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2.08

黄家定两面开弓 既打看得见的手也防看不见的手

马华公会总会长黄家定虽然是在2003年接棒而在2004年的大选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但真正考验他的则是2008年的大选。尽管只是相隔4年,情势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此刻的黄家定的心情比起上一届的大选“轻骑过关”是截然不同的。他不但要面对党内派系的争相出线的压力,也要面对反对党的大军压境。

就黄家定个人来说,他的从政记录是平步青云的。自1979年参加马华公会后,就一面倒向支持陈群川,且在林良实的提携下,从部长新闻秘书升至政治秘书;更在1990年初试啼声,在柔佛笨珍国席胜出,从此官运亨通,官拜政务次长、副部长乃至正部长。

在党内,他也是一路 向上的,先是担任柔佛马青团长,后是进入马华中委,且在1996年起当选马华副总会长。凭着这双重身份(既是部长又是副总会长),他得以在2003年被林良实钦点为接班人,直升马华总会长;而署理总会长则在协商下交由林亚礼的人马陈广才递补其空缺。这就是2003年马华AB队“破镜重圆”的头条新闻,也反映出林良实是黄家定不折不扣的“政治师父”。没有林良实的提拔就不会有今天的黄家定,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当上总会长后的黄家定初时是得心应手的,没有太大烦恼,比如2004年大选的排阵,因为新官上任可以从容地按其“政治师父” 林良实留下的“政治遗产”对候选人作出萧规曹随的分配,而不论他们是A队,B队乃至C队人马。

由于天时,地利加上人和,马华在一片团结声中,加上新上任的首相阿都拉(也是在2003年接下马哈迪的班)的清新形象,结果国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总数219个国席中,国阵扫走了199个。马华公会的表现也不错,在参加40个国席角逐中,赢得了31席。与此同时,参加90个州议席竞选,也赢得76席。这无疑地为黄家定的政途加了筹码。

不过转入2005年,黄家定就不那么轻松,在党选中面对也是来自柔佛州的蔡锐明(前卫生部长)的挑战,而其副手陈广才则是面对重量级的人马陈祖排(前地方政府暨房屋部长)的挑战,显示了马华在没有所谓ABC队下,反而出现了当权派和挑战派之分。

虽然这一仗黄家定取得全胜,但也因此使到马华阵营重新洗牌。这牌局一洗,新形势又告涌现,竟然又出现新的强人在他和广才之间形成鼎足而立的新三角形。这个强人同样来自柔佛州的蔡细历,他崛起成为林良实的“代言人”。

其中的微妙是黄家定和蔡细历的关系原本同属“一家人”(均是林良实的政治徒弟),却因为党选后两人有了“若即若离”的说法,造成黄家定在处理陈广才和蔡细历的关系上必须求取平衡点,以免伤了和气。

再有一种现象是黄家定在党选后尽量塑造一个新的马华,逐渐卸下林良实留 下的政治包袱,他要马华真正的走入黄家定时代。但在另一方面,牢牢控制柔佛州的蔡细历则维持着“没有林良实的林良实”的局面。这当然不至于造成马华出现黄蔡队,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蔡细历是党内的第三把手,有其不可忽视的实力。因为柔佛向来是马华的铁板一块,不能出现裂痕。

很不幸的是,转入2007年底,竟然抖出光盘丑闻,这一下子,蔡细历万万想不到会因此落马。没有了蔡细历的领导,柔佛马华还是处在蔡细历的影子中,陈国煌被委为柔佛代主席证诸了马华中央以大局为重。

这就是说,尽管马华的格局没有改变,但整体而言,其完整性是存在的,也就使得黄家定能够运筹帷幄操控整局。基本上马华还是以完整的团队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选。

因此,马华的“敌人”不是来自内部的,而是外部的。正如马华公会从不讳言它的对手是民主行动党。不过,马华所担心的不是“敌手”太过强大,而是国内的政治局势已有所转变,变得连马华公会都无法掌控,只能连消带打的进行消毒,以免负面的事件 发酵和蔓延。

这些事件包括国人争议中的肃贪课题,举剑课题,华校课题,种族课题和宗教课题;还有就是经济课题,通货膨胀的隐忧与发展项目上存在的公平争议以及新近的司法丑闻及兴权会事件等等不能说与选举无关。一句话所有关系国家与民生的大课题都成了黄家定最最棘手和头痛的课题;尤其身为国阵的老二,它不能视而不见,也不可能静观其变。在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当起“救火员”的任务。虽然未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也还是拿出一些成绩来。

基于这一点,它也成为黄家定手中的一张皇牌,那就是“朝里有人好办事”。在他看来即使不能一揽子解决,总有机会不断地争取和局部解决,以消人民的怨气。

由于面对一篓篓的问题,黄家定要在困境中杀出一路血路也就必须要把行功党当成真正的敌手来阻止后者突破防线,身为华人政党的代表,他比任何国阵的成员党领袖的心情还要沉重。

因为他知道,马华不能以2004年的战绩作为标准(那是国阵形势一大片大好的年代,也是反对党最弱的年代),也不能以1999年的战绩作比较。因为这一年安华在牢中,而行动党又初次与公正党和回教党合作,被人抓着辫子穷追猛打,甚至连林吉祥和卡巴星也落马。

反而是1990年的战绩成了马华最大的考量。这一年,行动党与46精神结盟,而46精神党又个别与回教党结盟,形成一个三角合作直接对垒国阵。结果这一年行动党扫走20个国席(在1986年林吉祥当红的年代,更夺下24个国席)。

如今2008年行动党与公正党结盟,公正党又另外与回教党合作,情况有如1990年的政治格局的回流。这才是黄家定必须要重视的新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黄家定又打出另一张牌,那就是在打造健康政治文化的旗帜下,安排有些担任三届以上的议员下车,又安排新人上车,以求有新面孔和具有学术背景的人选上阵。他的意思要让选民对马华有新鲜感,出现一个黄家定时代的阵容,不再是旧式或一成不变的排阵。

这当然会引起党内失意人士的不满,但相比轻重之下,起用新人正是黄家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他既要打服务牌,也同样要打知识牌。他深深地体会到。在经济知识的时代,马华的候选人不但要入得厨房,也要上得厅堂。

黄家定能否守得住马华的优势,就要看在此时此刻他的布局与对应课题之道。他的“堂堂正正做人与清清白白做官”无疑能引起人民的共鸣,但关键是如何出奇制胜挡住反风。因此黄家定主要的对手除了看得见的手(林冠英与安华)外,也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反风之手)。这后者的有声无影才叫他耿耿于怀和不易摸透。

也许黄家定当务之急是先打掉开不见的手,然后面对看得见的手。这是双重的艰巨挑战,也是对黄家定的最大考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