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27年的林敬益终于在今天卸下民政党主席职,为林敬益时划上句号。他给人民留下的印象是政坛第一笑料高手。该讲的和不该讲的话到他口中这么转竟成了“政治辞典”(当然在正规政治辞典中是找不到的)。他独创了“巴剎政治文化”。例如“脱裤放屁”,“躲在树下不知干什么”。因此我形容他是提倡“衔头政治文化”走进政治殿堂的第一人。他颠覆了我们一般所熟知的“政治话语”。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如果我们从林敬益从政的历史分析他几个阶段的锐变,就不会惊讶他的“政治天才”是与生俱来的。
在第一个阶段始于1968年到1 969年,他参加霹雳州议席选举,处女战铩羽而归。接着发生“513”冲突事件。当1971年国会民主重开时,他又活跃起来。先是被委为马华霹州联委会主席,继之在1972年元旦日突然被委为特别任务部长(掌握新村事务)。就在这个时期,他的言行“石破天惊”:j仿效左翼政党在霹雳州成立《兴汉社》(吸收政治精英的俱乐部)和《干训班》(培养党员成为干部);k鼓吹以“社会主义政策”改变马华,引起元老大反弹;l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高兴陈修信肖像,载歌载舞迎接陈修信访问怡保(72年6月);m默许其领导的霹州马华公然反对联盟与人民进步党组成联合政府,结果适得其反,被马华中央采取行动。
双方撕破脸皮,导致林敬益于1973年被陈修信开除出党。这之间的骂战是口没遮拦的,堪称一绝。但也宣告林敬益在马华的“革命”功败垂成。与林苍佑当年(59年)在马华“革命”失败无独有偶。
正因为双林的“惺惺相惜”,于是又有了第二阶段的林敬益政治生涯。时间始于1973年到1980年,他率领他的团队,包括梁棋祥内在73年杪投身民政党。一下子把民政党旗插足霹雳州,扩大政治地盘。但也因此使到马华和民政的关系“紧张起来”,也在后来衍生了一连串的明争暗斗。
而学乖了的林敬益,不再引用在马华时的“文革政治策略”,宁可韬光养晦,伺机再出发,接受林苍佑的安排成为副主席,再晋升为两位署理主席之一(这也只是当年民政才有的特色)。可是在1980年党选时,决意交出党职的林苍佑相中梁棋祥(原为秘书长)接棒。导致林敬益在逆林苍佑的意愿下,中选党主席。
就这样林敬益晋入第三阶段的政治生涯。从1980年到1990,这个党主席并不好做。第一关就碰上李三春的钉子。在1982年的大选竟让李三春争取到在槟州与民政平分秋色,8席对8席的分配上阵。林苍佑对此大感失望和不满,但堪可告慰的是他引进了华教人士一股力量顶住压力,许子根就是其中一位。第二关是林敬益要等到1986年大选后,才又回到内阁担任部长。换句话说,党主席不是内阁部长或首长,林敬益在国阵内是第一人。
接下来,林敬益挨到1990年后才开始他大展拳脚的政治生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四阶段。因为这一年之后,林苍佑退隐政坛,结束民政两套马车的局面。一方面林敬益先后五次击退挑战者,抗拒分裂和稳住阵脚,为民政作出巨大建树,党大厦和宏愿大学成了他的两座丰碑;另一方面调和了与马华的关系,2003年时竟倡议与马华合并,保住了民政在槟州的主导地位。
综观他39年在政海浮沉,他在马华交白卷,却是意外地在民政丰收,我的结论是他过在“少年得志”在马华交白卷;功在“大器晚成”在民政唱丰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