係变暧昧

马哈迪和安华的关係因金融风暴的袭击,变得更加暧昧。表面上若无其事,实则剑拔弩张。

话说回头,东姑拉沙里在1995年大选第二度挑战巫统时,气势大不如前,似乎哀兵作战。

在国会方面派出65位候选人,结果只有6人当选国会议员,全数是在吉兰丹州。参加州议席选举有130人,结果也只有12人当选州议员,又是全部在吉兰丹州。

这一年的大选,回教党略有斩获,除了在吉兰丹州继续执政外,在丁加奴和吉打分别有7个和2个州议席。国会方面则有6席,其中一席在丁加奴州。

行动党只剩下9个国会议席和11个州议席,战绩大不如前,尤其在槟州更是惨败,从13名州议员到只剩一名州议员,惨不忍睹。

相对来说,国阵,包括巫统是大赢家。在191个国会议席中佔了162席,另有8席归沙巴的团结党。这使到马哈迪的政治地位固若金汤。

那个时期他一道与安华并肩作战,还没有分裂的迹象。

可是到了1996年的巫统党选时,已隐约出现马哈迪和安华的角力战。

巫青团在这之前的选举是安华的人查希击败拉欣澹比仄;妇女组的西蒂查哈拉被认为是依靠安华的人给予力量,一举击败担任多年主席的拉菲达。

安华势力在党内膨胀,马哈迪不得不步步为营。阿都拉重选副主席之一,是马哈迪重要的一个讯息。

阿都拉与安华不咬弦是公开的事实,前者曾领导槟州巫统直到1987年。这一年阿都拉靠向东姑拉沙里的B队,与马哈迪抗衡。虽然也当选副主席之一,但被冷藏,安华起而代之,这两位来自同一个区域(一个是巴东埔,另一个是甲抛巴底)的领袖,一山难容二虎。在安华崛起的时期,他唯有低调处事。

儘管巫统主席和署理主席没有竞选,马哈迪和安华再度蝉联,但裂痕已告出现。

巫统党内已有消息传出两人可能失和。报刊,尤其是外国杂志和传媒不断报导正副首相处于角力战,迫得马哈迪和安华不断否认,甚至马哈迪也公开说:安华是他的接班人,试图使尘埃落定。

传言为此沉静一段时期。

但是人们看到马哈迪不惜拉拢东姑拉沙里回巢,并要46马来人精神党解散,全数回归巫统的动作在传达一个意愿:他需要东姑拉沙里及其党员加入巫统,来平衡和牵制安华的势力。

46党人马的参加巫统,不能算是一帆风顺,需要马哈迪从中解围,才能较为顺利成为党员。

其想法当然是有其作用的,一方面要显示马来人又再大团结外;另一方面则重新部署巫统党内的势力分配,不让安华一派呼风唤雨。

在当时,热炽的传言说马哈迪将改组内阁,把安华调出财政部,削减其影响力。马哈迪并没有这样做,一切如常。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1997年中,马哈迪自我休假两个月,让安华担任代首相。

这使很多人以为安华和马哈迪之间没事了,权力的移交是迟早之事。

但实情不如人们想像那麽简单。在马哈迪7月消假重新视事时,外国传媒又说马安两人有问题,且涉及权力斗争。

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一封致首相的告密函成为安华关注的焦点,因为告密人乌米哈菲达不但是他认识的,更是其特别助理阿玆敏的妹妹。

这封告密函指责安华涉及性丑闻。当时,马哈迪公开发表声明,一切指责都是不确实的,意在中伤其副手。

这回又使人感觉到,马安两人没有分歧,不为传言和密函所动摇。

很不幸和令人意想不到的,1997年7月,是黑色的日子,区域风暴从泰国吹来,泰铢宣佈贬值,开始出现区域经济危机,马来西亚也不能倖免。

情况不断恶化,股汇市进入了凄风苦雨,马币兑美元天天有变化,不断跌值;股票市场一片抛售声,指数天天泻落。

身为财长的安华穷于应付,马哈迪更是坐立不安,他们两人对克服金融危机的方案有了不同的看法,埋下了政治危机的伏线,只是不知何时爆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