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命中注定是多灾多难的。
3千年前,犹太人在那里建立起他们的以色列国。
2千年前,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放遂犹太人,以色列国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1千4百年前,伊斯兰帝国在阿拉伯崛起,巴勒斯坦成为回教化的地方,大批阿拉伯人迁移至此,世代相传。犹太人只剩下少数民族,他们绝大部份被流放到西方国家和苏联。
1千年前,罗马教皇展开十字军东征,攻下耶路撤冷。
5百年前,奥斯曼帝国在土耳其崛起,占领了巴勒斯坦。
2百年前,犹太人开始酝酿复国运动。
9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取得了巴勒斯坦统治权。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大举杀害犹太人,约600万人丧命,可谓惨绝人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希特勒战败。犹太人及阿伯人开始争夺巴勒斯坦控制权,整个巴勒斯坦陷入无政府状态。
1947年,联合国在英美操纵下,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其中1.49万平方公里(占巴总面积56.4%,相等于25个新加坡)割给犹太人,而1.12万平方公里(占巴总面积42.8%,相等于19个新加坡)割给阿拉伯人,耶路撤冷归联合国管治。
1948年5月15日,犹太人单方面宣布独立,建以色列国,完全不被阿拉伯国家接受,在埃及率领下,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结果是犹太人占上风,占据更多的土地,以后的另四次中东战争,都是以色列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它得到美国和英国的扶持,在中东地区建立一个不属于回教化的国家,成为美国监视中东的一双眼睛和控制中东国家的桥头堡。
如果当年阿拉伯国家接受联合国方案,巴勒斯坦早就立国,即使剩一半的土地,也远胜后来的挨打局面。可惜阿拉伯国家只想消灭以色列,未为巴勒斯坦人民谋求权益。在战争不断声中,断送巴人的和平立国愿望。再者,当年埃及和约旦都想控制巴勒斯坦,发动战争又打不赢,最后是输掉整盘棋。
在这里涌现的一位人物是当今的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他于1964年成立巴勒斯坦解放机构,不承认以色列国,决心要“解放”整个巴勒斯坦,可是它是受制于埃及和约旦的组织,未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扭转局面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后,在国际舆论压力下,巴解机构获得国际认同,阿拉法终于有机会在联合国发表演说。
这无疑是启开阿拉法的国际政治生涯,但挑战和威胁从未间断。就在1980年埃及改变立场与以色列建交后的两年,以色列借势在黎巴嫩南部瓦解巴解基地,把阿拉法赶到突尼西亚,是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8年,阿拉法领导巴勒斯坦人民第一次大起义,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同意与以色列和平共存,但时局已大不相同,以色列已成为军事强国,阿拉伯又内部分裂,力量相对薄弱。这意味着巴解痛定思痛后第一次接受联合国的“分治方案”。但迟来的妥协似乎“为时已晚”,因为以色列已几乎控制整个巴勒斯坦。直到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只同意让出有限的土地,即今日巴解所拥有的西岸与加沙地带,允许巴解有政权存在,但无主权地位。
阿拉法也因此得以首次“回国”。
整整十年有余,阿拉法一直无法打开僵局,几乎被以色列围困在西岸,动弹不得。
美国说要在2005年让巴勒斯坦立国,以实现2003年推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如今阿拉法已陷入昏迷,时日有限,能否按时立国,仍有存疑。到底是谁误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前途?历史似乎已有「结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