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2.08

许子根与巫青团的关系

2008年的大选,民政代主席许子根无疑是焦点人物。因为他已经表达上京的意愿,准备接替林敬益成为中央部长,而将放弃担任18年的槟州首席部长职。他的这一重大的举动,在政坛引起一阵涟漪。如果因此引发“许子根效应”,对民政党具有重大的激励作用。

2006年,身为槟州首席部长的许子根也成为热门话题的焦点人物,但与大选无关,而是在9月份的时候,突然有一批巫青团员在巫统丹绒区会会所开幕礼上,大拉布条指责许子根“边缘化马来人”,在众目睽睽下“羞辱”首席部长。当时首相阿都拉也在场,他们显然是希望首相也会与他们相互呼应。结果大失所望,首相敦促收起布条,不要再作出不敬的举动。

不过,在没有受到处分下,少数的巫青团员包括一些领导人过后相继地发出种族性的言论,包括要求更换首席部长,首席部长轮任,乃至槟威两地各设首席部长及交出水供主席等等的似是而非的要求。一时此起彼落,简直把许子根逼向墙角,以逞一时之快。

在施加压力下,他们要求首席部长与巫青团代表对话,俨然地把自己扮成反对党而忘记了他们也是源自母体巫统的一份子。许子根并没有因此接受“不对称的对话”,而是让民青团与巫青团周旋。

所幸首相并没有被这些极端言论所迷惑,反而理智地忠告相关人士不要再发出尖锐性的叫嚣,才使到局面平静下来,但对许子根造成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过后他曾私下谈及他当时的感受,他觉得十分难堪和内心十分激动。原本想离席抗议,又碍于首相情面,仪式未完,不能与这一小撮人一般见识,只好强忍下来。总不能拂袖而去也使首相难堪。这种以大局为重的暂时“忍气吞声”不幸在事后被人批评为“懦弱”的表现。直到今天也还有人提及此事,未能洞悉他“内心的痛”是难以表达的,也是他从政以来面对极小部分自己人(同一阵营的政党)的头一次公然挑衅。

其实,如果我们翻阅过去的历史,也不难发现许子根不是第一个人面对这样的窘境。例如东姑时代曾受到公开要求下台的压力;敦拉萨时有华玲大示威演成对抗;胡先翁当政时受到反社团(修正)法令人士的大结集;马哈迪当教育部长时面对大学生向他抗议大专法令;还有,也有一些巫青团份子曾在1999年向雪华堂示威要求收回“诉求”等事件。因此示威和拉布条已成为一些人用来宣泄不满的行动。以此比较,许子根事件不过是其中之一,也是极小规模的,有人认为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但因为是针对华裔首席部长而来,已不是许子根一个人的事了,而是关系到多元种族国家内的某些执政党人是否可以在大庭广众;尤其是在首相和首长皆出席的仪式上,上演自己人在反自己人的一幕?如果是反对党或外来团体针对政府政策和施政举行示威抗议倒是可以理解;不解的是,维护现政体的人怎么可以要求节外生枝改变既定的分权安排(社会契约)?

针对此事,我们欣慰首相最近说了,极小部分人的极端言行不代表国家领袖的意见,而且他也做到我们再也听不到这类的无礼鼓噪。这证明了领袖兼听则明。抑有进者,副首相纳吉也说了,槟州首席部长仍归民政党人出任而巫统没有异议。坚决地否定了两年多的首长换人和首长轮任制的谬论。
如果说许子根的“忍”换来今天的明朗局面并保住华裔首席部长,总算让“坏事变好事”。也反过来印证极端言行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许子根也不是一忍到底,例如兴权会事件后,民青团副团长巴南柔迪在去年12月发表“印裔一生被边缘化”的文告后,虽受到巫青团长希沙慕丁的强烈指责与公开要求许子根即刻采取纪律行动,但许子根从容以对按程序处理;也在另一方面驳斥巫青团也有人曾发表过极端与不符国阵精神的言论,只是警告了事。这种不卑不亢,柔中带刚的回应,赢得了各界认同。

经过这两场交锋,许子根与希沙慕丁异中求同,依然保得“君子风度”,维持友好关系,足见领袖深明大义,点到为止,不能没完没了,也不能随部份党员瞎起哄。如果可以“总结”的话,那第一场交锋许子根先失后得;第二场交锋打成平手,各无所失。许子根也因此放下一块心头大石,反而可以集中精力放眼于上京路上带出民政多元理念,抑制种族及极端言行,这才是人民的最大期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