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蒼祐在1971年中“敉平”民政黨內一場“宮庭政變”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但要搞好經濟的首要條件是必須要有一個穩定與安定的政治局面。因此民政黨與巫統的合作變得越形緊迫乃至水到渠成。果然在1972年的元旦日,首相敦拉薩與林蒼祐宣佈組成聯合政府。
一項標誌著“聯合政府”的成形是當日敦拉薩應邀為“光大”摩天大樓主持奠基禮,並被命名為KOMPLEX TUN ABDUL RAZAK,簡稱為“KOMTAR”。
今天我們把這座地標稱之為“光大”,即由此而來。但“光大”概念的提出及林蒼祐想把喬治市變成什麼樣的模樣是在民政黨于1969年上台執政后的產物。不過延至1971年才被熱衷的討論而成為熱門的課題。
我記得當時林蒼祐苦口婆心忙于向人民解釋為何要推行“光大計劃”。因為許多人民都不能了解這樣的龐大願景;尤其是要拆掉許多老建築物以迎合一個新型的“創世紀”發展。
林蒼祐在向傳媒說:“如果是以圓周來圈上檳島和威省,其核心的地方是在喬治市,最為中央的是從檳榔律算起到社尾的一帶,當然也包括五條路的填海工程,換句話說,喬治市的重建應從這個地方開始。”
我曾經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重建古老的喬治市,這涉及拆遷及其他十分複雜的問題。如果在峇六拜發展新城市或在浮羅池滑發展新城市,會不會更加適當?我的意思是說,保留喬治市的舊城市,再發展一個新城市,變成有新舊城之分,也許不必這麼大陣仗。”
林蒼祐認為這樣的建議不實際,也不能達到城市重建的目的。他指出喬治市有許多古老的建築物已破舊不堪。如果不破舊立新,不可能使喬治市重新發出光芒。
他說,城市重建不僅可以振興經濟和繁榮市區,而且檳城將會出現全國第一座摩天大樓,這是一項創舉,也是前所未有的工程。它將會澈底的改變喬治市的面貌,並可促進檳州的經濟活力。在那個時候,我們對保留古蹟和所謂的“文化遺產”並沒有概念,也不了解其重要性。心裡頭所想的是喬治市如何煥然一新,反對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少。
后來我們知道設計這大工程是出自其胞弟林蒼吉繪測師的精心傑作。
因此從1972年開始,改造工程也就轟轟烈烈地開展,林蒼祐告訴報界,整個計劃估計在20年內全部完成,共分五個階段。除了是檳州政府的辦公大樓外,也集商場,酒店及市場于一處;更有數以千計的廉價屋在填海地帶建造,以解決人民的房屋問題。
換句話說,到了1990年,我們會看到一個全新的喬治市。不過后來的事實發展告訴我們,光大計劃因為各種預見不到的因素,包括80年代的經濟衰退而受到阻延。這樣的一拖再拖,直到今天,也就是較原訂時間推遲15年,我們還是無法劃上完美的句號。
例如在PRANGIN MALL落成后,其前面一塊地皮仍空置;原首都戲院一帶被拆后要建百貨商場也不得不劃為臨時停車場,還有社尾一帶的老屋子有的人去樓空,有的破到不忍睹依然故我。
這是有諸多因素造成,有人為的,也有外來的,當然也有內在的。
我先說人為的因素。這是1974年大選時,當光大正如火如荼大興士木且已先完成四層的商場開業時,林蒼祐竟面臨一場“風暴式的攻擊”。
反對黨及反林蒼祐的人借大選來臨,把民政黨斥為“拆厝黨”,標語布條在光大四處張掛。最令林蒼祐難堪的是有一位居住被拆的房屋的老太婆當眾數落林蒼祐,讓她成為“無家可歸的可憐人”。這當然是一記政治花招,確使到林蒼祐突如其來中招。
這一年,林蒼祐夫人大吐苦水。他上街買菜,也被小販指指點點,且言語間冷嘲熱諷,真使她受不了。她說,林醫生要為檳城人民做好事,只是影響一小部份人。她不明白搞政治的人為何要出此惡招,完全與事實不符。
雖然如此,率民政加入聯盟(擴大成國陣)的林蒼祐卻是“蒼天保佑”,有驚無險。他不但推出精英的候選人(不再像1969年的大排檔候選人),而且也借馬中建交之勢,成為大選中的大贏家。民政保住11個州議席(輸2席),馬華得1席(輸2席),林蒼祐繼續成為檳州首席部長。
多年以后,外來的因素使到光大全盤計劃被推慢,包括拆遷面臨壓力和拖延及1986年的經濟衰退,迫使發展商暫時止步,觀看后市行情如何演變。這一拖拉,終于無法如期改造光大附近的老房子,成為與光大十分礙眼的強烈對照。
再下來,就是內在的因素,1990年后,聯合國文教機構的專家發現喬治市的“文化遺產”受到侵蝕,大喊止步。否則將步新加坡的后塵。他們批評光大計劃“破壞了喬治市的文化遺產”,是一個不相稱的改造工程,不能再任由喬治市把古蹟消除,否則后悔莫及。
有鑑及此,檳州政府在1995年推出“保護古蹟指南”,不讓被指定的範圍內興建太高樓宇,而且要盡量保護原有的古風貌。剛好被保護的地區就在光大的範圍內。
保護古蹟雖是后知后覺,但也算是亡羊補牢,猶未太晚。可是卻不為城市人民所普遍理解,他們並不了解喬治市一旦登陸“世界文化遺產”,真的是“點石成金”,可為檳城的旅遊業帶來無可限量的財富?
正因為有后來的察覺,我們在今日看到的光大與古蹟保留成為兩個“對立體”。所幸政府又巧妙地將“文化遺產地區”避開光大範圍,算是彌補當年的“失察”的遺憾。
有一件事不得不提的是:1983年1月28日光大65層摩天大樓行將完工時,不幸發生大火災,一時火光通紅,大家以為光大從此完了。
不知是天意或巧合,正當火勢熊熊燃燒之際,突然傾盆大雨,最后是火勢滅了。檢查之下,光大結構無損,林蒼祐大大地松了口氣。兩年之后,林蒼祐及政府單位搬入光大辦公。居高臨下,光大成了政府權力的象徵。但十分別開生面的是:政治中心與商業中心匯集一道,這在許多國家是兩者分開的。“官商同在”確是立下一個榜樣,只是在今天又是不十分協調的安置與策劃。但行政搬遷,談何容易,許子根也只好繼承歷史帶來的包袱,扛著光大與民同進。
下來的日子,就要看許子根如何化解包袱的壓力,給檳城人民許一個美好的未來。也許當登陸“世界文化遺產”之日,就是喬治市“翻身”之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