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3.4.06

“政客”与“政治家”

我对“大马商业道德学院”和英国Mori调查公司所展开的一项“忠诚信任”程度的调查结果深感兴趣。其中有关从政者的可信度,大马与英国相差无几。在大马方面,相信从政者讲真话的只占11%,而在英国方面,也只有16%。换句话说,在15项职业或行业中,从政者均叼陪末座。

虽然这种调查不具权威,但不论是在大马或在英国,人们对从攻者的信任程度总是最低的。这主要是政治人物面面俱圆,总是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人物讲不同的话,以致人们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才是真实的,因此有了以上的“结论”。

在华文字中,对于政治人物有几种称呼,却具不同的含意,其巧妙处也就在此。例如英文字一般上对从政者使用politician来称呼,但查了字典,它却有两个解释,一说政治家,另一说政客。对于华文字来说,“政客”又有了贬意。因此从政者往往喜欢被称为“政治人物”或“政治工作者”,而不喜欢“政客”这个词汇。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客”字的含意。一般上我们理解的是非主人的意思,而是到访者或过路者或短暂居留者。例如来自中原的系族散居在中国各省市,尤其是南方的广东和福建乃至江西,统被称为“客人”。虽然他们长期以来就落地生根,也是主人之一,但这个名称从未改变。客家人也习惯这样的称呼不认为含有贬意。

再者,我们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也是作客式的,当时间一到就得离开尘世。虽然我们也认定自己是地球的主人,但岁月不饶人,我们终究还是地球上的“客人”。

从这样来理解,“客”字也就没有什么不妥。可是从政者就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但在老百姓的眼中,不叫“政客”又叫什么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信度如此之低,也难怪在人民的眼中对从政者带着这样的意思。因为在他们看来,政治人物要成为“政治家”是难之又难的。政治家寥寥可数,政客就一大把。换句话说,要从“政客”蜕变成“政治家”,可就难关重重,也不是每个从政者都可以做到的。
这样一来,“客”和“家”就有一道很深的鸿沟,谁要能从“客”转成“家”,可就是一方名士了。如果说,“政客”是人民中的“精选”,那么“政治家”就是“精选中之精华”。

那么谁才够格成为“政治家”呢?这又是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有一个“认同”。即这个人在政治上对国家和人民有巨大的贡献或在某个时代有特出的表现,能带动人民跟看其思想而行动起来。这样的人也真的没有几个。这是要用一生心血才能打造出来的。不论我们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或政治手腕或施政方针,那是另外一码事。当他们被历史定位时,他们已成了政治家。在马来西亚,被列入政治家地位的有巫统的拿督翁、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胡先翁和已退任的马哈迪;有马华的陈祯禄;有民政的林苍佑。在新加坡有李光耀和林清祥等。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在历史上寻求这么高的荣誉诚非易事。

明乎政治家是这么高难度的境界,则我们一般的从政者也就不必这么耿耿于怀,只当自己是政治人物或只是政治上的一名过客,也不要在意被人称为“政客”。做政治上的“客人”,又有什么不好呢?千万不要一下子就以为被人称为“政客”是贬斥之意。其实,政客也罢,从政者也吧,最在意的应该是当他对政治作出承诺的时候,他不能利欲熏心,不能假公济私;更不能没有立场和政治理念,也不要讲话翻来覆去,以取信于民,设法将“政客”的形象和可信度提高。这也是从政者的任务之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