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3.08

深谙老二哲学坐亚望冠 纳吉劲敌是安华 (十大政论)

巫统第二把手向来是准备接班的人,纳吉也不例外。但不是第二把手就一定能顺利上位,也早有先例。因此纳吉说他懂得老二的哲学,那就是忠于第一把手,一心一意跟在第一把手的后面。即便不久前,前首相马哈迪说他与现任首相阿都拉有“君子协定”,做完一届就交给纳吉,但纳吉说他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再重申对第一把手效忠不移。换句话说,纳吉的老二的哲学是永远不要威胁第一把手。在这方面,也让人们看到纳吉与阿都拉的关系也较前更为融洽,消除了所谓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说法。

纳吉从政开始,一直都是平步青云的,而且在关键的时刻,也发挥特有的效用,以致受到重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儿子。子凭父贵这句话用在他的身上是恰当不过的。当1978年初敦拉萨病逝时,其留下的北根国会议席就由纳吉顶上,在无对手下自动中选。那时的纳吉才23岁,应是最年轻的国会议员。没有人争议为何一位年轻小伙子忽然越位而上,因为他是敦拉萨的儿子。

1978年大选,他再度蝉联国会议员,也只有25岁就被第三任首相胡先翁(也是他的姨丈)委为副部长。

1982年他弃国攻州,为的是出任彭亨州务大臣,时年方29岁,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州务大臣。
1986年大选,他又回到中央,但只出任文青部长。有些失望未被重用,一度保持低调,继续担任巫青团副团长,成为巫青团长安华的助手。这个时期,在政坛上炙手可热的是安华,备受马哈迪重用。纳吉仍然年轻,被马哈迪考验其领导能力。

但转机就在1987年的巫统党选。这一年东姑拉沙里联手慕沙希淡向马哈迪的领导挑战。双方势均力敌,鹿死谁手,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安华此时身为马哈迪身边的红人,对马哈迪的全力支持不在话下,反而是此时已成为巫青团长的纳吉成为关键性人物。被东姑拉沙里组成的B队阵营极力拉拢;马哈迪阵营也因纳吉仍未表态也拉力争取,最后是纳吉及其彭亨派系倾全力支持马哈迪,终于让后者以40张多数票压倒东姑拉沙里(739票对699票)。这对马哈迪来说,纳吉无疑立下大功。因此在1990年大选过后,他被倚重出任国防部长。

不过纳吉由于出身巫青团,与安华关系密切,在1993年党选时,他参与安华的派系组成的宏愿队伍,在党选中胜出,出任副主席。吊诡的是这一年的党选,原是副主席之一的阿都拉被挤出局。除了安华升任署理主席外,三名票选副主席是纳吉、慕尤汀及莫哈末泰益。不久之后,马哈迪就布置折散“宏愿队伍”,成了安华与马哈迪失和的导火线,也让巫统在马哈迪主导下重新洗牌。

这牌局一洗,巫统的领导结构全部起了变数。原本被宏愿挤出局的阿都拉,在1996年的党选中被马哈迪力撑,又中选回副主席之一。虽然纳吉与泰益继留任,但慕尤汀成为被牺牲的副主席。

1998年安华跌马,被马哈迪解除官职与开除出党,整个牌局又再次起了变化。这个变化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先是宏愿队伍的人背弃了安华,他们都整合在马哈迪的旗帜下。于是出现一幅新景象﹕原属B队的阿都拉已被马哈迪选中为递补安华空缺的人。他被擢升为副首相兼代署理主席;‚纳吉虽然是1996年票选最高的副主席,马哈迪认为他仍年轻,因此选阿都拉为接班人;ƒ慕尤汀虽未受重用,但保留官职,莫哈末泰因一度官司缠身,失去官职(雪州务大臣);„东姑拉沙里回巢,但未委官职;…安华反倒成为反对党的精神领袖。

当马哈迪在2003年退休时,在没争议下,阿都拉成了接班人,出任首相兼巫统主席,启开了阿都拉当政的年代。阿都拉顺势编收了马哈迪的队伍,但也做了必要的改变,其中包括在审时度势几个月后才委任纳吉成为副手。有消息传言,阿都拉在两位副主席中较倾向慕尤汀,结果是纳吉出线,这当然也得感谢马哈迪公开挺纳吉出任副首相,纳吉也因此松了口气,对阿都拉的提拔,自然是感恩戴德的。

接着在2004年的大选,在阿都拉旋风下,纳吉是亦步亦趋的,也就进一步巩固他做为未来接班人的地位。因此在过去4年中,结吉与阿都拉是一唱一和也是合作无间的。至少消除了纳吉是马哈迪的人,反而被认为他是不折不扣阿都拉的人。这之中的变化应证了政治是最现实的。

其实,回看纳吉的政途,虽一直立于不败的地位,但也遭遇几次大风浪。其一是在马哈迪与东姑拉沙里之间的斗争上,一度使他成为夹心人。在明智的选择下,他倒向马哈迪。如果他当年倒向东姑拉沙里,又是另一章故事了。其二是1998年安华出事后,纳吉决定支持马哈迪而弃安华的宏愿队伍;如果他跟随安华,政运又有所不同了。因此看来,纳吉在巫统党内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但也许因为他的重要性,每党党魁要做出重要决定时,不得不把他的因素考虑在内,他的成功就在于重要的时候做出有利的判断。

当然纳吉也有揘把冷汗的时刻,那就是在1999年大选时,在北根国席只以241张多数票取胜,纳吉得票13148,而回教党候选人蓝利得12907,这一年的选举,不是回教党本身突然壮大,而是因为“安华效应”发酵,在诸多马来选区,选民投下了抗议票,连纳吉也险些失手。人们不禁在想,纳吉险胜是否因与安华划青界线有所关系?不然为何会得票大为减少?在吸取教训后,纳吉再也不敢大意,而是步步为营,终于在2004年的大选中又再以巨大的多数票(超越2万张)取得狂胜。

也许命注定他和安华之间的恩恩怨怨是说不完的故事。先是与安华共打天下,在巫青团冒起,后是与安华共建“宏愿队伍”;接着安华被马哈迪开除,他与安华之间一下子从“战友”变成“敌人”了。

单看2006年的依约补选,就可看出他与安华之间的怨恨之深了。安华集中火力猛攻纳吉,纳吉频频还手,几乎变成纳吉与安华之战。这一仗虽然公正党输了,但国阵也几乎倾全力才保住此区。讵料在2007年发生了“兴权会”事件,使到未来的依约选区充满变数。这对印度国大党来说,是始料未及的。

如今大选将至,安华与纳吉的斗争肯定又有一轮新的交锋。虽然彭亨州仍被列为国阵的安全区,而纳吉也有信心国阵会再保住2/3优势,但他也不敢说反对党不会有所突破。因此他后来又说,即便没有2/3优势,我国也依然享有和平与稳定。这也间接上不否定反对党可能会取得较多席位。

无论如何,纳吉已因政局的变化和阿都拉绑在一起。他不能根据其“政治师父”马哈迪的意见而与阿都拉失和;也不能避开其“政治师兄”安华的炮轰。这两人曾经是他仕途的支柱之一,但那已是过去式;今天阿都拉成了他的最大支柱。他能与阿都拉再创2004年的高峰吗?他和阿都拉之间又如何在大选中为巫统洗牌?这已是当务之急了。

纳吉的优势在于他是两任首相的亲属与后人;他的对手不是回教党,而是安华依布拉欣。他们在争的是国家未来的“发言权”,因此结吉与阿都拉已是荣辱与共,必须实事求是的面对安华的挑战。战绩如何,不久自有分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