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领袖与接班人之间有时是顺序的;但大多时候是生变的。因此若处理不好,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节外生枝。
我国自独立以降,最顺序和最明显的接班人莫过于东姑与敦拉萨。在独立前,后者已是以接班人的身份坐亚望冠,直到1971年才正式交棒。下来的是敦拉萨与胡先翁,也是早已安排妥当的。但到了胡先翁要选接班人的时刻,也就有其难度,他要在三位人选中挑一位,结果马哈迪被命中。而这个抉择也是十分戏剧性的,胡先翁说,他是在一夜之间敲定的。
到了马哈迪时代,接班人更是成了一场政治角逐,先是慕沙希淡,后是嘉化峇峇,下来是安华,最后是阿都拉上位。四易其人虽非马哈迪所愿,但时势也促成接班人生变。主要是马哈迪在位甚久(22年),那些未遂其所愿的只好被淘汰出局。可见接班人也不能被刻意安排的。
马华公会的接班人更是因人因事而变化,不是第二把交椅就是未来的接班人。从陈修信时代(1962年)开始,其接班人就至少有五位够资格,即许启谟,李孝友,林敬益,曾永森和李三春。最后是李三春登场。但李三春之后,接班人之争竟陷入难解难分的党争。有梁维泮,麦汉锦及陈群川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陈群川才脱颖而出。陈群川之后是林良实顺势而上。下来的林良实与李金狮及林良实与林亚礼,因再陷党争造就了黄家定。原本黄家定与陈广才是一对最佳拍档,今天突告变化,大选过后谁能出线成为接班人尚是未知数。
民政党的接班人争议应从林苍佑开始,1980年他属意梁棋祥接班,结果是林敬益跑出。林敬益之后有李裕隆,郭洙镇及许子根被排列,直到2005年才确定许子根是未来的接班人。由此可见,接班人的圈定并非易事。
同样的,槟州首席部长的接班人也有难以预测的变化,先是有吴清德在排队,继之许岳金呼之欲出。后来又双双出局,变成许子根在不经意下成为林苍佑的接班人。
如今许子根在上京的路上面对的挑战比之林苍佑和林敬益更加头痛。他要选的不单是首席部长的接班人,而且也可能是党的未来接班人。在几位具备资格的人选中,究竟有那一位是他嘱意的,他从来没有公开过,也没有表态过?造成在他宣布要上京时,留下一个迷团让人东猜西猜。不仅党内有压力,而且党外也有压力。
他知道及早的宣布会给党带来震荡,但若未让接班人浮出枱面,也是对党有所冲击;尤其是在大选关键时刻,已是不容他有任何的闪失。正因为这样,首席部长在“变中有定”中又衍生出“定中有变”的可能性。在宣布也不是,不宣布也不是的两难底下,他唯有选择后者,虽然不是最佳方案,但也可免却党内斗争随之爆发打乱了军心。
看来,许子根走的这步险棋是要力保国阵再次胜出后才来厘清局面,因为大选过后,即便有什么党争,他也不必过于紧张和内疚,进而看出党的力量和方向应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不是他不爱凯撤,而是他更爱罗马。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许子根对人选已是胸有成竹,无需再宣于口,但他这个决定的风险性有多大,就看选民对他的支持的力度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