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香港回归祖国已是十周年。期间最大的变化是港人从一个完全的殖民地转成“有国有家”的人。这个“家”的含意是住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不再是殖民地的“家”。但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多少香港人认为“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们也拿不准。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目前至少有60%以上的香港人对回归是认同的。因为他们经历了十年的不但不变(马照跑,舞照跳),而且越来越显示中国通过市场经济已和香港的经济脉搏一起跳动和一起成长。换句话说,香港人民尝到了“一国两制”的甜果,也见证了中国的承诺是经得起考验的。不宁唯是,当香港面临97金融风暴,SARS非典肺炎大侵袭时,中国二话不说,给予香港最大的支持而化解香港危机。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全力和无条件的支持,很难想象其后果。
因此,以这个角度看香港回归,确是“大喜事”。不过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切入,香港的“去与回”就十分值得玩味了。当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硬占有香港时,不是香港人起来抗议外国侵略,而是当时的中国人民痛斥清廷腐败无能,及后的史家都把清朝的丧权辱国骂个不停。原来在天朝脚下的百姓爱国爱得这么麻木,显现了无国家的意识。
英国人利用这一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移民到香港,把他们从封建统治下的“奴才”教化成资本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又赋予他们个人的自由,热爱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这批移民把自己从劳动者变成创业者或个体户。在往后的历史中,香港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座标志,挨在大陆的土地边陲,不断地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吸引了无数的中国人前扑后继,即使泅水或非法偷渡也在所不惜。
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那些不愿在毛泽东统治下生活的中国人大量逃向香港;那些反共的或恐共的也不例外涌入香港。在这之后,香港成了“逃亡者”的天堂。久而久之,他们排斥中共,但接受英国的统治,即便因此“有家无国”也不以为意。
事实上,扭转整个局面的并非始于邓小平,而是毛泽东在1972年(文革期)迎来了“头号敌人”美国总统尼克逊。人们终于看到一个共和国的存在和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不能继续漠视。
有了毛泽东这一打破东西方对峙的创举,才有了后来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他是为完成毛泽东一统祖国的心愿而妥协性的包容资本主义的香港50年不变。结果有了1997年的香港回归大件事(和平收复失土)和1999年澳门回归的再版。可是邓小平想用此也来包容台湾看来又得改弦易辙了。胡锦涛在主持香港回归仪式上不提台湾问题也正是意识到台湾已成为极其复杂的国际性课题。这就是说,“一国两制”的模式已不能只做给台湾人民看,而是要全世界的人民,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真正被中共的共创和谐社会的诚意所感染。
就此问题上,胡锦涛提出的要重视国民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点醒,以让香港人认识和了解祖国的历史。不能忘本也不能忘根。
在这方面,令人迷惑和不解的是,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宣誓就职时说要“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将祖国一分为二?如果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曾荫权应效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再画蛇添足。难道中国不包括香港在内?因此曾荫权也应上国民教育这一课。我们可以同意港人治港,一国两制(明明是一国),但不能同意“效忠”一个“制度”而不是一个国家的整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