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之前,各政党已纷纷攘攘一个时期,彼此都不愿出牌;提名之后,各党都亮出牌底。不见王者之战,大家都松了口气。但宣传战和口水战随之此起彼落,每个政党都寸步不让,寸步必争。有人说本届大选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反风已经吹起,对执政党有一定的冲击;但也有人问:提名过后,一切照常,车在跑,人在动,好像与平日没有什么差别,风又从哪里来呢?
其实这两种感觉都没有错,也不会有严重的矛盾,反而体现了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成熟。虽然政党可以造势,但都是有克制性和比较文雅的举动,即使在提名日各方人马纷纷展示力量,也只是点到为止,鲜有恶言相向。而人民也會懂得如何做出抉择,无需大声摇旗呐喊,随风起舞。
那么大选风又从那里吹起呢?其一是各党的座谈会较往常为多,也颇吸引人潮;尤其是反对党的集会,更见人头攒动。因此有人根据反对党的造势来评估反风有多大。其二是现代科技的进步,除了各类媒体的大篇幅报导外,也出现互联网的各式各类的言论;更有发不完的手机短讯。造成人们一种印象是反风在渐渐吹起。其三是在咖啡店,在人潮多的地方,也不间断地提及大选的事。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是相互争执,到底是选党还是选人?其四的一个至为普遍的现象是,相当大部份的人都认为应该给反对党多一些席位,但应该怎样给和应该给多少,就成为执政党的一个忧虑了。因为投票是个人的事,到底那个区应投给那个党或怎样分才能使到反对党拥有1/3的席位,都没有一个模式和参考。不论反风是大是小,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多数的选民都比较一致性地认为本届应增加反对党的席位,也不再分州或国来投票,不过也不以为会变天。既然不变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认为最好的结果是在执政党稳定下,反对党也强大,具有制衡力量,比例上2/3对1/3是可以被接受的。
如果说,老百姓心想要有一些改变,也不能诠释成反风。所谓的反风是指对执政党的冲击较大而已,这又是民主政治规律,不足为奇。主要是过去执政党太过强大,强大到占据议会的90%的优势,而反对党只剩下10%,在比例上,过于悬殊。对此连首相也承认本届大选不会重演2004年的狂胜,那是一场硬仗。这就是说,硬仗中有得有失,执政党也要坦然地面对失去一些议席的挑战;反对党也要接受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已是算是相当不错的。
就此而言,由于受评议的大课题一个接一个来,像雪球那样在滚动,我们也自然听到风已在吹。不过这只能凭感觉,是看不见的手。因为它没有狂风暴雨的迹象,也不是十号风球。
其实要求改变不是坏事,执政党的民政不是也提出“再转变”的口号吗?可见不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都在本届选举中求变,差別在于执政党要的是顺序和适度的变;反对党要的是突破性之变。而人民呢,心中有数要怎么变。也难怪市面上水静河飞,风平浪靜,但靜中又求变。怎么样的转变,就看人民的取决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