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8.04

第二章:拿督翁离开巫统

拿督翁决意要巫统开放门户,接纳非马来人为党员,但为巫统大多数党员反对,他愤而离开巫统,另起炉灶。

拿督翁惹化(DatoOnnBinJa'afar)催生了巫统的成立(1946年),那时他担任柔佛州务大臣(署理),因此有足够的条件号召马来人大团结。

在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迫使英国放弃“马来亚邦联”(MalayaUnion)政制后,拿督翁再接再厉,促成英国同意于1948年2月1日实施马来亚联合邦政制。在这个制度下,英国仍然控制一切,议会内的大多数议员是委任的。不过它保留了马来各州统治者的地位和马来人特权地位。

英国殖民政府也在某种程度上开放,允许其他政党成立,可以和平争取政治势力,也可以和巫统协商合作。英国这样做是要抵消马共的影响力,同时,在取得较大的政治控制权后,倾全力对付马共带来的威胁。

最明显的实例,是英殖民政府于1948年6月23日宣佈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宣佈马共为非法组织,全面向马共宣战。

在此时局下,身为马来人领袖的拿督翁有其另外的想法,他虽然与英国关係良好,但不是唯命是从的。在紧急法令颁佈后,他认为他的第二个步骤是要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成为名副其实的马来亚各族人民的领袖,不局限在一个族群中。这种远大的抱负是跨时代的构思,不是每个人都接受的。

虽然如此,毅力坚定的拿督翁按照其心愿于1948年12月31日在其新山住宅召开21 名各族领袖会议,决定成立“各民族联络委员会”,成员包括敦陈祯禄在内,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包括改变巫统的特性和党章。

拿督翁认为,既然巫统已告稳定和强大,虽然有异议份子离开巫统,另行组织或左倾或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马来政党。在尚未对巫统构成威胁前,他要巫统变得更强大和更有代表性。其中所考虑的因素是争取中庸的华人加入他的斗争行列,不再偏向马共。

可是,他的这一步伐刚晋进一步,便受到巫统党内的大多数人反对。拿督翁在与陈祯禄等人合作时,认为时机可能已告成熟,可以用巫统作为马来亚的政治主导力量,不必再排斥非马来人,大胆建议开放巫统门户,让非马来人也可以成为党员或附属党员。

他同时也建议,巫统不妨接受“各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建议,检讨有关公民权的问题,以缓和非马来人的担心和不满。如果这些建议可行,则巫统可以改名为马来亚国民统一机构(原名是马来亚巫人统一机构)(英文简称仍用UMNO)。

拿督翁这种当时被视为开明的态度,在1950年5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试图说服巫统大多数党员接纳。

不过,事与愿违,巫统大多数党员拒绝了拿督翁的建议,视此举威胁到马来人的权利和地位,一份马来刊物“MAJLIS”毫不容情地抨击:“拿督翁已成功地挫败‘马来邦联’(MalayanUnion),它是否又捲土重来呢?麦唐纳和陈祯禄已说服拿督翁,而陈祯禄也获得马来人领袖包括拿督翁的信任重燃这个火焰,试图应用一个民族理想来消灭共产党。但为何我们应当和外人来平分权利?”文章在马来社会引起共鸣,特别是巫统党员,他们纷纷向拿督翁施压力,要他放弃这一念头。

由于拿督翁十分坚持他的理想,在1950年6月10日的巫统大会上,他愤然宣佈辞职。这一下子,整个局面沸腾。他们不是不支持拿督翁的领导,但毫不妥协反对他的“门户开放”及开放公民权的建议。

对此,许多巫统分支部纷纷挽留,要他打消辞职念头。

3个月后,巫统的另一个代表大会,又一致投票支持他当选全国主席,且在原则上接纳各族联络委员会所提出的有关公民权的建议。

至此,一场辞职风波总算暂时平息。

儘管如此,拿督翁并未放弃其立场,他再度提出要开放巫统门户,让非马来人也可成为普通党员。成为第一个多元种族的政党,不用说拿督翁再次撞板,结果反拿督翁的关键人物之一正是来自新加坡的马来人同盟主席敦萨顿(已故,前中央部长,最后官职担任槟州元首)。

这一场斗争,从1949年开始,一直僵持到1951年8月21日,拿督翁眼见其大计无法在巫统党内推展下,决心再度辞职。

这第2度辞职,他不再吃回头草。很快的,不到一个月宣佈另组独立党( IndependenceMalayaParty,1951年9月16日成立),为显示这是一个多元种族的政党,拿督翁邀请陈祯禄主持大会(那时马华公会已成立,成立于1949年,当时马华公会仍未肯定应支持拿督翁或巫统,陈祯禄则选择支持拿督翁),并接纳马华总秘书杨旭龄及财政邱德懿为中委。

这样一来,拿督翁得到的支持不仅来自马华,而且国大党,急进党(林苍佑的党)及雪州劳工党也表明支持其政策,声势非同小可。

另一方面,英国也偏向拿督翁,以致他在政府中佔了优势。

可以说,拿督翁靠其个人魁力,震撼整个马来社会和马来亚政局,几乎已形成一个危及巫统生存的新局面。

反观拿督翁离开巫统后,不是急先锋萨顿取而代之,当时他还不成气候,没有这种威望。取代拿督翁的是来自吉打巫统主席的东姑阿都拉曼。

他是一名王子,在保守的马来社会得到应有的尊敬,也得到统治者的认同。东姑凭其皇族背景,在巫统的真空底下,正好填补拿督翁的空缺,历史又掀开另一章。如果拿督翁成功改变巫统,或不离开巫统,马来亚的历史就要改写,首任首相将是拿督翁,不是东姑阿都拉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