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3.08

民主政治开创新格局

2008年第12届全国大选的战绩比起1969年的大选战绩还要令人震惊,被形容为“政治海啸”,排山倒海冲击执政国阵。所不同的是,一切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公路车在跑,人在走,一切如常,显示了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热爱和成熟,国阵主席兼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坦然接受人民的选择和裁决。虽然难过,但坦然以对,表现了对民主的尊重,把一切扛起来重新整合,更让一些州政权顺利交替,展示君子风度,是一位勇于接受民意的心胸宽大的领袖,殊值欣慰。马来西亚也因之会因民主政治的完整性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阿都拉心雄宽大
回顾1969年的大选,东姑领导下的联盟首次遭遇严重挫折。在保住中央政权下,失去3/2席优势;取不回吉兰丹州政权,也失去槟城州政权,虽然雪兰莪州及霹雳州对组成州政府一度呈现胶著状态,但很快地又回到联盟的怀抱。不幸的是随即爆发“513”事件,国会民主被终止两年。在敦拉萨高瞻远瞩下,用最短的时间拨乱反正,挽救了民主,也把国家纳入正轨;更在较后时洞悉先机与中国建交(1974年),成为东南亚国家的楷模,开创了东合新契机,才有今日的完整格局;单就这一点,就名留历史。

如果说1969年是马来西亚政治的分水岭,那么2008年马来西亚再一次面临政治的洗牌,也是另一个分水岭。虽然其现象有些相似,但情况完全不一样,证明了阿都拉政府适时的掌控全局,让该变的就变,不变的就保留。民主的可贵,莫过于此。

究竟今届的大选结果向我们表达什么样的讯息,而其形势又是怎样得出今天的战绩?是值得我们探讨与分析的:

坦然面对民意为先
(1)1999年的大选,因安华跌马而激发了“安华效应”,在马来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造就了回教党进入了“辉煌时代”,民主行动党失多得少,公正党表现差强人意,战绩平平。这意味着马来人吹“反风”,华社和印裔族群依然故我,不对“安华效應”发生共鸣。

2004年大选,新上任首相阿都拉卷起“阿都拉旋风”,全民寄以厚望,给予全力的支持。国阵在其领导下取得前所未有的光辉胜利,把国阵推向顶峰,也压下了“安华效应”,重新夺回丁加奴执政权;所有反对党靠边站。

经过四年的当政后,阿都拉政府面对的问题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造成的通货膨胀已使到马来西亚的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加诸国内的前政府遗留下来的疑团一件又一件的爆发,如司法短片风波,选举制度的透明化争议,贪污问题悬而未决、治安恶化及突如其来“兴权会”的诉求,如同雪球越滚越大。

有人认为在此“不利情况”下,不宜在此时举行大选,无妨押后再议,但阿都拉在民主信念的指导下,坚持不能因课题存在就避开人民的视线,而是认为迟早都需要向人民作交待,也就义无反顾地宣布举行大选,而不论其成败,这就是他所说的“这是一场硬仗”。既然明知是硬仗,为何不避一避?待“风头火势”过后再选也不迟,反正他可以拉到明年3月才选也是合乎宪法规定的。从中反映出阿都拉是一位敢于面对现实的人,他重视民主尤甚于个人与政党的荣辱,一切应以民意为导向,以让人民检视其4年政绩。换句话说,阿都拉精神是与民主政治相辅相行的,因此才有今天的自由与民主的选举。

偏激言论引不满
(2)阿都拉领导的国阵是由14个政党,代表了各民族所组成,基本上是一个多元结合体,而不是单一种族的政党。尽管它有缺陷,但还算是一个比较齐全的结构。在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国阵才有如此的庞大多党制形成执政党。正因为这样,国阵打出的不是种族牌,即使有一些选区是混合选区,派出的候选人不属于占多数族群者,同样可以取得胜利。如2006年的依约补选,即为一例。

当然因为国阵一路来是由巫统主导,难免有一些人,甚至是领导人之一者发出偏激的言论,有违国阵精神,也违反了阿都拉的中庸思想,使阿都拉处于难堪的地位,或多或少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对国阵成员党造成伤害,显得十分无奈。

虽然阿都拉三番四次强调,其政府施政不受这些人的狂妄言论所影响和左右,但也阻止不了它在人民之中发酵,间接地破坏了国阵精神是协商性与持续性的。“两权政治”的抬头正是因之成为一个反对党攻击的课题,也成了阿都拉的伤痛和阴影。不幸地在本届选举中人民用选票提出诉求:“我们不要再听到这些人的无视多元社会的叫嚣。”

联合阵线符国情
(三)反对党方面,安华在检讨和吸取1990年大选及1999年大选的经验与教训后,不认为单一种族的“反风”可以带来改变。他曾经这样说,1990年的反风吹向民主行动党,结果1995年国阵大胜,因为它刺激另一个族群产生警惕;相同的,1999年的反风吹向马来社会,造成回教党成大赢家,结果2004年国阵又大胜,因为它也刺激另一个族群产生担心。这两种结局都不好,不符合国情。

因此,他认为若人民要求改变,应该是各民族一起行动,而不是诉诸于种族情绪。如果不能做到国阵这样的多党多元性结合,至少反对党也要形成一个阵线,才能使民主政治健全地发展,才能有机会带来改变。在这种情势下,正如我在投票前所说,安华尝试开创一个新格局,要在混合选区找出一条新方向。就这样,反对党阵线在松弛的结合下形成,只是一种应对策略和手段,未见具体内容。讵料“安华效应”再次发酵,而且像烈火在马来社会、华人社会及印裔社会鼓吹,尤其是西马的城市地区,安华所到之处,有大旋风和小旋风,再加上民主行动党在林冠英率领下,孕育了一个新理念,不打单一牌,而是坚持多元理念。于是安华与林冠英组成一对“最佳拍档”,即使马来人宽心,也使华人放心,更引入印人交心,借此次大选,印证了安华的“不打种族牌,不打宗教牌”,是民心所求,因而他们在槟城、雪兰莪、霹雳及吉打翻了天,也保住了吉兰丹。虽然在国会议席上,未能与国阵数目相接近,但也已破了1/3席,更在西马与国阵二分天下。看来,反对党已催生两线制在马来西亚“开花结果”,不能不说安华审时度势得当。

现在尘埃落定,我们从上述三点评析来肯定,今届大选的三位重要人物对民主内涵赋予新的实质内容。阿都拉宽襟的胸怀讲民主推向新起点,安华的新思维导向多元理念,各民族都看到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林冠英的刚中有柔的理性领导。吸纳人才来落实多元理念,终于使到行动党已被马来人包容,不再是“永远的反对党”。这三个人在未来将可能大大地影响马来西亚的未来,人民正拭目以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