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3.05

从槟城到马六甲

历史把槟城和马六甲连串起来是一个奇特的过程。原本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因为英国人的到来改变整个秩序。

马六甲王朝建立在公元1400年,版图涵盖马来半岛大部份地区和苏门答腊岛,回教也跟着向马来半岛传播。其后马六甲王朝与中国明朝发生密切关系,有了前者向后者进贡之说,开始有少数华人定居。1511年匍萄牙占领马六甲;1641年荷兰取代匍萄牙成为马六甲统治者。这一年的统计,马六甲有华人约三四百名(参阅巴素博士《马来亚华侨史》)。

在这段时期,槟城仍属吉打王国版图,未曾开发。1786年英人莱特占有槟榔屿,又于1800年取得威省控制权。在协约底下,槟城州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因为马六甲(在荷兰统治下)先是不让华人北上槟城发展,后是莱特从中国引入大量中国移民。在1794年时,莱特写道:“华人人口已逾三千名”。此后英国人对华人大开方便之门,与保守的荷兰统治者比较。槟城华人数目已远超越越马六甲。
(1819年英人莱佛士开辟新加坡后,更多华人涌向新加坡居住和发展)。

1824年,英国与荷兰交换土地(让出苏岛明古连港予荷兰,换取马六甲控制权)。这样一来,整个印尼归荷兰势力范围,而整个马来半岛归英国势力范围。1826年,英国正式将槟城,马六甲及新加坡并成“海峡殖民地”,从此改变马来亚的政治格局。

非常巧合的,这三个地方又座落在马六甲海峡,成为英国在后来以此夺下香港控制权(1842年鸦片战争后)的一块跳板;又成为英国把势力伸入马来半岛的桥头堡。

这就是说,由于政治关系,英国把槟城和马六甲“绑在一起”。一直到1957年,英国索性把马来亚半岛结成“马来亚联合邦”,使之成为独立国。从那一刻开始,槟城和马六甲只是一个新兴国家的其中一部份,不再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历史牵动而成的:马六甲比槟城具有更悠久的历史,有马六甲回教王朝,葡萄牙村,荷兰遗迹,更有英国人的整合,使之成为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乃至多元宗教的古城;槟城则在后来追上,也展现了十分独特的多元色彩。回教堂、华人神庙、兴都庙、天主、基督教堂汇集在同一条街或毗邻之处。这些文化和宗教都在乔治市范围内幅射而相互映辉(见陈绿漪博士《从局面、汇演和争执的局变,透视槟城历史》)。

1988年马来西亚加入联合国自然文化遗产缔约国成员。不久,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槟城举行会议,顿使我国政府察觉槟城和马六甲都具有条件申请登陆“世界文化遗产”,但遗憾的是过去未加重视,也破坏了诸多“文化古迹”,以致槟城和马六甲后知后觉对古迹进行保护和复修,期望有朝一日被联合国文教机构纳入“世界旅游地图”。在这个过程中,阻力重重,也不甚为民众所了解,甚至视传统是对现代化的挑战,是保守与落后拖住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兜兜转转十多年,仍然未能成功。

今年春节,我往马六甲走一趟,发现政府正努力“重修”一个传统的城市,保住荷兰街一带建筑,清理马六甲河,节日张灯结彩,重视旅游景点。新城则往填海地带推进,让古城的传统点燃城市的亮丽,当然那些已破坏或消失的古城堡及葡萄牙村已是不堪回首。

虽然尚未登陆“世界文化遗产”,但四面八方的游客却使到涌往马六甲的高速公路呈现车水马龙,在在使人感受到马六甲正崛起成为“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

槟城也努力重整和保护古迹,且将“文化遗产”范围一缩再缩,将原先的近二平方公里的面积再减至不到一平方公里,以减少冲击和影响;还有正加速清除“骯脏”污名,还我“东方花园”美誉。与此同时,规化小贩中心,保住“美食天堂”美誉等等。

槟城已拟妥大蓝图,马六甲也在快马加鞭提呈完整报告。如今中央政府已取得美化和保护古迹的控制权,有必要将这两个州申办“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书早日送呈联合国(原本订2004年提呈的),肯定对马来西亚的旅游业是最大的突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