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4.05

槟城大桥是政治产物

林苍佑在1969年上台后,就积极地推动落实槟城大桥的宏愿。这是他在1964年,以民主联合党魁身份在参加大选时已提出的概念,但未形成一个重要的宣言。当然这一年大选民联党只赢得4个州议席,离执政尚远,林苍佑也就不再鼓吹了。


1969年的大选,林苍佑改以民政党领袖的身份再次提出槟城大桥宏愿,且当成一项重要的竞选口号,引致与联盟的口水战。


林苍佑在竞选宣言中说,一旦民政党获得执政权,马上开始兴建大桥计划,不再有什么“如果”和“但是”。这也是民政党未来政策的象征,即便需耗资6千万或8千万元,也是值得的(这个数目仅是一个假设,因为从来未有勘察和估算过大桥的费用)。


联盟的反击是:副首相敦拉萨说,其实他是第一个人向王保尼首席部长提出的。


交通部长萨顿(后来出任槟州元首)补充道:这木是联盟的竞选宣言之一。


教育部长佐哈里说:民政党可以做它的千秋大梦,它是不能建大桥的,联邦政府不会资助一分钱。


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投票前4天(即5月5日)这样说:政府会耗资7千万元来兴建大桥衔接槟岛和威省。


虽然民政和联盟执政党口诛笔伐,但没有一方否认兴建大桥的必要性,连陈修信也认为是基本建设之一。


既然这样,又有什么好争?其实这些都是政治之争,联盟不想让民政党拔头筹;民政也不甘示弱,专挑此民生大计来争取选票。这其间涉及一个重大的课题是:槟岛自由港的消失已成定局,因此有必要建大桥来弥补所受的损失。


结果这一仗终于如民政党所愿,起而执政槟州,但随之而来的是民政党面对经费缺乏的大问题。其一是国家陷入“513”种族冲突,民主终止;其二民政党仍被视为反对党,尚未被在中央执政的联盟所谅解,当不会主动拨款支持民政党达成心愿。其三这样庞大的工程,州政府有能力吗?按宪法,又是属于联邦政府的权限,如果联邦不动,林苍佑只有呼吁和吶喊的份。


果然执政20个月过去了,民政党对大桥计划还是一筹莫展,无法开展。直到1971年情况才有了转机。起因于民政党内閧,导致林苍佑与联盟(巫统)结盟,谋组联合政府。于是在敦拉萨授意下,首相署的经济策划组同意对建槟城大桥进行勘察,邀请国际财团提出报告。


这一下子,引起国际财团的兴趣,纷纷投入这场浩大的勘察工程。但它们提呈报告又是几年以后的事。毕竟兴建跨海的大桥不像跨河或江那样,是要具备海洋知识与对海床结构的分析。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在7份被认为是可行性的报告中,日本住友银行的报告最引人注意,而且也被报章加以发表。


可是报告归报告,工程归工程,在1974年大选时我们已 知道调查报告认为建大桥的可行性,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槟岛与威省之间的唯一连系工具仍然是渡轮,一切与69年大选前无异。


这一下子,反对党有话可说了,尤其是民主行动党抨击民政党投入联盟(后扩大成国阵)后,却未能落实承诺。当时竟流传这么一个政治插曲:行动党槟州主席叶锦源讥讽民政党许下空洞诺言,且认为民政党不能兑现,如果民政党能做到,他将从大桥跳下去。


这段故事被叶锦源形容为子虚乌有,是执政党企图抹黑他的人格,他极力的否认。在多年以后他还是对此事耿耿于怀,怒斥对方进行人格谋杀。他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子的话,但也不否认反对国阵利用马中建交,大事派发毛泽东与敦拉萨握手的照片作为竞选海报,他说,国家外交政策不能当政治宣传。


由于有马中建交的王牌在手,国阵取得辉煌的胜利,林苍佑进入第二届的领导槟州政府,使到他有更大的信心推动大桥计划。

可以这么说,在1974年至1978年之间,大桥的计划基本上已勘察和调查完成,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不过估算一下建桥费用,却与69年大选时的口水战的7千万元费用相差10倍有余。换句话说,评估出来的费用介于7亿到8亿元之间(工程部长三美威鲁的估价)。7千万元根本是微不足道的数目。


就在1978年大选后的隔年,大桥工程公开招标,拟定9个阶段施工。根据我手头的资料,总共有160家大公司有兴趣下标,及后真正下标的公司有16家,即日本7间,韩国2间,意大利2间,德国,荷兰,法国,英国及印度各1间。结果获标者是韩国的“现代株式会社”(HYUNDAI),理由是此大公司有建桥的经验,被大马政府调查后满意其公司能力,而且也是最低价者,开出的价是5亿2千5百万元马币。预期在5年内完工。


在最初的阶段,我们被告知韩国运来了许多工人进行施工,也聘用大量本地工人加入其中,间有少许意外事件发生。


我在1983年5月应日本政府邀请访间日本后,顺道被安排访问韩国。通过大使馆的安排,我专程访问了“现代株式会社”。一间负素盛名的国际公司。负责接待我的是该公司的董事金真弘。他在办公室把所有的资料摊开来与我交流,第一阶段到第九阶段的工程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且自豪地说:槟城大桥肯定在1985年完成和通车,只有提早完工不会有所拖延。他说:从槟城的峇都乌蛮(即理科大学前)算起,直到北赖联邦大道为止,全长13点5公里(或8.4英里),但桥身(跨海部份)则是8.4公里(或5.2英里)。


虽然这不是现代株式会社的最大工程(最大工程是在沙地阿拉伯兴建耗资1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工业港口之一);最艰难的工程是1971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山谷两端要架起一座铁桥,既不能架铁架,也不能打桩,但韩国人用智能完成。金真弘说:兴建槟城大桥是“现代公司”最值得诱耀的工程。


我记得在1984年时,当槟城大桥的两端中间部份要衔接时,它遇上难题,结果也请来德国工程师帮“现代公司”顺利的衔接起来,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为展示韩国工程的骄人成绩,在完成衔接后,“现代公司”特别邀请国内政商界名流及各国使节前往参观。


1985年中,槟城大桥顺利通车,由当任的副首相慕沙希淡主持通车礼,没有盛大的开幕仪式,但见慕沙驾着国产车一路驾来,算是第一辆的通车,为槟城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今天我们行走在槟城大桥上,不期然地回想那争吵的岁月。林苍佑在这方面,作出杰出的贡献。
不过,时至通车2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认为一座不够,必须再多一座;我们又发现桥墩有小裂痕,进行修补。但整体来说,槟城大桥是槟城人民引以为荣的骄傲,确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