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8.08

峇东埔补选的政治意义

峇东埔的补选是意料中事,也是历史的必然。尽管有人指说“浪费资源”,“旺阿兹莎辜负人民的意愿”,“蓄意制造补选给安华进入国会是对选民的背弃”等等,但这些都不构成令人信服的理由。

因为顶替旺阿兹莎的空缺而参加补选的人,正是其丈夫安华依布拉欣。他不是一般的政客,而是在10年前跌马而陷入囹圄复而失去国会议员的红极一时的国家领导人。如果他不制造补选,他如何再次踏进国会?如果他不选择峇东埔国席,而是在另外的选区参加补选,肯定也会被人指责“企图建立家族王朝”,因此最干净利落的就是回到自己起家的选区东山再起。

他具有正当的理由打出他的出师表;而旺阿兹莎也有正当的理由急流勇退,因为10年前是她肩负着重任为安华守住这一盏灯。她之所以三度胜出(2004年只是险胜),也全因她是安华的替身。选民投票给她等于是对安华的不弃不离。如果不是安华因素,旺阿兹莎可能在2004年的大选时过不了这一道关,那时她必然会向安华说:“对不起,我已尽力了”。

事实上,在2004年时,旺阿兹莎也扛得很辛苦。不但反对党之间无法合作,而且也缺乏凝聚力面对强大国阵的攻势。结果公正党输掉在1999年赢得的5国4州席,只剩一个国席。从那一刻起,公正党在人民的眼中已是“气数已尽”;在国阵眼中,更是微不足道的“蚊子党”。尽管它在2003年已与人民党合并,易名为“人民公正党”(前身是国民公正党),但依然挽不回颓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公正党,它确实是不起眼的。如果不是因为安华还在抗争,也许它迟早会宣告解散。在这方面,旺阿兹莎的坚持倒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她之所以“永不言倦”,也是由于有安华在背后推动着。当安华在2004年大选后的半年从监狱走出来后,他发现这个政党的早期重要人物都已告离去;尤其是曾为党首任署理主席的詹德拉慕斯扎化在意见分歧后将重任交回给旺阿兹莎后,更显见这个党已发生了变化。

詹德拉是一名学者,他早期对安华的百分百支持,且信誓旦旦为安华“鞠躬尽瘁”的精神,让人感到他对安华充满信心。未想今日他与安华已形成陌路人,且在报上恶言相对,实在令人费解,也留下谜团。

如果说詹德拉在2001年的离弃是对安华的严重伤害;那么2005年安华的“爱将”依占的离去则是另一道更深的伤痕。这两位曾被安华寄以重任的人为何在安华尚未翻身的当儿,变成“反目成仇”的冤家?我们也无从了解内情,人民也没有兴趣追问。

虽然如此,对安华来说,只要旺阿兹莎仍然是党的第一把手,他就有希望在困境乃至“废墟”中重建他的政治地位;尽管他十分痛惜身旁的人不再与他一起“战斗”。这也从中显示了安华具有强韧的性格,也是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换着是其他人,也许早就放弃政治这条路,因此安华有千万个理由衷心的感谢旺阿兹莎是他政治长征路上“亲密的人加战友”,让他在寒夜看到曙光。结果308的大选,安华真的从谷底爬上来,但还是缺了一张“国会通行证”。

正因为这样,如今恢复自由身的安华,也自然有千万个理由回到峇东埔东山再起。旺阿兹莎的让路也兑现了她的政治承诺。她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安华。如果不是安华,她应该绝对不会涉足政治。当时机成熟时,她自然会“走回厨房”。

但是政治也不是“私相授受”的,安华不会因此顺理成章顶位而上,他面对的是强大的对手,整个国阵机制,,或更切确地说是整个巫统的机器必然会把峇东埔变成一个“战场”。就巫统而言,这是一场不易取胜的硬仗,以至在挑选候选人方面,也得伤脑筋。结果选派了时任州议员的阿力夏上阵。

在战略上,这也是巫统的一个“绝招”;不派重量级强人,也不派轻量级人马,只派中坚分子;若是输了,那是“意料中事”,因为候选人是不对称的。还有输了也等于赢,毕竟阿力夏也没有损失什么,他还是担任其州议员。其巧妙处就在于阿力夏的州选区就在峇东埔国席内,算是有一定的知名度,也不是无名小卒。若是阿力夏获得的票数比费道斯的16950张票为多,那就意味着巫统“胜了”。巫统在不期望阿力夏制造奇迹下,倒希望阿力夏不负众望,为巫统争回面子。

反过来若是安华获得的多数票较旺阿兹莎的13,398张为多,那公正党就有更多的遐想空间,演绎其“916”的启示。因为安华打出的是“通往布城之路”。

由此来看峇东埔补选,已成了安华政运或人民联盟转变的一个重大的考验。换句话说,也只有先看补选结果,才能向下集。这就是峇东埔补选的重大政治意义。

(原载于2008年8月9日 《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