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2.10.06

1974与1976

1974和1976年对马中关系与马中政治演变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两年。它不但化解了两国的冷冻关系,也扭转了整个东南亚政治的走向,更为世界打开一扇和平大门。

先说1974年。这一年中国进入第二阶段的“文化大革命”,批林(彪)批孔(子)成为一种大规模的运动;毛泽东主席依然大权在握;“四人帮”权力在不断膨胀中。

这一年,中国的“文革”持续支持东南亚各地的武装斗争;马共也不例外地继续其恢复武装斗争的战略,给马来西亚政府带来政治压力。

尽管如此,在敦拉萨领导下的政府则努力的推进一项大胆和带有“冒险性”的外交政策。于是有1974年应周恩来之邀,敦拉萨率团直飞北京,签署了历史性的建交文件,成为首个东盟国家的表率。

正因为毛泽东在“文革”下不忘推动和平外交,也因为敦拉萨暂时抛开马共的威胁,终于为马中关系启开新的一页。弹指之间,32年过去了,马中关系年复一年的巩固和成长。如果没有这一年的互动和扭转,那有今日的水乳交融的局面?

再说1976年,马来西亚首相敦拉萨不幸于1月14日病逝,才由胡先翁接任首相。而胡先翁在东挑西选下,敲定马哈迪为其副手。这样一来,才有1981年的马哈迪时代的降临。

马哈迪的强势领导在位就是22年,其中经历了四位副手,在最后才选定阿都拉为接班人(2003年)。因为有了波浪式的政治运动,终于又酿成今日两位领袖关系的失调和失和。如果不是1976年的政局的改变,马哈迪的上位是个未知数;如果没有后期因为安华的跌马,阿都拉的上位也是个未知数。正是1976年才演成今日的争议,这之中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有偶然的结局留在历史的轨迹上。

同样的,1976年也是改变中国政局的一年。先是周恩来于1月8日与世长辞,后是毛泽东于9月9日撤手尘寰。继之,在10月6日,华国锋与叶剑英连手一举扳倒“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及姚文元,四人均已作古),10年“文革”划上句号,中国在拨乱反正中逐步地进入邓小平年代(1978年确定邓小平的领导权威),从此中国告别了毛泽东时代,迎来了今日“开花结果”的改革开放的年代。如果没有1976年的巨变,就没有邓小平的三落三起,就没有江泽民过渡到胡锦涛的年代,因此,1976年又是划时代的一年。

从1974年到1976年仅仅是两年的光景,马中的政局却在时代洪流中重新洗牌。而我们正是从那个年代跨越过来的,悲喜交集于其中。历史就是这样地造就了一个新年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