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9.7.08

单元政党 VS 多元政党 (天下纵横)

时下人们都喜欢谈论一个课题,那就是经过308大选之后,种族性政党是否已走到瓶颈?若不改革,就没有前路!

一般人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看到不鼓吹种族性的政党,如公正党及行动党在大选中取得佳绩;反观马华和国大党则输得很不光彩,似乎是因为它们是种族性政党所致。

例如在今年7月7日,我应邀在马华参加一场针对相关课题的辩论会,就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在针锋相对。有人认为马华应该转型成为多元种族政党,不要再像过去只限华裔参加;有人主张马华党人要有多元思维和多元视角,以便在思想上转型,不要老是把自己标签成华人政党,只从华人的角度看问题。换句话说,在马华不改变党章下,把自己转成多元理念的政党;但也有人认为马华不必转型,只要有胆识据理力争,促成一个公平的社会;尤其是巫统不转型的时候,马华的转型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失去其原有的民族特性和代表性。

我不特别指名道姓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它是一个辩论会,允许“百家争鸣”,也允许各抒己见。当中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那一条路比较好走,比较能争取民心。

首先我们针对第一种观点作评述。这等于是马华把自己转成类似民政、人联或行动党的多元类型。但这些标榜多元的政党又何尝不是在华人区争票源?再者所谓的多元性政党因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它们极不容易声称代表马来人的社会,毕竟它们缺少了回教的元素,而一向以来代表马来人利益的政党不是巫统就是回教党,及至10年前,才又出现公正党插足其中,因为是以马来人为主导才具备条件在马来人社会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马华忝为国阵一员,即便转型成多元政党,也一样在华人区争地盘。因此它的转不转型并不是重要的议题,也不是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落到第二个意见,那就是并不强求马华自身蜕变成多元性政党,而是要求告别过去只为华社诉求的思路,转而采用多元思维看问题。这种想法也不新鲜,其实马华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多元思维。其创党人陈祯禄虽为华社请命,也一再强调马华也是多元思维的,以国家利益为重。

自陈祯禄以降,每位马华领导人都是在这样的思维下领导马华,并与巫统合作,谁也没有刻意突出马华的种族性;甚至在许多时候,马华被认为因为要服膺于多元社会,不得不作忍让与迁就。久而久之,马华在华社的眼中变成在多元社会中求存与为顾全大局而委曲求全的形象。

这就是说,马华不是缺乏多元思维,而是它的多元思维被解读成对霸权政治的“宽容”。但霸权政治不是多元思维,而是另类的种族思维的体现。因此我们不能说马华没有多元思维,只有单元思维。事实是马华在多元思维下要考量的东西太多了,多到“以和为贵”;多到把“退让当谦虚”。

从这样看来,马华本就拥有多元思维,又何必转成多元视角。恰恰相反,马华所缺乏的不是多元思维,而是缺乏为民族权益据理力争的那一块宝贵元素。

这就触及第三种看法,那就是整个问题的本身不是因为马华是种族性的政党才会在308大选中败落。而是马华所代表的“民族主义”的精神不够明显和不够挺拔,没有克制霸权话语的叫嚣。

因此,今天马华面对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痛定思痛,力促巫统有效和明显地以国阵精神为依归,一切要以国阵为导向。离开了国阵精神,而只涉及马华转型,那不过是自己转来转去,终究逃不出原有的框架。这个框架是定型在代表华人社会的这一块。脱离了华人社会,马华的存在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就此来看,今天的马华的弱点不在于转不转型,而在于它如何带有新的民族的精神,在多元社会中重新建立起它的威信和品牌。

华社只是对马华有所失望,不是绝望。这就是说,华社还是需要马华振作和能够带领华社寻求一个公平与合理社会的实现。

正当马华领导层处于交替阶段,其未来的领导人真是任重道远,也被寄以厚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