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5.07

拿督翁、拉沙里、安华

依约补选结果让安华大感失望,形容是“马来西亚的悲哀”。但前《新海峡时报》总编辑卡里拉姆都则形容安华是“失灵的魔术师,再也激不起围观者的激情”。这意味着两个不同立场与观点的人对依约战绩有不同的评价。可是有人不同意这是安华失败的开始,而是一时的挫折,他会继续上路而最终是要取回原本已是垂手可得的首相宝座。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依约补选的活动中,安华已倾全力以赴,形同是他与副首相纳吉的一场政治斗争。这好像是美国政论家克里思马修斯所说的“激烈的政治游戏是一场硬球游戏”,它有其基本法则,也会出现角色旋转和形象定位的变化。但在这个权力世界中,总会有人占着主管的地位,黄油(资源)由他来分配和决定。因此我们明显地看到今时不同往昔,角色地位已对换,形象定位也大不相同,安华不得不接受他不是控制整个大局的人,而是扮演着逆流而上的被动者。

由于安华政运在1998年后从高峰跌下转成为反对党的“灵魂人物”,让我们不期然地想起他的两位先行者政运之不济。他们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相似之处,值得我们拿来作为参照和对比。

第一位先行者是一度叱咤风云的人物拿督翁,他不但是巫统的创党人,也一度是英殖民政府扶植的未来首相人选。不过当他在1951年离开巫统自创马来亚独立党,复于1953年改名为国家党后,就把巫统视为劲敌而与之较量。他树起多元种族的色彩,更雄心勃勃地相信可以在1955年的普选中胜出。讵料事与愿违,国家党一败涂地,巫统因而崛起成为执政党,且在1957年领导国家走向独立。它的结盟政党仍然是今日留在国阵内的马华和印度国大党。

自此失败后,拿督翁走回激进的马来人路线,但在1959年的大选只他一人中选国会议员,而在1962年逝世。虽然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却在70年代被巫统迎回而确定他的创党人的地位,功绩被颂扬至今。

无独有偶的是,在1987年角逐巫统主席不果的东姑拉沙里也在1989年拉大队脱离巫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与巫统争夺政治领导权,一时声势浩大,左边拉拢回教党,右边拉拢行动党组成三角联盟。可惜在1990年大选不敌巫统,导致东姑拉沙里在较后将党名改为46马来人党,角逐1995年的大选,气势大不如前。一年之后宣告回巢,解散46马来人党。当然拉沙里不是拿督翁,他在巫统党内已是无法举足轻重。

下来的安华则是被逼出来的,他从未想过要当拿督翁或东姑拉沙里,因为他有不同的政治视野,但他们的共同点则是一心一意要成为国家领袖,当上首相。由于形势所逼,安华组成了国民公正党,在1999年的大选竟告发酵,情况与东姑拉沙里大同小异(强化回教党的地位)。所不同的是安华因被马哈迪政府提控罪成而身陷囹圄,错过了1999年及2004年的大选。他也不因选举未达夺权目的而改变初衷,反而进一步与人民党结盟,变成人民公正党,持续其多元种族路线。

两场位于城乡之间的补选虽然让安华赶上了,也让他感到一阵心寒,但补选不是全体民意的温度表,未来的大选才是真正考验安华魅力的决战场。最终安华情归何处,又非我们所能预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