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陈水扁强行于12月8日拆掉《大中至正》四个大字,换上《自由广场》,同时《中正纪念堂》也换成《民主纪念馆》,以在政治意识上彻底铲除蒋介石遗留下的痕迹。
原本完工于1980年的《中正纪念堂》的大门外有四个大字《大中至正》是为了纪念于1975年4月5日逝世的蒋介石,未想经过27年政治斗争的演变,蒋介石终于不敌新一代台湾人的无情杀手,被抹掉其在台湾人眼中的政治地位。表面上看来是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与马英九代表的国民党的权力之争的外一章,实则牵涉了整整两代人的情仇恩怨。
这段故事必须从蒋介石在中国的崛起开始。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其“爱将”蒋介石成了孙中山的“继承人”,以军事力量在军阀割据的中国取得了国民党的领导权。他与孙中山的最大不同点是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不似孙中山联共一统中国的思想。因此在1927年,蒋介石对共产党发起攻势,大举杀害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终告破灭。
共产党人在受到逼害下,化整为零。1929年,毛泽东在井岗上建立根据地,而后在江西成立“红色政权”。蒋介石不容中共有立足之地,展开全面的围剿,迫使中共红军在1934年突围而出,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毛泽东带领红军在延安另立根据地。从此跟蒋介石有不共戴天之仇。
虽然在1936年发生张学良挟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于1937年再次联手抗日,因而有了八年抗战的血泪史,但不争的是蒋介石仍然容不下毛泽东的势力坐大。就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国共又大动干戈。这一次是毛泽东采取主动出击战,只用四年的时间,就把蒋介石的国民党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也许出于先见之明,蒋介石于1945年从战败的日本取回台湾岛后,就部署台湾成为他的另一个军事基地,以防在大陆战争失败时有退路。果然1948年蒋介石撤守台湾,把整个大陆让给毛泽东一统大业。当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蒋介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是罪不可赦的共敌,没有地位可言。
在另一方面,失去大陆政权的蒋介石,在大军(国民党退守的残军)压境下,也不管台湾当地人是否同意,强行建立起他的独裁统治,把中华民国移植台湾。在美国的扶持下,不忘反攻大陆。
正因为历史的吊诡,形成了毛泽东与蒋介石日后的势不两立的斗争。在痛定思痛下,蒋介石把台湾当成了一个国家来治理,但毛泽东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允许“中华民国”合法地存在。
在动武条件受制下,毛泽东改弦易辙,通过外交途径来改变台湾的政治格局。于是有了1971年联合国通过提案,将中华民国逐出联合国,而把中国席位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隔一年又迎来了美国总统尼克逊破天荒的访华之旅,并与毛泽东缔造了一个新世纪。
蒋介石在悲愤之余,打出“处变不惊”的口号,以镇住台湾民心,但对内仍然实行军政统治。1975年蒋介石逝世,其儿子蒋经国逐步接班。在父子同心下,自然建造起《中正纪念堂》(蒋介石另一别名是蒋中正),以歌功颂住的内涵也植入国民党的图腾,用以彰显蒋介石是与国民党两位一体的。
1978年蒋经国从行政院长(1972年任起)登上台湾总统,建构了蒋家王朝,1986年蒋经国将民主政治注入台湾,一改其父亲的专制统治。从那一刻起,台湾非国民党人士借开放之风另树旗帜。今日当政的“民进党”(民主进步党)就是在这一年的9月28日成立的,它擎起“台独大旗”,以否定国民党的一个中国的主流意识。
1988年蒋经国突告病逝,李登辉接过棒子后,采取新的政治路线,与蒋家王朝划清界线,与台独越走越近,强调“两个中国”论,为民进党制造更多的空间传布“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的两个实体论。
2000年,总统任期届满的李登辉干脆为民进党的陈水扁提供当选的机会,以结束国民党长达50年的统治。
陈水扁显然是比国民党的连战较讨李登辉的欢心,因为前者的台独意识是要带领台湾摆脱中国阴影而走向独立。
经过八年的统治后,陈水扁在卸任前索性拿蒋介石来祭旗,让他也成为台湾人民的“公敌”(企图使蒋介石的灵魂无处可依),以重重地打国民党一个耳光,不仅拔掉国民党的根,也迫使马英九与蒋介石切断关系。
这一下子,要争取出位的马英九不得不跟随陈水扁起舞,即便他能在2008年当选总统(这还是个未知数),也是脱胎换骨的马英九,不再是蒋介石的嫡传弟子,而是变质了的国民党。
拆除蒋介石的门面,正是起一石二鸟之效,即可把蒋介石连根拔起,也在政治上逼国民党重新包装,向台独认同。至于国际社会是否认同阿扁的玩火,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