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陈水扁于2月28日正式宣布“终止”国统会及国统纲领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其实它所隐藏的议程则是昭然若揭的,为“台独”(至少在声势上)搬走一个碍眼的大石头。
为什么陈水扁选择在这个时候单挑此课题?这是有国际背景作为他的支撑点。其一是﹕美国正在担心中国的和平崛起会成为另一个苏联,而与美国掌控世界分庭抗礼。美国国家情报局长内格罗特也是在同一天提出警告,中国军事及经济稳健扩张,最终可能取得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超级强权地位。中国正强力追求武器系统现代化。与时同时,美国国防情报局长梅普尔斯也指出,中国的军事扩张,可能已经超越防卫国家安全所需。
其二是朝鲜核武器的六方谈判一直未能取得实质上的进展,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利参议员更指说中国已“外包”了朝核谈判。言下之意,美国已失去主动权和决定权。
在布斯总统的眼中,朝鲜是被他列为“邪恶轴心”的三个国家之一(另两个是伊朗和伊拉克,后者已被美国藉打恐为名而掀起一场战争,一举推翻萨达姆政权;前者正处于胶着状态,随时有冲突的可能),但因为有中国的护航和朝鲜战争的教训,美国不得不克制,又不得不想方设法从另一个突破口扯住中国的后脚,最好能挑动中国神经腺而又不引起国际紧张。
其三是自从前年底陈水扁的民进党在立法议院选举未过半数失利后,又于去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再次受重挫,浮现了马英九“蓝天”的时代,这使到在2004年总统选举仅以少数票蝉联的陈水扁声望不断下跌,不利舆论排山倒海而来,尤其是在台湾以外的国际社会,已不看好陈水扁的民进党有望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再度主政,因而选择再战“舆论”。
在这三个前提下,陈水扁正好利用美国要克制中国太快成长的趋势,中日关系陷入低潮之际来一个回马枪,干脆把国统会废掉,看看中国能有什么大动作。他所持的理据是终止“无用的机制”,并不是改变现状,既不使美国陷入难堪,也就容易取得美国的“谅解”与“默许”。
美国在这方面的回应是模棱两可的,在一边促请两岸对话消除歧见又在另一边与台湾对“终止”(Cease)的字眼达成共识。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更避重就轻地说﹕“陈水扁并没有废除国统会,只是“冻结”了国统会。美国不认为现状有任何的改变。”
中国方面的反应是迅速和极为愤慨的。胡锦涛认为这是走向“台独”的危险的一步;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健超促请美国正视陈水扁走向台独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共同维护中美关系及台海和平稳定的大局。
这一下子,陈水扁的一个动作又牵动了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的走向。虽然没有证据显示美国蓄意推动陈水扁“终止”国统会,但有迹象显示美国不反对陈水扁给中国一点颜色看,以牵制中国的发展脚步。
究竟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为什么它在中国的眼中是严重的挑衅?而它实质上只是一份“历史文件”。正是这份“历史文件”存在的重要性,所以才引发中国格外关注陈水扁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切断两岸的历史关系。
我们不必扯得太远,这可以从李登辉出任总统时说起。他是在1988年蒋经国逝世时接任总统职,身为国民党的龙头老大,李登辉有需要“维护”蒋介石和蒋经国一向以来所“坚持”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当然这与中共所阐释的一个中国有所不同。蒋介石要的是“反攻大陆”,以“中华民国”统一中国;蒋经国所要的是以“民主政治”统一中国;来到李登辉登场时,他不便一下子丢掉这面旗帜,于是他采取了两个动作用以克制在1986年成立的民进党(民主进步党)(一批由党外人士组成的政党,藉以打破一党专政局面)。因为这个反对党标明走“台独”路线,不符合国民党主政下的由国民党诠释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属于政治权力的斗争)。因此第一个动作是李登辉在1990年在总统的权限下组织了“国统会”(国家统一委员会),任务是“研究并咨询有关国家统一之大政方针”,由台湾当政者出任主任委员,以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接着在1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的责任”。海基会与陆委会就是据此而成立,开展较低层次的对话。
第二个动作是,有了这个架构后,李登辉顺此在1991年通过国民大会,修改宪法,宣布结束“动员戡乱时期”,并废止“动员戡动时期临时条款”(这个条款始于1947年蒋介石尚在南京主政时通过的,赋予总统巨大的权力“历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促成了蒋介石的独裁专政。1949年南京被解放,蒋介石撤守台湾后,仍然存在这一条款),取而代之的是李登辉“继承”了蒋经国的“民主刺激中国”。这意味着,台湾不再存在“反攻大陆”的幻想,而是要走一条自己的道路,但一时之间李登辉尚未能摆脱国民党内存在着的“祖国最终统一”的压力,只好见步行步。
循着修宪的完成,李登辉“发扬”了蒋经国的“民主游戏”而抛丢了蒋介石的“反攻大陆”政策。在法理上让人感觉到台湾在民主中寻求进步,不再与中共纠缠不清“统一大业”。除了在县市各级全面选举及立法议员通过投票选出外,也布署了台湾从1996年开始,采用总统直选。李登辉也藉此优势当选第一届的直选总统,也即是蝉联总统(过去总统由国民大会选出),为期4年。
在李登辉主政下(1988-2000年),他对台湾的前途提出四个象现,即一是朝向均衡和平统一之道,二是接受中国大陆条件的统一模式,三是推动台湾独立而产生的国际孤立及四是以台湾独立为目标的现实外交。(参阅李登辉着《台湾的主张》,页113)。
虽然李登辉先是在和平统一及现实外交两边游走,但他始终不热衷两岸统一的战略构思,因为他坚持“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1991年),与大陆沟通必须是“一个对等的政治实体”,也就摆明属于“国与国的关系”。
1993年,当民进党五全大会通过“台湾独立”条款后,李登辉的回应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共当局在大陆”。这就是说李登辉把两岸关系的“一国”改变成“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的关系。翌年(1994年),李登辉再补上一句﹕“我们应当尽量忘掉一个中国,两个中国这种字眼”。理由是它还处在分裂分治之中,如果没有统一,就没有所谓一个中国。(参阅《解读台湾》,页300-392)。
1998年,在拒绝中国提出的“一国两制”后,李登辉在“国统会”上说﹕“我们要再一次坚定拒绝所谓“一国两制”的构想。它的本质具有暖昧性,因为看似平等的两治,实际上一为中央,一为地方,并不平等。”
因此李登辉在1999年时对新总统的寄望是“能以「新台湾人」为基础,开创新时代的人(开创新台湾)”。就这样,民进党的陈水扁在2000年的总统直选中打败国民党的连战和亲民党的宋楚瑜,登上总统而成为李登辉心目中的「新台湾人」。
陈水扁显然比李登辉更急切走“台独”的路线,但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和美国的反对,他无法宣布“台独”,也只能拿“国统会”来祭旗,用以表明台湾不再谈什么统一,而是追求“中国在大陆,台湾在台湾”,比李登辉的字眼更具一目了然。
非常吊诡和无独有偶的是﹕今日的陈水扁所采取的行动,似乎是历史的重演,虽然性质不大一样,但格局并没有改变,这又要回到用历史来对比当今与昔日的“样板”。
话说1949年4月,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攻下南京后,蒋介石已撤守台湾。在5月的时候,毛泽东责成票裕组成三野部队进行攻台准备,希望在解放全中国时,也解放台湾。对此,毛泽东必须要布署妥当,先是用20万的兵力排阵,后又增添到50万的军力攻台。由于台湾隔着一道海峡,在空海军不足下,毛泽东希望苏联军援,尤其是空军作战。但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与美国划分势力范围,不想再挑起另一场战争,反建议毛泽东向台湾空投伞兵并组织当地力量。换句话说,毛泽东必须要审时度势美国会不会介入而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这个不容有失的过程中,毛泽东在1950年4月(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共和国)也拿下海南岛(在1951年时才解放西藏,只剩下台湾尚未解放),为解放台湾创造了条件。就在毛泽东就要痛下决心,决战于千里之外时,突又在后院起火,那就是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25日)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南部。若是同时两面应对,毛泽东肯定穷于应付。本来朝鲜不是中国的国土,它的内战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但在当时,美军已直接卷入朝鲜战争,极可能在打败北韩军后,又直扑中国,毛泽东不能掉以轻心。
这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解放台湾已列为最主要的议程之一,又面对金日成十月急电求救,毛泽东该怎么办呢?最后毛泽东一板敲定,指令彭德怀为援朝抗美总司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0月19日跨过鸭缘江,直接参与朝鲜战争。
究竟韩战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与台湾有关?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1945年),苏联与美国依照雅尔塔协议达成妥协,在朝联半岛以北纬38度线(通称三八线)划界,将朝鲜分成两半。北方归苏联,南方归美国。1948年8月,南方首先在汉城(首尔)单独成立以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9月北方在苏联扶持下,成立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就是南北韩或南北朝鲜出现不同政体的由来。当两个政府成立后,美军和苏军也相继撤出,留下两个政府水火不容,谁都想吃掉对方。
以那时的军力,北韩金日成较占上风,原拟一鼓作气打败李承晚,以进行朝鲜的统一。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美军从仁川登陆,把北韩军孤立在南韩境内,并向北韩推动军力。此时的杜鲁门总统宣称是北韩“侵略”南韩,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认为这是内战,外国不可干预。可是美国则成功地通过联合国认定北韩进行“侵略”,必须出兵遏止。
抑有进者,美国又调动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阻止毛泽东下令解放台湾,而另一边战火已在朝鲜燃烧。毛泽东只能在两者中择其一开辟战场,最终他选择援助北韩,暂时搁置解放台湾。这就是说,因为韩战使台湾得以松一口气。如果没有韩战,台湾一战将不可避免,结局如何也只有看美国介入的程度。据知未爆发韩战时,杜鲁门总统曾表示无意在台湾取得特别权利或建军事基地,若此说成立,毛泽东解放台湾看来是势在必行的。
可是韩战打乱整盘棋,美国决心保护南韩和台湾,并决定在这两个地方建立反共桥头堡,以阻止中国和苏联连手拿下整个亚洲。
毛泽东在援越抗美的旗号下,真正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巩固了他的社会主义政权。当1953年韩战结束时,又回复到南北韩分裂的局面,是毛泽东救了金日成的政权,但中国人民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根据估算有90万人伤亡;同时也“搭上了”台湾。这种国际主义的精神也只有在毛泽东年代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他把孩子毛岸英送上战场而赔上一条宝贵的生命。
韩战之后,中国是“伤痕累累”,却不忘“解放台湾”。在1955年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和大陈岛。不过要“解放台湾”已非易事,因为美国在1954年杪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共同防御条约”,使台湾问题越形复杂。毛泽东只好改弦易辙,在1956年提出“以和为贵”“爱国一家”及“爱国不分先后”的策略,希望能够达致和平统一。
自此而后,中国的领导人都朝着这个思路来解决台湾问题。例如1963年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即台必须统一于中国,除外交由中国负责外,台湾的军政大权、经济建设及社会改革可由台方进行,双方不帕特务搞破坏,只要台湾不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会改变目前对的政策。
- 1981年的叶剑英(人大委员长)九条和平统一主张,称为“叶九条”内包括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 1983年的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内包括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即一国两制),但在国际社会,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
- 1995年的江泽民的“江八条”,包括反对台独,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 2006年的胡锦涛的“坚持一中原则决不动摇”,不管什么人,什么政党,既往不咎,欢迎促进和平统一。
由此观之,除了“文革”时期(1966-1976)中国的激进派恢复“解放台湾”的口号一个时期外,大致上都是朝着和平的道路走。当然也正因为中国极力维护和平崛起,才使到陈水扁“有恃无恐”,不认为“废统”会有什么军事行动。
中国自然无需急于回击,但也明白今日的局面与56年前韩战的爆发是同一条线在牵动着。这个幕后的操办人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份参与。
持平而论,韩战的爆发先不是美国自动挑起,而是日金成越过三八线与响应李承晚的挑战而对着干,才又再把美军引进来,终于导致美国利用韩战箝制中国解放台湾。
反过来,今日台湾“废统”也应该不是美国自动挑起,而是陈水扁借机行事,正中美国下怀,也就利用台湾课题迫使中国向朝鲜施压,放弃核武器生产。
因此转来转去,台湾问题又是把韩国问题牵扯进来,历史的讽刺也正好说明陈水扁的任何挑动中国的动作,都是与政治大气候相辅相成的,光是陈水扁及其民进党的“台独派”在唱独脚戏是不成气候的。
明乎此,我们依然无法展望中台何时会统一,即使马英九有望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脱颖而出,他的骨子里也不可能没有“台独”的因子在作崇,理由是台湾人民被教导“反共、防共、抗共乃至灭共”的影响大深大久了。久到连三岁的小孩子都对共产党有强烈的抗拒感。
在这种情形下,期望台海风平浪静是不可能的,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和谈的大门还是敞开的,因为“独立”是要有条件的,包括被国际社会接受,不然独了也等于没独。至于国际的形势是否朝向大利于中国?这就要看中国政府和人民如何自强不息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