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1.06

从拿督翁到拉沙里

已沉静一时的东姑拉沙里在去年12月17日主持非政府的马来民族权益大会又成为新闻人物。事缘这个备受注意的大会分发的文件中有提及政府乖离国家教育原则,允许增加非马来学校和学院的决定,但没有纳入29项通过的议决案内,而是强调马来民族权益的课题,包括不同意英化数理科,也反对大专法令等等。事后筹委会主席苏海朱澄清东姑拉沙里并没有发表反对华教的谈话。大会旨在捍卫马来族群的支配权。

虽然如此,东姑拉沙里也因为此大会的文件有挑起华教课题而引致政党及华团的批评。我们无意针对大会的内容作评述,但我们有必要关注东姑拉沙里在政治上的转变与拿督翁有相似的地方,那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政治际遇,值得进行比较。

拿督翁是巫统(1946年)的创党人。在这之前他已经是柔佛州的署理州务大臣,属于上层社会的精英。在马来人的眼中,他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民族英雄。由于坚持巫统开放门户不分种族不果,在1951年退党另组马来亚独立党,复又于1954年改名为国家党走多元种族路线,因此在政治斗争上与巫统分庭抗礼。初时马华公会倾向支持拿督翁,但在1952年吉隆坡市议会选举证明马华与巫统的合作取得胜利后,马华又转向与巫统组成联盟。在气愤之下,马华公会被指意图将“马来亚”变成中国的第20个省。结果产生反效果,华人转向支持联盟,而在1955年的独立前的自治普通中,国家党竟告全军覆没,连身为殖民地政府的内政部长拿督翁也在新山议席中败北。这给予拿督翁很大的刺激,他认为华人已不给予他的开明政策予以支持,转而在1959年的大选,通过与回教党的合走回马来政治路线,移师丁加奴参选而胜出成为国会议贝。他的党有四人中选丁加奴州议员,才使到回教党得以在丁加奴执政短时间,后又因内閧而由联盟取而代之。拿督翁于1962年与世长辞,结束他斗争不懈的一生。1971年敦拉萨成为巫统主席兼第二任首相后,他把拿督翁“迎回”巫统,遗照高悬巫统,以正其名。正因为有此动作,拿督翁的公子胡先翁也重返巫统,并在后来(1976年)成为第三任首相。当今的教育部长希沙慕汀就是他的公子。在巫统内“三代相传”,实属罕见。

东姑拉沙里也是上层马来精英,有皇族血统。在敦拉萨掌权时,于1974年大选后被召入阁,出任财政部长,一时风头甚健;更在巫统党内成为副主席,挤入排队中的接班人行列。可惜敦拉萨安排的接班人是胡先翁不是拉沙里。接着在1976年敦拉萨去世,胡先翁接班时,他意料之外挑选马哈迪为副手而弃拉沙里。这也种下他和马哈迪之间的“心病”。当1981年马哈迪出任首相时,他倾向支持慕沙希淡成为副手而不是拉沙里。

慕沙之后,又轮不到拉沙里。终于在1987年的党选中爆发“王者之战”,拉沙里挑战马哈迪争党主席败下阵来又丢了官,导致拉沙里拉大队脱离巫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1989年)。这个党取名“46”即纪念巫统是在1946年成立的,显然是要发扬和秉承拿督翁的斗争精神。不仅于此,拉沙里还学习拿督翁的开放政策,拉拢回教党和民主行动党分别组成“回教团结力量”与“人民阵线”形成“三角联盟”,全力出击1990年的大选,连沙巴拜灵的人民团结党也加盟其中,准备在大选胜出后成为国家领导人。讵料人算不如天算,“46精神党”落个惨败,反而促成回教党重夺吉兰丹州政权和壮大行动党的力量,几乎夺得槟州的执政权。这一违他所愿的结果又促使拉沙里在“痛定思痛”后,将其党改名为“46马来人党”,似乎是拿督翁的翻版。即便如此,也未给走回马来人路线的“46马来人党”带来好运。在1995年的大选仍然是一蹶不振。直到1997年“鸟倦知归”,东姑拉沙里又拉队重投巫统的怀抱,以克制安华的势力不断坐大。

虽然拉沙里有机会再展身手,但时局并不对他有利。1999年的大选,他统领吉兰丹巫统一战无功而返,从此失去了“翻身的机会”。再下来,安华出事,已是到了阿都拉扬眉吐气的时刻。

一再失意的东姑拉沙里,从敦拉萨、胡先翁、马哈迪再到阿都拉,权力总是与他擦肩而过。争取权力高峰,显然已非他能力所及,但他的政治路线却像拿督翁一样,从单元政治到多元政治,又再回到单元政治。马来民族权益大会的出炉可证诸此点。这说明了我国政治格局在50年前已成形,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而且好像是极不容易改变。那些走出单一格局的,滑向反对党路线又再转了回来。从拿督翁到东姑拉沙里向我们展示他们这一路辗转又回到原地踏步。不同的是,拿督翁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拉沙里则不断被边缘化。在这两个人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什么呢?很值得国人深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